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西山

(2016年王淳華執導的紀錄片)

鎖定
《大西山》是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海淀區委宣傳部、石景山區委宣傳部、門頭溝區委宣傳部、房山區委宣傳部、昌平區委宣傳部和北京電視台聯合出品並承製,王淳華擔任總導演的10集人文歷史紀錄片 [1] 
該片講述一座山與北京城的關係,以全球視角從人文、歷史、地理等多個視角闡述西山文化帶獨特的價值 [2] 
該片於2016年12月5日在北京衞視首播 [2] 
中文名
大西山
類    型
人文、歷史
集    數
10 集
首播時間
2016年12月5日
播出平台
北京衞視
總導演
王淳華

大西山劇情簡介

《大西山》
《大西山》(6張)
從《緣起》《基石》《香火》《烽煙》《園説》《文脈》《魂歸》《融流》《家源》《問道》十個維度出發,從北京歷史文化的時間和空間、傳承和發展的角度,富於開拓性地解讀廣義上的北京西部及周邊地區,特別是北京西山和永定河流域及其周邊地帶,從而將傳統意義上的西山即京西地區延展涵蓋北京西部太行山餘脈大西山,北以南口附近的關溝為界,南抵房山區拒馬河谷,西至市界,東臨北京小平原,途經上述五區縣,永定河貫穿其中,騰蛟起蟒,西起遙遙拱衞北京城,展示北京建城3061年和800多年建都史,描繪大西山守護北京數千年所呈現的自然地理與人文風物 [2]  [4] 

大西山分集劇情

    第1集 緣起

    大西山,屬於太行山山脈,古稱太行之首。北至昌平關溝,南抵拒馬河谷,東臨北京小平原,西與河北交界,總面積約佔北京市域的近六分之一。它像一隻臂彎護衞着北京城,因此又有神京右臂的雅稱。美國地質學家貝利·維里斯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用北京灣這三個字來形容北京獨特的地理樣貌。


    第2集 基石

    1975年,北京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挖掘門頭溝區龍泉務村的遼代磁瓷窯遺址時,發現了大量燒瓷用的煤炭和煤渣層。由此可以推斷煤在遼金之前就已經在這裏出現並使用。公元1267年,為了創建一座新的都城,人們在這裏打下第一塊奠基石,二十個春夏秋冬之後,宮殿、皇城、王府等建築鋪展着一代帝都的皇家格局。


    第3集 香火

    在大西山的山巒樹影之中,眾多寺廟安守一方靜心之地。歷經千百年的變遷後,它們有的已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有的卻依然香火鼎盛。傳説佛祖共留下四枚佛牙舍利,由帝釋天請去其一、另一則為海龍宮求取,人間只存兩枚,一枚現供奉於斯裏蘭卡的卡提佛寺,另一枚正供奉在大西山靈光寺佛牙舍利塔內。


    第4集 烽煙

    烽煙不散,大西山的天空依然飄散着征戰的紛亂喧囂;大西山不僅是戰場還是戰爭的策源地。在唐代,北京一帶叫范陽,安祿山在任范陽節度史期間,發動了一場橫掃華北平原的戰爭——“安史之亂”; 戰爭不斷,朝代更替,燕京以北的大西山成為了一個個北方少數民族爭戰的主戰場。


    第5集 園説

    北京西郊玉泉山是“天下第一泉”,陽光照上去像一道長虹,古人稱它為“玉泉垂虹”,被定作“燕京八景”中的一景。當時皇宮用的都是玉泉山的水,甚至外出旅遊也用玉泉山的泉水。頤和園,北京市古代皇家園林,前身為清頤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十五公里,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冬日的頤和園裏沒有霧霾,而是美麗的藍天白雲,或許這才是北京的素顏,才是我們嚮往的那個帝都。


    第6集 文脈

    一座大西山是自然和地理也是社會與文化,這裏寺院道觀眾多,是北京乃至華北信眾心中的聖地,這裏古村遍佈,鄉風村宗深厚,是民俗文化交相輝映的寶庫,許多年來,有人在這裏執着於天地哲理,有人在這裏頓悟丹青奧妙,有人窮盡一生寫下文章,有人孜孜以求只為詩意,大西山億萬年滄海桑田,千百年文脈綿延。


