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船坑麒麟舞

鎖定
深圳龍華區大浪街道大船坑村舞麒麟約開始於明嘉靖年間,已有400餘年的歷史 [1]  ,是龍華區目前為止唯一一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3]  在佳節用舞麒麟的方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祈願,是大浪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4] 
麒麟舞是客家人世代相傳的重要藝術文化,凝聚了十多代甚至數十代人的心血。作為幾百年來當地客家人的民間傳統喜慶、祭奠活動,較全面、完整地繼承和保留了祖先傳下來的八節舞麒麟套路、十套拳術以及十二套刀、棍、叉等武術表演。
大船坑麒麟舞發源地位於深圳龍華區大浪街道,始於明嘉靖年間,已有400餘年的歷史,作為客家文化重要組成部分,麒麟文化不僅承載着人們的生活寄託和精神信仰,它更是客家人遷徙、定居、生存、發展的文化記憶,見證了四百多年來客家人在深圳地區生產生活狀況與歷史變遷。 [5] 
2011年,經國家文化部評審,大船坑舞麒麟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 
中文名
大船坑麒麟舞
地理標誌
深圳龍華
非遺級別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船坑麒麟舞發源地位於深圳龍華區大浪街道,始於明嘉靖年間,已有400餘年的歷史。作為大船坑客家人幾百年來的民間傳統喜慶、祭祀活動的主角之一 [1]  。大船坑麒麟舞在2008年終於被列入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第一份肯定和殊榮。緊接着,大船坑麒麟舞又在2009年相繼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大船坑麒麟舞 大船坑麒麟舞
另三支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麒麟舞包括出現在民國時期末年,流傳於龍崗一帶的龍城舞麒麟;有250多年的流行於觀瀾一帶的觀瀾舞麒麟;有100多年曆史,流行於羅湖區中部黎圍村(現為水庫新村)的黎圍舞麒麟等。
大浪辦事處負責人表示:建立麒麟博物館,就是要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保護和傳承,並將其發揚光大。據瞭解,該辦事處還將編輯《舞麒麟》和《客家山歌》兩本非遺書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