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般泥洹經

鎖定
大般泥洹經,梵名Maha^-parinirva^n!a。凡六卷。東晉法顯譯。
《大般泥洹經》解説如來常住、悉有法性諸義,分十八品,相當於北涼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之前十卷五品,於義熙十三年十月一日譯出,至十四年正月二日校定。 [1] 
中文名
大般泥洹經
梵    名
Maha^-parinirva^n!a

大般泥洹經經文介紹

大般泥洹經又稱六卷泥洹經。今收於大正藏第十二冊。解説如來常住、悉有法性等義,共分十八品。本經相當於北涼曇無讖所譯大般涅槃經之前十卷五品,譯文較曇無讖稍略。
本經有多種同本異譯本,出三藏記集卷二之新集異出經錄共舉出大般涅槃經等八部,開元釋教錄卷十一則舉出泥洹經等七部。或謂劉宋求那跋陀羅所譯之泥洹經與長阿含遊行經亦為本經之同本異譯。
此外,南本涅槃經即根據北本涅槃經與本經再治而成者。[高僧法顯傳、出三藏記集卷十五智猛傳、法經錄卷一、歷代三寶紀卷七、至元法寶勘同總錄卷二]

大般泥洹經人物介紹

佛馱跋陀羅(359~429),簡稱佛馱跋陀,意譯“覺賢”。後秦弘始十年入長安,弘傳禪術之學。義熙十一年(415)至建康,住道場寺,從事翻譯,與法顯合譯《摩訶僧祇律》《大般泥洹經》。
法顯,東晉高僧,隆安三年(399)離長安往天竺求法,前後凡十餘年,經三十餘國,義熙九年(413)歸國,攜回許多梵本佛經。歸國後與佛馱跋陀羅合譯《摩訶僧祇律》《大般泥洹經》《雜藏經》《雜阿毗曇心論》等經論,又將旅行見聞記錄成書,即《佛國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