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花千里光

鎖定
大花千里光(Senecio megalanthus Y. L. Chen)是菊科、千里光屬植物。二年生草本,莖直立,高5-15釐米。莖基部為紫紅色,近無毛,基部葉倒卵狀長圓形,羽狀深裂或不裂,裂片5-8對,有齒。中部葉羽狀分裂,裂片開展,先端微尖,上部葉漸小,羽狀深裂,近條形。上部多分枝或全部分枝,頭狀花序多數生於上部開展的花序枝上,總苞半球形,總苞片只有一層,長短圓形,邊緣近膜質,舌狀花片12-15個,舌片黃色,呈矩圓形,管狀花多數。瘦果圓柱形,表面有微柔毛,冠毛比花柱稍短,均為金黃色。 [2] 
分佈於分佈於中國至日本、俄羅斯、蒙古等國家;在中國分佈於黑龍江省東部地區、松嫩平原及東北、西北、華北地區。廣泛生長在田邊、路旁,林緣及村舍附近。 [2] 
大花千里光的蛋白質成分較高,加工粉碎後是家畜冬季的重要飼草 [2]  還可以藥用,主治風火赤眼,瘡瘍腫毒等症;同時含有吡咯裏西啶生物鹼,被作為抗癌藥物前體物質進行研究。 [5] 
(概述圖參考資料來源 [6] 
中文名
大花千里光
拉丁學名
Senecio megalanthus Y. L. Chen [7]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千里光屬
大花千里光
命名者及年代
Y. L. Chen,1988

大花千里光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較短,有少數鬚根。纖細,直立或基部稍彎,高5-15釐米,不分枝,被白色蛛絲狀毛或有時變無毛。基部和下部葉在花期生存,具長葉柄;葉片紙質,卵形或倒卵形,稀匙形或近圓形,長1.5-4釐米,寬1-1.7釐米,頂端鈍或圓形,稍略尖,基部楔形或急狹成長1.5-3釐米的葉柄,邊緣近全緣或有波狀齒;側脈2-3對,不明顯;葉柄稍擴大,不抱莖;中部莖葉長圓形或長圓狀匙形,長2-4釐米,寬5-8毫米,近無柄或具短葉柄,頂端鈍或稍尖,基部楔形,稍擴大而抱莖,近全緣或有不明顯的齒;最上部葉小,苞片狀,線形,長5-10毫米。 [1] 
頭狀花序在莖端單生,直立或下彎,近無梗或具短花序梗。總苞鍾狀,或鍾狀半圓形,長10-13毫米,寬15-20毫米,基部有10-13枚線狀披針形小苞片;小苞片紫色,長5-7毫米,漸尖,邊緣褐色幹膜質,繸狀,背面被疏蛛絲狀毛或變無毛;總苞片21-23,線狀披針形,長10-11毫米,寬1-1.5毫米,草質,邊緣窄幹膜質,頂端和邊緣紫色,有微毛,背面被微毛或無毛。舌狀花10-13,管部長3.5-4毫米;舌片黃色,長圓形,長10-11毫米,寬2.5-3毫米,頂端具3細齒,具4條脈;管狀花黃色,長8-9毫米,管部長3毫米,檐部窄漏斗形;裂片三角狀卵形,頂端尖,有微毛。花葯線形,基部鈍;花柱分枝頂端鈍,被乳頭狀微毛。瘦果圓柱形,長2-2.5毫米,無毛。冠毛白色,長10-11毫米 [1] 
大花千里光

大花千里光生長環境

大花千里光喜光、喜濕潤,生於高山石礫山坡,海拔4100至4800米,在土壤光照及水分條件良好的草甸土上生長最好,分枝多,有的每個植株可形成高達300個左右的頭狀花序,但大花千里光也有較強的耐陰性和耐旱性,在榆樹蔬林、人工楊樹幼林的林下及林緣,生長良好,雖然植株分枝少,但比生長在草甸的大花千里光植株高1倍,並能正常開花結實,在環境條件較差的固定沙樑上,尤其在多風乾旱的春季,甚至其他多種植物已呈枯黃季相時,大花千里光卻仍能保持綠色,良好地完成生命週期,大花千里光廣泛生長在田邊、路旁,林緣及村舍附近。 [2] 

大花千里光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至日本、俄羅斯、蒙古等國家;在中國分佈於黑龍江省東部地區、松嫩平原(富拉爾基、泰康、泰來、肇東、安達、薩爾圖、哈爾濱)及東北、西北、華北地區。 [3]  [8] 

大花千里光生長習性

大花千里光在松遼平原,通常4月下旬越冬苗返青開始生長,7月上旬開始孕蕾,7月中下旬開始開花,8月上、中旬盛花期,花期長達1個月之久,8月末結實,從開花到果實成熟約30至40天。瘦果千粒重約0.76克,果實成熟後,苞片乾枯舒展,冠毛蓬鬆,微風下就可使果實傳佈很遠。大花千里光通常第一年種子落地,第二年雨季形成幼苗,越冬後的植株開花結實後死亡。在草甸土或沙壤土的放牧地上,大花千里光的主根入土深度約30釐米左右,側根系較發達。 [2] 

大花千里光主要價值

大花千里光飼用價值

大花千里光為中等飼用植物。在生長早期,牛、馬、羊及其他家畜都比較喜食其葉及嫩枝,花後,莖體木質纖維化,大牲畜啃食其枝葉及花果,是一種很好的牧草。大花千里光的蛋白質成分較高,花期時間長,纖維素含量高達35.63%,含脂肪高,加工粉碎後是家畜冬季的重要飼草 [2] 

大花千里光藥用價值

大花千里光可以藥用,內服:人湯劑,10-15克,主治清熱,解毒,殺蟲,明目,風火赤眼,濕疹目翳,瘡瘍腫毒,傷寒等症 [4] 

大花千里光科研價值

大花千里光含葉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有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的抗氧化能力最強。同時含有吡咯裏西啶生物鹼 ,雖有一定的肝毒性和致突變性 ,導致臨牀應用謹慎 ,但因其具有抗癌活性,已被作為抗癌藥物前體物質開展了人工合成類似物的研究。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