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葉酸藤子

鎖定
大葉酸藤子,中藥名。為紫金牛科植物大葉酸藤子Embelia subcoriacea (C. B. Clarke) Mez的果實。分佈於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具有驅蟲之功效。常用於蛔蟲病。
別    名
大葉十八症
大雞母酸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報春花目
紫金牛科
酸藤子屬
大葉酸藤子
分佈區域
廣西、貴州、雲南
中文學名
大葉酸藤子
採收時間
秋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

大葉酸藤子入藥部位

果實。

大葉酸藤子性味

味甘、酸,性平。

大葉酸藤子歸經

歸大腸經。

大葉酸藤子功效

驅蟲。

大葉酸藤子主治

用於蛔蟲病。

大葉酸藤子相關配伍

治蛔蟲病:大葉酸藤子、苦楝皮各6-9g,水煎服。(《新編中草藥圖譜及常用配方6》)

大葉酸藤子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研末。

大葉酸藤子採集加工

秋季採收成熟的果實,除去雜質,曬乾。

大葉酸藤子形態特徵

大葉酸藤子線稿圖 大葉酸藤子線稿圖 [5]
大葉酸藤子:又名近革葉酸藤果。攀援灌木或小喬木狀,高3-5m。枝條多少具瘤或皮孔。葉互生,葉柄長1-1.5cm,葉片革質或堅紙質,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8-15cm,寬3.5-6.5cm,先端急尖或突然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具腺點,有時腺點伸長呈碎髮狀,並從中脈與側脈平行向兩側放射,背面中脈隆起,側脈很多。總狀花序,着生於去年無葉小枝葉痕上,長3-5cm,幼時被微柔毛,基部具苞片;花梗長約5mm,多少被微柔毛;小苞片狹披針形或倒戟形,具疏緣毛;花4數,長約3mm;萼片卵形至三角形,稀廣卵形,具緣毛,多少具腺點;花瓣淡綠色或黃白色,分離,卵形或長圓狀卵形,裏面密被微柔毛,具緣毛,多少具腺點;雄蕊在雄花中超出花瓣,花葯背部具腺點,雌蕊退化;雌花未詳。果扁球形,直徑0.8-1cm,稀達1.3cm,深紅色,具密腺點,具縱肋,宿存萼反捲。花期4-5月,稀8月,果期9-12月。

大葉酸藤子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400-2300m的山坡疏林或密林中。分佈於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大葉酸藤子藥材性狀

果實扁球形,直徑約1cm,深紅色,具密腺點及縱肋,宿存萼反捲。幹後顯棕綠色。氣微,味酸、甜。

大葉酸藤子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果:有驅蛔蟲作用。”
[1-4]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冉先德.《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4.    楊衞平、夏同珩.《新編中草藥圖譜及常用配方·6》:貴州科技出版社,2010年
  • 5.    大葉酸藤子|Embelia subcoriacea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