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逆不道

(漢語成語)

鎖定
大逆不道是一則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漢書·高帝紀》。 [2] 
該成語原意是指犯上謀反等反叛行為。在現代漢語中指罪孽深重,嚴重破壞固有秩序的行為,帶有貶義色彩;在句中作謂語、賓語和定語。 [3-4]  [6] 
中文名
大逆不道 [1] 
拼    音
dà nì bù dào
近義詞
離經叛道大逆無道犯上作亂罪大惡極 [4]  [6] 
反義詞
忠心耿耿忠君報國 [6] 
用    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 [6] 
感情色彩
貶義
出    處
漢書·高帝紀 [2] 

大逆不道成語出處

漢王數羽曰:“夫為人臣殺其主,殺其已降,為正不平,主約不信,天下所不客,大逆不道,罪十也。”——班固《漢書·高帝紀 [2] 

大逆不道成語典故

秦朝滅亡後,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項羽勇武過人,兵強馬壯,一心要和劉邦比個高低。一次項羽率領的楚軍和劉邦的漢軍在廣武城相遇了。項羽仗着自己武藝高強,想和劉邦單獨較量,就在陣前向劉邦喊話:“ 劉邦聽着,你我二人紛爭,擾得天下百姓不得安寧,今天咱們兩人在陣前比試一下,誰贏誰就得天下!”
劉邦知道自己在武藝上不是項羽的對手,自然不肯應戰,就回答説:“你不配向我挑戰,你已經是個十惡不赦理該誅殺的罪人。第一,你違背了我們的約定,我先攻下關中,按約應封我為關中王,你卻自己稱王;第二,你殺死卿大夫,自己稱霸;第三,你違抗懷王命令,擅自帶兵人關;第四,你燒燬秦宮,掘開秦皇墳墓,搜刮財物;第五,你殺死已投降的秦王子嬰;第六,你活埋二十萬秦國百姓;第七,你封王封地,趕走原主,弄得天下不寧;第八,你佔有了彭城,奪取韓國之地,又強佔梁國和楚國的大片土地;第九,你陰謀殺害義帝懷王;第十,你作為臣子卻殺死君主,為天下所不容,大逆不道。你犯下如此十條大罪,我興仁義之兵來誅討你這個賤賊,你還有何面目來向我挑戰啊!”
項羽聽了劉邦數落自己的罪狀,氣得臉色鐵青,大吼一聲:“看箭!” 拉開勁弓,一支箭“嗖”地直向劉邦飛來。劉邦躲避不及,被一箭射中胸口,一個踉蹌,跌倒在地。漢軍將士趕緊一擁而上,抬起劉邦就退回廣武城中,緊閉城門,任憑楚軍叫罵,再也不敢應戰了。 [2] 

大逆不道成語寓意

原意是指犯上謀反等反叛行為。這是封建統治者給嚴重破壞封建秩序起來反抗的人所加的罪名。在現代漢語中多為舊秩序的維護者或有嚴重舊思想的人所使用,指罪孽深重,嚴重破壞固有秩序的行為。 [3] 

大逆不道成語運用

大逆不道成文用法

該成語通常作謂語,也可以用作定語、賓語, [6]  [4]  常用來引述別人的觀點或模擬他人的口吻,具有貶義色彩。 [6] 

大逆不道運用示例

東漢·班固漢書·楊惲傳》:不竭忠愛,盡臣子義,而妄怨望稱引,為妖惡言,大逆不道,請逮捕治。 [7] 
魯迅《文學與出汗》隨感錄四十一:凡中國人説一句話,做一件事,倘與傳來的積習有若干牴觸,須一個斤斗便告成功,才有立足的處所;而且被恭維得烙鐵一般熱。否則免不了標新立異的罪名,不許説話;或者竟成了大逆不道,為天地所不容。 [5] 
南朝··范曄後漢書·竇何列傳》:因大呼曰:“陳蕃、竇武奏白太后廢帝,為大逆!” [8] 
參考資料
  • 1.    大逆不道的意思  .漢辭網[引用日期2020-08-05]
  • 2.    騰浩編.中學生不可不知的成語故事[M].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16.02:51-52
  • 3.    蔡向陽,孫棟,艾家凱主編.漢語成語分類:大辭典[M].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2008.05:515
  • 4.    趙振鈞主編.新編成語十二用詞典[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05:76
  • 5.    魯迅著.文學與出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07:104
  • 6.    吳秀瓊主編.學生多用成語詞典[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08:78
  • 7.    陳虎著.成語故事[M].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0.01:23
  • 8.    (唐)魏徵,褚亮,虞世南等合編;《羣書治要》學習小組譯註.羣書治要譯註 第6冊[M].北京:中國書店,2013.05: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