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苞越桔

鎖定
大苞越桔,為杜鵑花科的落葉灌木,植株矮小,地上部分高5-10釐米,地下有細長匍匐的根莖;全株不被毛。產雲南(貢山、德欽)、西藏(察隅、墨脱、波密)。生於巖壁上、冷杉林間、高山灌叢草甸,海拔(2 500--)3 100—4 000(--4 300)米。模式標本採自雲南德欽。分佈印度(東北的阿薩姆)、緬甸(東北)。 [1] 
組中文名:大苞越桔組
組拉丁名:Sect.Cyanophthalmos Sleumer
中文名
大苞越桔
拉丁學名
Vaccinium modestum W. W. Smith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杜鵑花科
越桔屬
大苞越桔
亞    科
越桔亞科
分佈區域
中國雲南、西藏,印度(東北的阿薩姆)、緬甸(東北)

大苞越桔形態特徵

大苞越桔
大苞越桔(6張)
落葉灌木,全株不被莖纖細,直立或基部稍平卧,分枝或不分枝。葉片生於莖的上部,卵形,倒卵形,橢圓形至卵圓形,長1.3--4釐米,寬0.8--3釐米,頂端鈍或圓形,稀微凹,基部楔形、寬楔形至鈍圓,全緣,中脈、側脈和網脈在兩面清晰,在葉面稍微突起,在背面明顯凸起;葉柄校短,有時近於無柄。
花單生於上部葉腋,略下垂,具細長、勁直的花梗,花梗長2.5--4.5釐米,頂部與萼筒間無關節;小苞片2,生花梗頂部,卵形或近圓形,葉狀,長7—12毫米,寬4—9毫米; 萼筒無毛,萼齒寬三角形或近半圓形,長1毫米,寬2毫米,紫紅色;花冠淡紅色或褐紅色, 球狀鐘形,長4—6毫米,近中部5裂,裂片卵形;雄蕊長4.5毫米,花絲長2.5毫米,無毛, 藥室背部有2上舉的距,藥管與藥室近等長。漿果直徑約1釐米,成熟時深紫色,被白粉。 花期6—8(--9)月,果期8—9月。
注:圖片來源 [2] 

大苞越桔生長環境

生於巖壁上、冷杉林間、高山灌叢草甸,海拔(2 500--)3 100—4 000(--4 300)米。

大苞越桔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雲南(貢山、德欽)、西藏(察隅、墨脱、波密)。模式標本採自雲南德欽。分佈印度(東北的阿薩姆)、緬甸(東北)。 [1] 

大苞越桔參考文獻

大苞越桔<中國高等植物圖鑑[Not.Roy.got.Gard.Edinb 8: 110. 1914]
中國植物誌:57(3):158
Vaccinium modestum W.W.Smith in Not.Roy.got.Gard.Edinb 8:110.1914;Hand.Mazz.Symb.Sin.7:799.1936;Sleumer in Bot.Jahrb.71(4):486.1941;Merr.In grittonia 4:156.1941;中國高等植物圖鑑3:212.圖4378,1974;西藏植物誌3:730.圖289:1--4.198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