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

鎖定
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廣東省深圳市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大船坑村的舞麒麟主要流傳於寶安區大浪街道大船坑、水圍、浪口一帶,以大船坑為主,其始於明朝嘉靖年間,是客家民俗的典型體現。大船坑舞麒麟以“麒麟”為主要表演道具,其長約六米,披紅掛綠,鮮豔奪目。整個舞蹈由拜前堂、走大圍、雙麟會、採青、遊花園、打瞌睡、走大圍和三拜等套路組成,之後伴有武術表演。大船坑舞麒麟表演過程中有鼓、銅鑼、銅鈸、嗩吶(廣東當地人稱喜笛)等樂器伴奏,演奏以“三齊頭”曲牌為主。大船坑舞麒麟比較全面、完整地繼承了先輩舞麒麟的套路和表演技法,在深圳地方傳統舞蹈中具有代表性,並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有一定影響力。 [1-2] 
2011年5月23日,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Ⅲ-43。 [3] 
中文名
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
品申報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
遺產類別
傳統舞蹈
遺產級別
國家級
遺產編號
Ⅲ-43
批准時間
2011年

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歷史淵源

大船坑舞麒麟起源於明代嘉靖年間(為謝氏祖先定居大船坑之始),謝姓一族,遠祖出自河南烏衣巷,後經福建三明石壁裏遷居於深圳市寶安區。據説謝姓人剛定居大船坑時,常受到當地居民的排斥和欺負。為了防身自衞、壯大族羣、強身健體,加之傳説舞麒麟能揚善避邪、興旺門第、添丁旺財,並能帶來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謝姓人便開始習練麒麟舞,之後這一活動便世代相傳。 [4] 
文化大革命期間,大船坑舞麒麟曾受到“破四舊”的影響,暫停數年,幾乎失傳。 [5] 
直到1972年春節,村民為增添節日氣氛,自發徵集布票、糧票等,重建麒麟隊,大船坑舞麒麟才得以重生。此後,許多地方逢年過節、娶妻迎親、新宅落成,都會上門邀請大船坑麒麟隊前往表演助興,麒麟舞也越舞越精神。 [5] 
經過一代代客家人的傳承發展,大船坑舞麒麟成為客家人重要的文化娛樂活動,每逢新春佳節、節日慶典,人們都要舞麒麟,舞麒麟不僅寄託着客家人對生活的歡欣及對未來的祈福,還展現了大船坑居民對師道、禮儀等中國傳統文化的尊崇。 [4] 

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舞蹈特色

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表演形式

大船坑舞麒麟表演時,麒麟是由二人共舞,中間在觀眾不注意的情況下兩人互換3次。基本的套路共有八段,分別是拜前堂、走大圍(圈)、雙麟會、採青、遊花園、打磕睡、走大圍、三拜。其中採青是較為重要的表演環節。舞動時,一人舞麒麟頭,一人在尾部,配合默契,把麒麟的歡喜、快樂、憤怒、哀傷、醉酒以及磕睡、拜師等各種神態表現得栩栩如生。舞麒麟結束後有武術表演,首先是拳術,有拳打四方、餓虎擒狼、龍頭鳳尾、觀音坐蓮、鯉魚戲水、猴子偷桃、海底撈月、掃堂腿、仙女散花、美人照鏡等套路,然後是棍樁、沙刃、凳樁、鐵叉對尖、白手對雙刀、猴棍、光鈀對內尖、二棍、拳傘、單鈀、長棍等11套單雙人持械表演。 [2] 

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伴奏樂器

大船坑舞麒麟的伴奏樂器有鼓、銅鑼、銅跋、鎖吶(當地人稱喜笛)等。鎖吶有自己獨特的旋律,主要有三齊頭、水仙花、採青、十字清、燥燥丁五段,音樂鼓點節奏與麒麟的舞動相配合。 [4] 

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服裝特徵

大船坑麒麟隊表演的服飾分為夏季服飾與冬季服飾。夏季服裝主要為白色圓領衫或白色無袖衫(胸前配有紅色邊飾),白色長褲,配上紅色腿套,腰上繫有紅色腰帶(配有金黃色穗),面料為綿綢;冬季服裝的衣褲均為黃色,配有紅色邊飾,深色小碎花腿套,腰帶為紅色(配有白色穗),面料為絲綢。 [4] 

