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葉藻

(大葉藻科大葉藻屬植物)

鎖定
大葉藻(Zostera marina L. L)是大葉藻科大葉藻屬植物。根莖匍匐,直徑2-4毫米,節間伸長,每節生有1枚先出葉和多數鬚根;先出葉僅具鞘而無葉片,長2-5毫米,膜質,半透明;葉片線形,長可達50釐米以上。生殖枝長可達100釐米,疏生分枝;佛焰苞多數;佛焰苞梗扁平,寬1-2.5毫米;佛焰苞鞘綠色,長4-8釐米,寬2-4毫米,邊緣無色,膜質,葉耳鈍圓,或截形,葉舌極短。果實橢圓形至長圓形,外果皮褐色;種子暗褐色,具清晰的縱肋 [1] 
大葉藻廣佈於太平洋及北大西洋地區的歐亞、北非、北美沿海;在中國主要分佈於遼寧、河北、山東沿海。多生於近岸邊淺海中 [1] 
大葉藻是重要的海洋環境健康指示生物,其單位面積葉片N含量與生物量的比值也是指示水體早期富養化的污染指標 [7] 
(概述圖參考資料 [4] 
中文名
大葉藻
拉丁學名
Zostera marina L. 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澤瀉目
大葉藻科
大葉藻屬
大葉藻
命名者及年代
Linn.,1753

大葉藻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匍匐,直徑2-4毫米,節間伸長,每節生有1枚先出葉和多數鬚根。先出葉僅具鞘而無葉片,長2-5毫米,膜質,半透明,呈閉合的套管狀,頂端鈍,腹側稍凹陷,具3脈;鞘內小鱗片2或4,線形,長2.5-3毫米,先端急尖。營養枝短,具葉3-8枚;葉鞘膜質,管狀,長5-15釐米,後期呈不規則的撕裂狀;葉耳長約1毫米,急尖;葉舌長不超過0.5毫米,具3-7脈;鞘內小鱗片2或4,線形;葉片線形,長可達50釐米以上,寬3-6毫米,全緣,先端鈍圓或稍具突尖;初級葉脈5-7條,中脈於頂端稍加寬,與側脈在葉端下面呈拱形連接,脈間附束4-5條,次級脈間隔1.5-5毫米,與初級葉脈多少垂直,或有時稍斜升 [1] 
生殖枝長可達100釐米,疏生分枝;佛焰苞多數;佛焰苞梗扁平,寬1-2.5毫米;佛焰苞鞘綠色,長4-8釐米,寬2-4毫米,邊緣無色,膜質,葉耳鈍圓,或截形,葉舌極短;苞鞘頂端葉片長5-20釐米,較營養葉狹,先端鈍圓,基部縊縮,具5-7脈。肉穗花序長4-6釐米,穗軸扁平,條形,先端鈍,具突尖,或有時稍呈急尖;雄蕊花葯長4-5毫米,寬約1毫米,通常無苞片狀附屬物,稀於最下面的雄花一側具1枚;雌蕊子房長2-3毫米,花柱長1.5-2.5毫米,柱頭2,剛毛狀,長約3毫米。果實橢圓形至長圓形,長約4毫米,具喙;外果皮褐色,幹膜質至近革質,具縱紋。種子暗褐色,具清晰的縱肋 [1] 

大葉藻產地生境

大葉藻廣佈於太平洋及北大西洋地區的歐亞、北非、北美沿海,南至北緯35°左右,北達北極圈內。在中國主要分佈於遼寧、河北、山東沿海。多生於近岸邊淺海中 [1] 

