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豆灰斑病

(植物病害)

鎖定
大豆灰斑病是由大豆尾孢引起的、發生在大豆的病害。主要危害葉片,也可侵染莖、莢及種子。大豆子葉上的病斑通常以圓、半圓為主,產生病變後的子葉顏色為深褐色。而大豆葉片上的病斑則是以圓、不規則形狀為主,病變後的葉片其病斑的中央會呈現出灰白色,而周圍則是紅褐色,灰斑病發生後與健部有着非常明顯的分界。 [5] 
大豆灰斑病嚴重發病時幾乎所有葉片長滿病斑,造成葉片過早脱落,大豆品質降低。一般發生年可使大豆減產12-15%,嚴重發生年可減產30%,個別可達50%。同時,該病還嚴重影響大豆品質,大豆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質降低1.2%,百粒重降低2克左右。 [2] 
大豆灰斑病的防首先嚴格選種,切實做好初期篩查工作,因地制宜選用符合相關標準和條件的種子,其次,考慮種子所在地的病蟲害發生情況,精選抗病蟲害性能高的種子,防止種子自身攜帶病原體。同時,在大豆種植期間,嚴格選地,增強輪換種植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提升大豆抗病力。 [4] 
中文名
大豆灰斑病
外文名
Cercospora spot of soybean
別    名
大豆斑點病、大豆蛙眼病
為害作物
大豆
為害部位
葉、莖、莢、籽等
病    原
大豆尾孢

大豆灰斑病病原特徵

大豆灰斑病病原為大豆尾孢(學名:Cercospora sojina Hara),屬半知菌亞門尾孢屬真菌。分生孢子為棍棒狀或圓柱形,具隔膜1-11個,無色透明。分生孢子梗5-12根,成束,從氣孔伸出,不分枝,褐色,具0-3個隔膜。該病原孢子萌發的最低温度在12℃左右,適宜温度是21-26℃,當温度高於35℃時,發病率明顯降低。該病原的寄主範圍窄,只能侵染栽培大豆、野生和半野生大豆。該菌有生理分化現象,美國已鑑定出11個生理小種,巴西已鑑別出20多個,中國生理小種有14個以上。 [2] 

大豆灰斑病為害症狀

大豆灰斑病主要危害成株期葉片,也可侵染莖、莢及種子。帶菌種子長出的幼苗和子葉片出現圓形或半圓形深褐色凹陷斑,氣候乾燥時,病斑擴展緩慢。當氣候適宜、低温多雨時,病斑可蔓延至生長點,使幼苗枯死。成株葉片染病後,初現褪綠色小圓斑,逐漸發展成為中間灰色至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蛙眼狀斑,大小1-5毫米,有的病斑橢圓形或不規則形。潮濕時,葉片背面病斑中央生出密集的灰色黴層,為該病菌的分生孢子,發病重時,病斑佈滿整個葉片,病斑融合,導致葉片枯死脱落。莖部染病後產生紡錘形或橢圓形病斑,中央褐色,邊緣紅褐色或黑色,中部稍凹陷,後又變成淡灰色,從皮孔中又長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使病斑處密佈小黑點莢斑圓形或橢圓形,邊緣紅褐色,中央灰色,因莢上多毛,不易看到黴層。豆粒上病斑與葉斑相似,多為圓形蛙眼狀,也有的呈現不規則形,邊緣暗褐色,中央灰白,輕病粒上僅產生褐色小點。 [2] 
大豆灰斑病

大豆灰斑病分佈範圍

大豆灰斑病首先在日本發現,此後相繼在美國、英國、前蘇聯、中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委內瑞拉、危地馬拉等國發生,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病害。在中國分佈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川、廣西、雲南等大豆種植區,尤以黑龍江省最為嚴重。 [7] 

大豆灰斑病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體或者分生孢子的性質殘留在大豆病殘體上,或者是依附於大豆種子上越冬,成為第二年大豆種植侵染的主要來源。攜帶病菌的大豆種子發芽生長後,可以在植株葉片上看到病斑。大豆灰斑病的發生於大豆種植區域氣候條件有着非常緊密聯繫,如果種植區域温度較高且比較潮濕,子葉上的病菌產生分子孢會藉助風力、降雨進行傳播,進行再侵染。 [3] 

