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薊炭

鎖定
大薊炭,中藥名。呈不規則的段。表面黑褐色。質地疏脆,斷面棕黑色。氣焦香。苦、澀,涼。歸心、肝經。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用於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
別    名
馬薊
虎薊
刺薊
山牛蒡
雞項草 展開
別名
馬薊
虎薊
刺薊
山牛蒡
雞項草
雞腳刺 收起
中文學名
大薊炭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桔梗目
菊科
薊屬
大薊
分佈區域
河北、山東、湖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採收時間
夏、秋二季
用    量
5-10g
毒    性
無毒

大薊炭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地上部分。

大薊炭性味

味苦、澀,性涼。

大薊炭歸經

歸心,肝經。

大薊炭功效

涼血止血。

大薊炭主治

用於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

大薊炭用法用量

5-10g,多人丸散服。

大薊炭禁忌

脾胃虛寒而無瘀滯者忌服。

大薊炭炮製方法

取大薊段,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

大薊炭生理特性

大薊,多年生草本。塊根紋錘狀或蘿蔔狀,直徑達7mm。莖直立,高30-2000px,莖枝有條稜,被長毛。基產葉有柄,葉片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8-500px,寬2.5-200px,羽狀深裂或幾全裂,側裂片6-12對,中部側裂片較大,向上及向下的側裂片漸小,邊緣齒狀,齒端具刺;自基部向上的葉漸小,與基生葉同形並等樣分裂,但無柄,基部擴大半抱莖;全部莖葉兩面同色,綠色,兩面沿脈有疏毛。花期5-8月,果期6-8月。喜温暖濕潤氣候,耐寒,耐旱。適應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或壤土栽培為宜。常生於山坡、草地、路旁、荒地(砂礫中很少存在)。

大薊炭產地

廣泛分佈於河北、山東、安徽、黑龍江、陝西、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福建和台灣。日本、朝鮮也有分佈。

大薊炭相關論述

1.《唐本草》:“根,療癰腫。大、小薊皆能破血,但大薊兼療癰腫,而小薊專主血,不能消癰腫也。”
2.《本草經疏》:“大薊根,陶雲有毒,誤也。女子赤白沃,血熱所致也,胎因熱則不安,血熱妄行,溢出上竅則吐衄。大薊根最能涼血,血熱解,則諸證自愈矣。其性涼而能行,行而帶補,補血涼血,則榮氣和,榮氣和故令肥健也。”
3.《藥性論》:“根,止崩中血下。”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年版
  • 2.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北京市朝陽區潘家園南里19號: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年2月
  • 3.    高學敏.《中藥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