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葉鼠刺

鎖定
大葉鼠刺(Itea macrophylla Wall.)是鼠刺科鼠刺屬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0米;小枝無毛。葉薄革質,闊卵形或廣橢圓形。
中文名
大葉鼠刺
拉丁學名
Itea macrophylla Wall.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虎耳草目
鼠刺科
鼠刺屬
大葉鼠刺
分佈區域
中國,印度、錫金、不丹、緬甸、越南、菲律賓及印度尼西亞

大葉鼠刺形態特徵

大葉鼠刺
大葉鼠刺(3張)
小喬木,高達8-10米;小枝無毛,具縱條紋。葉薄革質,闊卵形或寬橢圓形,長10-20釐米,寬5-12釐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圓鈍,邊緣具腺鋸齒,兩面無毛;側脈7-10對,中脈在上面下陷,中脈和側脈在下面明顯突起,脈細而平行,與網脈在下面稍突起;葉柄粗壯,長1-2.5釐米,無毛。 [3] 
總狀花序腋生,通常2-3個簇生,稀單生,直立,長10-15(20)釐米;花序軸及花梗被短柔毛,稀近無毛;花梗長1.5-2毫米,苞片鑽形;萼筒杯狀;萼片三角狀披針形,長1.5毫米,被微毛;花瓣白色,狹披針形,長3-4毫米,稍尖,花時常反折;雄蕊短於花瓣之半;花絲無毛;花葯長圓形,背向着生;子房半下位,無毛;2心皮,緊貼;柱頭頭狀。蒴果狹錐形,長7-8毫米,無毛,具縱條紋,平展或下垂。花果期4-6月。 [1] 

大葉鼠刺生長環境

常見於海拔500-1540米的疏、密林中或山坡路邊。

大葉鼠刺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海南(澄邁、儋縣、崖縣、白沙、保亭、樂東、昌江、感恩及東方等)、廣西(武鳴)、雲南南部(瀾滄、耿馬、西雙版納、思茅、淪源、盈江、勐海、綠春、紅河、景谷、隴川、孟連等)。印度、錫金、不丹、緬甸、越南、菲律賓及印度尼西亞(爪哇)也有分佈。模式標本採自印度東部。 [1] 

大葉鼠刺主要價值

莖皮多纖維可供製繩及麻袋、造紙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