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腹園蛛

鎖定
大腹園蛛是蜘蛛目園蛛科園蛛屬節肢動物。 [3]  體黑色或黑褐色,斑紋多變異;背甲扁平,前端寬,中央顯赤褐色或黃褐色,兩側棕褐色,中窩橫向,頸溝明顯;螯肢黑褐色;胸板中央有一“T”字形黃斑區,周緣黑褐色;步足粗壯,黃褐色,具黑褐色輪紋;腹部背面前端有肩突,心臟斑黃褐色,兩側各有2個黑色筋點,呈梯形排列;腹背至體末端有一黑色葉斑,邊緣有黑色波紋,葉斑兩側為黃褐色;腹部背面中央褐色,兩側各有一黑色條斑;紡器黑褐色。 [4] 
大腹園蛛分佈於朝鮮、日本、俄羅斯,在中國河北、北京、吉林、內蒙古、青海、新疆、河南、台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省份也都有分佈。 [7]  大多營單獨生活,夜間活躍,通常在海拔800-2300米的屋檐下、廄舍、樹間等處結網,捕食蚊、蠅、蛾、蝶及大型甲蟲等。 [5]  3-10月為活動期。每卵袋中含卵500-1000個。 [6] 
大腹園蛛乾燥全體為中藥蜘蛛。性味苦,寒,有毒。有祛風,消腫,解毒,散結之效。 [5] 
中文名
大腹園蛛
拉丁學名
Araneus ventricosus (L.Koch,1878)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蛛形綱
蜘蛛目
園蛛科
園蛛屬
亞    門
螯肢亞門
亞    目
新蛛亞目
亞    綱
柄腹亞綱
分佈區域
上海、北京、山東、陝西、遼寧、吉林、內蒙古、寧夏等
功能類別
捕食性天敵

大腹園蛛形態特徵

大腹園蛛雄蛛

體長12-17毫米。中窩橫凹呈坑狀。步足較雌蛛長。第1對步足脛節末端較粗,下方內側角有粗刺,後跗節基半部有一弧形彎曲。 [1] 

大腹園蛛雌蛛

體長12-22毫米。體色與斑紋多變異,一般黑或黑褐色。背甲扁平,前端寬,中窩橫向,頸溝明顯。胸板中央有一“T”形黃斑,周緣呈黑褐色輪紋。腹部背面前端有肩突,心臟斑黃褐色,其兩側各有2個黑色筋點,呈梯形排列。腹背後部直至體末端有一棕黑色葉斑,邊緣有黑色波紋,葉斑兩側為黃褐色。腹部腹面中央褐色,兩側各有一黑色條斑。紡器黑褐色。外雌器垂體呈黑色,彎曲部柔軟,黃白色,有環紋,末部褐色,堅硬,邊緣捲起。 [1] 

大腹園蛛卵袋

扁圓形,直徑在20-25毫米。黃褐色,外包有一層較粗的粽色蛛絲,排列呈不規則狀。內含卵在500-1000粒。卵粒呈圓球形、黃褐色。 [2] 

大腹園蛛分佈範圍

湖北、湖南、四川、江蘇、浙江、安徽、貴州、雲南。河南、河北、上海、北京、山東、陝西、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寧夏、青海、新疆、甘肅、廣東 [8]  [1] 

大腹園蛛本種提示

大腹園蛛分佈較廣,生境多樣,尤其以村莊附近棉田的周圍和田埂的樹木上較多。在棉蛛之間結大型圓網。網較大,網上約有15-20條輻射線,10-15條螺旋線。多在傍晚佈網,網可連續用數日,如有破損和污物則加以修補和清理。大腹園蛛在棉田內以網捕食鱗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直翅目害蟲。傍晚落網的獵物,它及時運到網中央取食或貯存,白天落網的獵物用蛛絲捆縛存放原處,待傍晚再移動。該蛛在北方7-8月成熟,8月末到10月末產卵於樹皮裂縫、岩石下、屋檐下、牆縫中,次年5、6月孵出幼蛛。 [1] 
參考資料
  • 1.    趙敬釗 .中國棉田蜘蛛.武漢:武漢出版社,1993:231-233
  • 2.    科學數據庫-  .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引用日期2020-11-27]
  • 3.    張克復主編,中國自然資源通典 甘肅卷,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15.09,第598,599頁
  • 4.    黃璐琦,詹亞華,張代貴主編,神農架中藥資源圖志 第6卷,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11,第2931,2932頁
  • 5.    張克復主編,中國自然資源通典 甘肅卷,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15.09,第598,599頁
  • 6.    黎躍成編著,中國藥用動物原色圖鑑,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第89頁
  • 7.    宋大祥,朱明生等編著. 河北動物志 蜘蛛類[M]. 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05.195
  • 8.    宋大祥等編著,河北動物志 蜘蛛類,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05,第1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