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苞長柄山螞蝗

鎖定
大苞長柄山螞蝗(拉丁學名:Podocarpium williamsii Yang et Huang),為豆科山螞蝗屬下的多年生草本亞灌木。產於四川、雲南、西藏,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地。生於水溝邊草叢中、常綠雜木林下、石灰岩山谷谷底林下或山谷灌叢邊,海拔1400-2700米。 [1] 
中文名
大苞長柄山螞蝗
拉丁學名
Podocarpium williamsii Yang et Huang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目
豆科
山螞蝗屬
分佈區域
四川、雲南、西藏,印度、尼泊爾、不丹

大苞長柄山螞蝗形態特徵

大苞長柄山螞蝗 大苞長柄山螞蝗 [1]
多年生草本,直立或向上,高20-70釐米。莖木質,單一或分枝,略有條紋,被稍密的白色柔毛,老時漸變無毛。葉為羽狀三出複葉,小葉3;托葉狹三角形或卵形,長5-10毫米,寬約1-3毫米,外面被短鈎狀毛,有條紋;葉柄長11釐米;小葉紙質,頂生小葉寬卵形或菱形,長3-9釐米,寬2.5-6釐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鈍圓或常心形,全緣,兩面被疏或稍密貼伏柔毛,下面灰綠色,側脈每邊3-5條,直達葉緣,側生小葉稍小,偏斜;小托葉狹卵形或線形,長約2毫米,疏生白色柔毛。總狀花序頂生,長10-40釐米,總花梗密被鈎狀毛,花2-4朵着生於每一節上,疏花;苞片膜質,狹卵形至寬卵形,長5-8毫米,寬1-5毫米,兩面無毛,疏生緣毛;花梗細長,長1-2釐米,密被短鈎狀毛;花萼寬鐘形,長3-3.5毫米,具柔毛和小鈎狀毛,裂片較萼筒長;花冠玫瑰色或玫瑰紫色,旗瓣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2-16毫米,寬7-8毫米,稍具瓣柄,無耳,翼瓣,龍骨瓣狹橢圓形,長12-15毫米,寬3-4毫米,具短瓣柄,有耳;雄蕊單體;雌蕊長12-13毫米,子房被稍密柔毛,具子房柄,有胚珠3。莢果具1-2莢節,被鈎狀毛;果梗長1-2釐米。花、果期8-9月。 [1] 

大苞長柄山螞蝗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400-2700米的水溝邊草叢中、常綠雜木林下、石灰岩山谷谷底林下或山谷灌叢邊。

大苞長柄山螞蝗分佈範圍

產自四川、雲南、西藏。印度(阿薩姆)、尼泊爾、不丹也有分佈。 [1] 

大苞長柄山螞蝗本種識別

Desmodium williamsii subsp. magnibracteatum Ohashi 的模式標本採自雲南西北部。Ohashi發表本種的同時,根據雲南、四川的標本還發表了一個亞種subsp. magnibracteatum,並指出與原亞種的區別,原亞種的托葉為窄三角形,長5-6毫米,寬約1毫米,通常早落,初生苞片窄卵形,長5-6毫米,寬1-1.5毫米,脱落花序通常20-40釐米;亞種magnibracteatum的托葉為窄卵形或卵形,長6-10毫米,寬2-3毫米,宿存,初生苞片寬卵形或圓形,長6-8毫米,寬4-5毫米,宿存,花序通常長10-20釐米。但據筆者檢查標本(王啓無64142號採自雲南維西)的結果,發現花序長42釐米,但初生苞片為寬卵形或圓形,長5-8毫米,寬3-6毫米,脱落或宿存。相反,在Ohashi認為是subsp. magnibracteatum 而引證的副模式標本曲桂齡3387號中,花序長20釐米,但初生苞片卻為窄卵形至卵形,長5-8毫米,寬1.8-4.2毫米,且托葉多已脱落。筆者又看了謝朝俊42135號標本(採自四川石棉),其花序雖短,長只有16釐米,但初生苞片和托葉已全部脱落。看來Ohashi以上述特徵來分亞種並不妥當,只能説明在一定範圍內的變化情況,從其一致的分佈來看,沒有劃分亞種的必要。 [1] 

大苞長柄山螞蝗參考文獻

《中國植物誌》第41卷>>豆科>>山螞蝗屬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