    第7集 魂歸

    大西山有多少座墓塋幾無定數。大西山90多公里的臂膀,3000多平方公里的胸懷,懷抱着上下5000年的聖靈。北京城的墓葬多集中於西山,這個是多年以來流傳着的説法,原因眾説紛紜。


    第8集 融流

    《馬可·波羅遊記》記述了馬可·波羅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嚮往,對以後新航路的開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輝煌燦爛的文明古國,如一個神秘的寶藏,吸引着歐洲的目光。歐洲人對古老東方的固有想象被顛覆,被改變,文明也在這種實實在在的瞭解與認知中,完成着交流和交融,而馬可·波羅眼中的元大都,這個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城,已經穿越了時空,成為一種永恆的存在。


    第9集 家源

    公元1220年的一天,一行人自西山東南方迤邐而來,幾位個個髻發高挽,道骨仙風;他們在西山腹地的一處台地上駐足觀看,當下為這裏的風水氣勢所深深震撼;此為隱跡棲真之所,實乃福地也,説這話的正是中國道家神仙級人物丘處機;燕家台沒能成為皇陵所在而名垂青史但卻守住了千年的靜謐安詳,成為一方西山子民世代安居的家園。


    第10集 問道

    沿着太行山脈東麓,一條由南向北的古代大道同樣也是數千年華夏文明的不斷演進的長路, 也形成了最初的中華道路體系;而最早佔據了這個路網樞紐位置的是在北京小平原建立的薊城,龐大的路網也成為六朝古都北京成長的見證者。


分集劇情參考資料 [5-14] 

大西山幕後製作

該片歷時近3年,先後邀約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佛教學會、北京社科院、北京史志辦、北京市文研所、北京史研究會、永定河研究會、北京民俗學會、北京學機構、三山五園研究院、曹雪芹研究學會等機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國際級、北京市級和各區一百多位各個層級的專家參與策劃創作,召開各區聯席策劃會、專題研討會、主題論證會近百次,實地考察採訪足跡遍及近至海淀、遠至山西的一百多個具有代表性的《大西山》調研、拍攝地點,行程數萬公里。查閲近百萬的相關資料,僅由專家帶隊深入探訪的擬定拍攝地點就達二百多個 [4] 

大西山幕後花絮

  • 2016年11月5日週四導演朱曉梅冒雨趕到頤和園,一邊帶領團隊拍攝雨景,一邊調整接下來的拍攝計劃。
  • 導演甄梅也為了搶拍,帶病堅持與主力攝像張鵬一起進行楚材祠的小景拍攝。
  • 導演盧曉楠帶隊頭頂650伏的高壓電線悉心拍攝礦區外景,跟隨煤礦領導深入井下,進到了巷道內50多米處,抓拍到了許多珍貴的鏡頭。
  • 攝影師孟孟和王瑩赴山西管涔山天池在冰冷刺骨的水裏,穿高幫雨靴徒手帶着做好防水裝備的機器下水 [15] 

大西山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
作品
結果
2016年
國家廣電總局第四批優秀國產紀錄片
《大西山》
獲獎 [16] 

大西山發行信息

播出信息
播出平台
播出時間
北京衞視
2016年12月5日-9日、12月12日-16日8:30-9:00首播
北京廣播電視台新聞頻道(BTV新聞頻道)
2016年12月5日-9日、12月12日-16日8:30-9:00首播
北京廣播電視台(BTV紀實頻道)
2016年12月5日-9日、12月12日-16日晚20:30-21:00重播
北京廣播電視台新聞頻道(BTV新聞頻道)/北京衞視
2016年12月5日-9日、12月12日-16日晚23:30重播 [3] 

大西山作品評價

《大西山》立足北京3000年建城史和800年建都史,從山脈、文脈到人脈,充分展示“大西山”厚重文化底藴,深刻詮釋古都北京歷史文脈。第一次提出“大西山”這一人文地理概念,第一次明確界定了大西山的地理方位,找到大西山深厚歷史底藴的地理依據,第一次通過影像的形式記錄大西山,以紀錄片樣態全方位呈現北京西山的深厚歷史文化,北京這個大都市的記憶和鄉愁,進而折射出北京城的歷史和精神譜系 [17] (《新京報》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