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表演道具

大船坑舞麒麟的麒麟道具一般長六米。麒麟頭部用竹片等紮成,眼睛可以轉動,口部可以翕合,其身用綢布鑲着閃閃發光的粼片。新制作好的麒麟首先要“開光見青”——即凌晨時分在預先選擇好的古樹下燒香,供神位,麒麟隊中最長者將麒麟頭上的紅布揭去,敲鑼鼓並鳴放鞭炮,使麒麟“出生”時便見到了青青的樹葉,這是吉祥的象徵。 [2] 

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傳承保護

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傳承價值

大船坑舞麒麟起源於明嘉靖年間客家人移居深圳地區的初期。是伴隨着客家人遷徙、定居、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它的形成和發展有其特殊歷史背景和成因。麒麟文化成為是客家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客家人精神信仰的傳承和寄託,它見證了四百多年來,客家人在深圳地區的生產、生活狀況;同時也見證了從明清時期直至改革開放,四百多年來深圳地區的歷史變遷、興衰起落和文明進步。對舞麒麟成因及傳承情況的系統蒐集、整理,對於研究深圳地區客家人的遷徙史以及他們在深圳地區的生存狀況、民風、民俗等,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同時,對於深圳的地情研究,對近現代深圳地區開發史、發展史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6] 
大船坑舞麒麟在深圳客家地區具有較為廣泛的羣眾基礎,作為民間傳統的文化藝術,被注入客家人對社會繁榮昌盛、家業興旺的憧憬情懷,記載下了豐富的民間傳統文化,為羣眾所喜愛,受到廣泛歡迎。特別在節日、慶典等活動中的精彩表演,既能活躍羣眾文體生活,增強節日氣氛,又促進了人們的思想交流和精神文明建設,有利於社會和諧進步。 [6] 
大船坑舞麒麟形成的最初動因,就是為了團結本村人免受他人的欺凌,麒麟隊員人人以習武為榮,以舞麒麟為自豪,形成了團結向上、互助互愛的氛圍。每逢節假日、重大社會活動、或有紅白喜事時,包括祭祀祖宗、喬遷新居、生小孩、娶媳婦等,全村人都要聚在一起舞麒麟和觀看舞麒麟,使舞麒麟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凝聚力,經過四百多年的歷史發展歷程,也證明了大船坑舞麒麟是團結當地民眾的重要載體之一。在訓練武術,練習舞麒麟,表演麒麟舞的同時,又為當地居民營造了良好的娛樂氛圍,對青年崇尚積極向上的文化生活起到了引導作用。這些都是大船坑舞麒麟所具有的重要社會價值。 [6] 

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傳承狀況

大船坑舞麒麟一直靠大船坑當地民間藝人代代相傳,但隨着社會的發展,多數青年人對舞麒麟的興趣不高,加上民間藝人年事已高,大船坑舞麒麟後繼乏人,如不採取有效措施,大船坑舞麒麟的一些獨特表現形式和技巧將有失傳的危險。 [2] 

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傳承人物

謝玉球,男,生於1963年,深圳客家人,師承謝志強,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大船坑舞麒麟。謝玉球先生12歲開始學習舞麒麟,其舞麒麟功夫獨到,尤其是作為麒麟頭的主要表演人,動作乾脆利落,剛柔結合,且在師承的基礎上發展和創新。他的武術功力深厚,技藝精湛,表現力強。他還能使用各種樂器,以司鼓、嗩吶吹奏見長,為樂隊主要指揮者和參與者。 [4] 

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保護措施

深圳市大浪街道社區於2012年3月啓動了“非遺進校園”活動,並陸續在大浪實驗學校(初中)和高峯實驗學校進行舞麒麟的教學。 [4] 
深圳市當地有關部門還通過鼓勵年輕的退伍軍人積極學習舞麒麟、建設大船坑麒麟博物館、編寫大船坑舞麒麟書籍與教材等途徑積極發展和推廣大船坑舞麒麟。 [4]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深圳市龍華區大浪辦事處大船坑麒麟協會獲得“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7]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項目評估合格,深圳市龍華區大浪街道大船坑麒麟協會獲得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1] 

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大船坑舞麒麟曾在廣東省第二屆麒麟舞大賽中獲得金獎。 [5] 
重要展演
2013年1月4日,大船坑舞麒麟在深圳市首屆麒麟文化節中進行了表演。 [8] 
2014年6月14日,大船坑舞麒麟在深圳市第九屆“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中進行了表演。 [9] 
2015年12月18日,大船坑舞麒麟在深圳市第九屆客家文化節暨深圳市第二屆麒麟文化節展演中進行了表演。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