大葉藻生長習性

萌發時前後的大葉藻種子
萌發時前後的大葉藻種子(2張)
大葉藻種子存在三種休眠類型,即生理休眠、形態休眠和環境休眠(物理休眠)。生理休眠的種子具有發育完全的胚體,即使外界條件適宜但由於種皮障礙等原因也不能萌發,一般用低温層積處理來破除生理休眠;形態休眠指種子體胚的發育還不完全,種子中還存在萌發抑制物質,其胚體需要生長到一定水平後才能萌發,這類種子應在適宜環境條件下使胚體繼續發育完全,抑制物質分解後才能萌發;環境休眠種子的萌發受環境因素的影響,一般用通過刺破種皮或者改變外界環境條件的方法來打破休眠 [8] 
有調查研究發現,中國唐山海域大葉藻草場離岸很近,受河水影響大,種子在自然環境下一般是在6月中旬開始成熟脱落,休眠70天左右,於8月中下旬開始萌發。此時野外環境應該是水温開始下降、雨水較多、變温變光條件。大葉藻種子的發育很不同步,即使同一生殖枝的不同分枝上的種子的成熟度也差別很大 [8] 

大葉藻繁殖方法

  • 大葉藻無菌苗培養
無菌處理的大葉藻種子經3-5天培養即完全萌發。種子萌發7天后,轉接到正常鹽度的無菌抽濾海水中培養,7-14天后子葉長度可長至2-3釐米。培養過程只需用正常的滅菌海水即可,不需用額外的培養基和生長調節劑。培養的大葉藻幼苗可直接用於原生質體的分離 [9] 
  • 原生質體的培養
添加了2,4-D的MS液體培養基可有效地誘導大葉藻原生質體分裂。培養3天后,部分原生質體體積變大;培養5-6天原生質體中間出現凹陷;8-10天時可見2-3次分裂;11-15天時出現多細胞團 [9] 

大葉藻主要價值

大葉藻-產卵場
大葉藻-產卵場(2張)
大葉藻是北半球分佈最廣泛的海草類羣,是重要的海洋環境健康指示生物,其單位面積葉片N含量與生物量的比值也是指示水體早期富養化的污染指標 [7]  。大葉藻能完全生長於沉水環境,有很發達的根狀莖,有穩定沉積物、穩定底泥、抵禦風浪對近岸底質的侵蝕作用,同時大葉藻的葉片可以捕捉懸浮物,改善水體透明度;大葉藻是第一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和同化營養物質,淨化水質,加速生態系中的營養循環;大葉藻牀是高生產力區,是許多海洋動物重要的產卵場、棲息地、隱蔽場所,並是其直接食物來源 [8] 

大葉藻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 [3]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易危(VU) [2] 
種羣現狀:大葉藻曾在山東半島沿海有廣泛分佈,然而20世紀以來,由於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大葉藻海草牀在世界範圍內出現嚴重退化,且退化速率加快。葉春江等(2002)的研究指出過去的30-50年期間中國山東近岸大葉藻分佈面積減少了80%以上。大葉藻海草牀的退化消失將直接導致生物棲息生境喪失、生物多樣性鋭減以及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失衡,加劇近岸生態系統的不穩定性或脆弱性,因此大葉藻海草牀的保護與修復備受關注。大葉藻場嚴重衰退,導致黃海近岸海洋生態系統惡化,漁業資源鋭減 [6-7] 
易危原因:大葉藻在中國東北為單種屬植物,由於常年被濫據亂挖,用作園林觀賞,再加上生活環境遭到破壞,野生種羣面積急劇減少 [5] 
參考資料
  • 1.    大葉藻-植物誌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2-05-02]
  • 2.    關於發佈《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的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22-05-02]
  • 3.    大葉藻-物種保護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2-05-02]
  • 4.    大葉藻 Zostera marina  .PPBC[引用日期2022-05-02]
  • 5.    周繇.東北珍稀瀕危植物彩色圖志 下.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16.07:1289
  • 6.    張壯志, 潘金華, 李曉捷等. 大葉藻種子育苗及移栽技術研究[J].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 第47卷(5):80-87.
  • 7.    王明1, 郭馨2, 唐學璽1等. 大葉藻種子萌發環境條件研究[J]. 海洋與湖沼, 2016, ( ):540-548.
  • 8.    張海鵬1, 許玉甫1, 高文彬1等. 大葉藻種子萌發與幼苗培育、種植方法的初步研究[J]. 河北漁業, 2015, (4):6-8,35.
  • 9.    崔翠菊, 劉延嶺, 王娜等. 大葉藻原生質體的分離和培養[J]. 水產科學, 2014, (8):50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