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土玉桂

鎖定
土玉桂,中藥名。為樟科新木姜子屬植物大葉新木姜子Neolitsea levinei Merr.的根及樹皮。植物大葉新木姜子,分佈於我國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四川、貴州及雲南。具有祛風除濕,止帶,消癰之功效。主治風濕痹痛,腰膝痠痛,婦人白帶,癰腫瘡毒。
別    名
鵝掌風《湖南藥物志 第1卷》
中文學名
土玉桂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毛茛目
樟科
新木姜子屬
大葉新木姜子
分佈區域
我國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四川、貴州及雲南。
採收時間
秋季
用    量
內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
貯    藏
幹品儲藏在陰涼、乾燥、通風處

土玉桂入藥部位

植物大葉新木姜子的根及樹皮。

土玉桂性味

味苦、辛,性温。

土玉桂歸經

入肝、腎經。

土玉桂功效

祛風除濕,止帶,消癰。

土玉桂主治

風濕痹痛,腰膝痠痛,婦人白帶,癰腫瘡毒。

土玉桂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
外用:適量,研末調服。

土玉桂炮製

採集加工:秋季採挖,颳去栓皮,洗淨,曬乾。

土玉桂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22m;樹皮灰褐至深褐色,平滑。小枝圓錐形,幼時密被黃褐色柔毛,老時毛被脱落漸稀疏。頂芽大,卵圓形,鱗片外面被鏽色短柔毛。葉輪生,4~5片一輪,長圓狀披針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或橢圓形,長15~31cm,寬4.5~9cm,先端短尖或突尖,基部尖鋭,革質,上面深綠色,有光澤,無毛,下面帶綠蒼白,幼時密被黃褐色長柔毛,老時毛漸脱落較稀疏而被厚白粉,離基三出脈,側脈每邊3~4條,中脈、側脈在兩面均突起,橫脈在葉下面明顯;葉柄長1.5~2cm,密被黃褐色柔毛。傘形花序數個生於枝側,具總梗;總梗長約2mm;每一花序有花5朵;花梗長3mm,密被黃褐色柔毛;花被裂片4,卵形,黃白色,長約3mm,外面有稀疏柔毛,邊緣有睫毛,內面無毛;雄花:能育雄蕊6,花絲無毛,第三輪基部的腺體橢圓形,具柄;退化子房卵形,花柱有柔毛;雌花:退化雄蕊長3~3.2mm,無毛,子房卵形或卵圓形,無毛,花柱短,有柔毛,柱頭頭狀。果橢圓形或球形,長1.2~1.8cm,直徑0.8~1.5cm,成熟時黑色;果梗長0.7~1cm,密被柔毛,頂部略增粗。花期3~4月,果期8~10月。

土玉桂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路旁、水旁及山谷密林中,海拔300~1300m。
[1-2] 
參考資料
  • 1.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 :科學出版社,2013年
  • 2.    潘遠根,謝照明主編.《湖南藥物志 第1卷》: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