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毛澤東倡導和身體力行的大規模調查研究活動)

鎖定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是毛澤東的倡導和身體力行的大規模調查研究活動。在毛澤東的倡導和身體力行下,1960年末至1961年上半年,在中國共產黨全黨特別是中共中央和各級領導幹部中興起的一次大規模調查研究活動。 [2] 
中文名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提出者
毛澤東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事件背景

1959年下半年,農業生產出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下滑,人民生活受到很大沖擊。 [3]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事件經過

1960年12月24日至1961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工作會議,毛澤東認為國民經濟工作中各種錯誤的發生,源自忽視調查研究工作導致思想方法上的主觀主義和片面性。會議最後一天,毛澤東發表講話,號召全黨恢復實事求是和調查研究的傳統,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一切從實際出發,使1961年成為實事求是年、調查研究年。1961年3月23日,中央發出《關於認真進行調查工作問題給各中央局,各省、市、區黨委的一封信》,並附發毛澤東《調查工作》一文,強調“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調查沒有發言權,必須成為全黨幹部的思想和行動的首要準則”,要求縣級以上黨委的領導人員首先是第一書記,把深入基層進行有系統的典型調查當作領導工作的首要任務。
在毛澤東和中央的號召下,全黨上下形成調查研究的風氣。毛澤東派出田家英、胡喬木、陳伯達帶三個調查組赴浙江、湖南、廣東農村調查,並親赴津浦、浙贛、京廣線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調查;劉少奇赴湖南、周恩來赴河北、朱德赴華東各省及廣東、陳雲赴上海、鄧小平及彭真赴北京郊縣等地調查。各中央局、國務院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區黨政負責人紛紛深入基層調查。調查的內容從農村問題擴展到工業、商業和科學、教育等問題,在此基礎上,中央形成了農業、工業、商業、教育、文藝等方面的工作條例。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大力推進了黨的經濟政策的調整。通過調查研究制定的各項工作條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1-2]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事件結果

在全黨近兩個月的深入農村調查,充分掌握了民心民意的基礎上,1961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對“農業六十條”草案進行重要修改,決定解散公共食堂和取消供給制。修改後的條例規定“在生產隊辦不辦食堂,完全由社員討論決定”,兩個事關億萬農民切身利益的大問題終於得以徹底解決。“農業六十條”在保持人民公社總體框架的前提下,糾正了公社化以來農村工作中的若干突出錯誤,解決了羣眾意見最大最緊迫的問題,是1961年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正是因為深入農村調查研究,才使全黨真正瞭解到農業農村的真實情況,才對人民羣眾的願望要求有了真切的感受,從而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對策。自1961年起,我國農業開始擺脱1959年以來連年下降的被動局面,出現了恢復性的增長。
在集中力量調整農村政策的同時,中共中央將調查研究貫穿1961年全年,先後制定了“手工業三十五條”“商業四十條”“工業七十條”“高教六十條”“科學十四條”“文藝八條”等一系列條例。這些規定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過去不合實際的錯誤政策,對恢復正常的經濟秩序發揮了積極效果,國民經濟終於從最困難中走出來了。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