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螺旋星系

鎖定
大螺旋星系(NGC 123)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其擁有數以萬計的藍色的恆星,散佈其間。大片星際氣體好似將這片藍色舞動成漩渦狀。而那些不被我們所瞭解的暗物質,在這種漩渦的外延逃逸。
中文名
大螺旋星系
外文名
NGC 123
分    類
星系
相關雜誌
《自然》

大螺旋星系星系簡介

大螺旋星系(NGC 123)是一個非常迷人的星系,無數明亮的恆星和黑色塵埃點綴期間,大片星際氣體圍繞中心形成螺旋臂。這些螺旋臂上分佈着無數藍色恆星,恆星之間點綴着黑色星際塵埃帶。雖然很難看到這個星系,但是通過特殊裝置,還是能觀測到數十億顆昏暗的恆星和大量星際氣體,它們的質量很大,是內部星系的原動力。我們只有利用看不見的暗物質理論,才能解釋清楚這些可見的外部星系的運動原因。

大螺旋星系星系研究

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科學家耗費2年的時間,分析了採自大型望遠鏡BLAST的數據,得出結論認為,宇宙大約一半的星光(starlight)均來自數十億光年遠的生產恆星的年輕星系。相關論文發表在2009年4月9日的《自然》雜誌上。
論文作者之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系宇宙學家Barth Netterfield表示:“恆星誕生於氣體和塵埃雲,塵埃吸收星光,隱藏了年輕恆星的光芒。宇宙間最明亮的恆星也是最短命的,許多從未離開過它們的‘搖籃’。然而,温暖的塵埃以遠紅外線和亞毫米波向外發射光線,雖然人眼不可見,但BLAST上敏感的温差電檢波器能夠捕捉到。”
20世紀90年代,美國宇航局COBE衞星發現幾乎如一的亞毫米光,即遠紅外背景。科學家推測,這一輻射是來自掩蓋明亮年輕恆星的温暖塵埃,但是包含這些塵埃的星系性質一直是個謎。
此次的研究聯合了BLAST亞毫米觀測數據(波長0.3毫米左右,介於紅外和微波之間),和美國宇航局斯皮策空間望遠鏡短波紅外線數據,證實了所有的遠紅外背景來自單個的遙遠星系,從而解開了這些輻射的起源之謎。
Netterfield説:“BLAST賦予了我們對於宇宙的全新認識,我們收集的數據使我們能夠在多個方面取得發現,包括恆星的形成、遙遠星系的進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