大豆灰斑病流行規律

大豆灰斑病栽培因素

栽培因素影響大豆生長,更容易導致大豆灰斑病。大豆種植間距過密,會導致通風條件變差,局部温度和濕度過高,這樣的環境容易導致病原菌的滋生,大豆發病的幾率變大。在田間越冬菌源量大的重迎茬和不翻耕豆田容易在大豆發育早期發生大豆灰斑病,而且病情嚴重。大豆作物的前茬植物對大豆灰斑病影響較大,主要是因為前茬植物容易成為病菌的寄主,如果連年栽植會導致病原菌的不斷累積,加重大豆灰斑病的病程。 [1] 

大豆灰斑病大豆品種

大豆品種對大豆灰斑病影響較大,大豆抗性能夠影響病程發展。高感病大豆品種容易感染,發病較早,發病快,病斑多,形成大量的孢子。耐病品種發病率低,葉片部位病斑少。大豆灰斑病的一些類型病種容易發生變異,使大豆失去抗性,致使大豆灰斑病發病嚴重。 [1] 

大豆灰斑病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也是影響大豆灰斑病的重要因素,主要是濕度和温度方面的影響。在大豆生長季節,中國東北地區大豆產區的最高温度一般都低於35℃,在大豆生長旺盛期的温度都不到30℃,這樣的温度環境對大豆灰斑病產生不了限制作用。大豆灰斑病病菌孢子萌發還受濕度影響,降雨量和降雨天數是該病在當年能否流行的關鍵因素,空氣環境濕度越大,孢子萌發率越高,病情發展越嚴重,當相對濕度超過82%以上時,大豆灰斑病發病率最高。如果環境處於低温、乾旱的條件,其發病率就會明顯降低。 [1] 

大豆灰斑病防治方法

大豆灰斑病農業防治

  • 選用抗病品種:大豆灰斑病的抗原材料非常豐富,合理選育和利用抗病品種是防治大豆灰斑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但大豆品種對灰斑病抗性不穩定,持續時間短,要注意大豆產區生理小種組成的變化,品種種植不要單一,且經常更換。由於大豆灰斑病生理小種變化快,易使大豆品種抗病性喪失,應密切注意其抗病性的變化,不斷選育新的抗病品種,對其抗病指標進行檢測。 [6] 
  • 實行輪作:合理輪作避免重迎茬,有條件可以進行2年以上輪作,減少灰斑病危害,如輪作有困難,應在秋後翻耕豆田,減少越冬菌量。 [3] 
  • 田園清潔:在大豆收成之後,需要將田間殘留的病源體進行非常徹底的清理,並通過翻耕,減少越冬的病原菌。田間發病時及時清除病苗,剷除再侵染源。 [6] 
  • 加強栽培管理:根據品種特性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控制雜草。 [6] 

大豆灰斑病化學防治

  • 種子處理:在大豆播種之前需要通過種子處理將大豆灰斑病粒徹底清除,在進行藥劑拌種時可以選用多菌靈以及福美雙可濕性粉劑,以此來提升種子苗期的病害防治效果。 [5] 
  • 藥劑防治:可在葉部發病初期噴藥1次,花莢期再噴1次,噴灑70%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多菌靈膠懸劑5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田間第1次施藥的關鍵時期是始莢期至盛莢期。 [3] 
參考資料
  • 1.    李延玲. 大豆灰斑病的防治[J]. 農民致富之友, 2018, (4):71.
  • 2.    劉松濤. 大豆灰斑病的發生與防治[J]. 農民致富之友, 2018, (3):123.
  • 3.    何平. 北方大豆灰斑病發病規律與防控措施[J]. 現代農業研究, 2017, (5):64.
  • 4.    高雪冬, 李燦東, 顧鑫等. 大豆灰斑病和孢囊線蟲病的危害及症狀分析[J]. 新農民, 2020, (35):71.
  • 5.    高雪冬, 李燦東, 顧鑫等. 大豆灰斑病發生特點及防治分析[J]. 新農民, 2020, (34):70.
  • 6.    張傑. 北票市大豆灰斑病誘發原因及防治措施[J]. 農民致富之友, 2018, (9):146.
  • 7.    張瑩,宋曉慧,滕佔林,等. 大豆灰斑病發生及防治技術[J]. 現代化農業,20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