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腳菇

鎖定
大腳菇,中藥名。為牛肝菌科真菌美味牛肝菌 [5]  Boletus edulis Bull. ex Fr.的子實體。分佈於西南及黑龍江、吉林、陝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南、湖北 [4]  ,廣東、西藏等地。具有祛風散寒,補虛止帶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手足麻木,白帶,不孕症。
中文名
大腳菇
別    名
白牛肝
山烏茸
蘑菇
白牛頭
植物界
真菌門
層菌綱
傘菌目
牛肝菌科
美味牛肝菌
中文學名
大腳菇
採收時間
夏、秋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鮮品30-90g

大腳菇入藥部位

子實體

大腳菇性味

味淡,性温。

大腳菇功效

祛風散寒,補虛止帶。

大腳菇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手足麻木,白帶,不孕症。

大腳菇相關配伍

1、治婦女白帶症:幹而未開傘的美味牛肝菌,用時洗淨和豬肉煮食,每日1次,每次93g(濕重),1星期為1療程。
2、治不孕症:將未開傘的美味牛肝菌按1∶1的比例配以刺五加。焙乾,研末。每日3次,每次9g,白酒為引。(1-2方出自劉波《中國藥用真菌》)

大腳菇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鮮品30-90g。

大腳菇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摘後,洗去泥沙,曬乾,備用。

大腳菇形態特徵

菌蓋4-15cm,扁半球形。不粘,黃褐色、土褐色。菌肉肥厚,白色,傷後不變色。菌管淡黃色,彎生微陷。柄粗壯,徑可達5cm,基部膨大,高短變異甚大,表面淡褐色,具白色凸起的網絡。孢子淡黃色,近紡錘形,(10-15.2)μm×(4.5-6)μm。

大腳菇生長環境

生於針闊混交林下。夏、秋季常見。菌根菌。分佈於西南及黑龍江、吉林、陝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南、廣東、西藏等地。

大腳菇藥材性狀

子實體皺縮。菌蓋扁半球形或稍平展,直徑4-15cm,表面黃褐色至赤褐色。菌肉淡黃色。菌管黃色。菌柄近圓柱形,長5-12cm,直徑2-3cm,基部稍膨大,內實,淡褐色至淡黃褐色,有網紋。

大腳菇相關論述

1、劉波《中國藥用真菌》:“治婦女白帶、不孕症。”
2、《中國藥用孢子植物》:“補虛止帶。”
3、《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追風散寒,舒筋,活絡。主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舒。”

大腳菇藥理作用

1、抑瘤作用;
2、提高免疫功能。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
  • 3.    戴玉成、圖力古爾、崔寶凱.《中國藥用真菌圖志》: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13年
  • 4.    中國牛肝菌已知種類--《貴州科學》2003年Z1期  .知網[引用日期2022-09-19]
  • 5.    迪慶日報傳媒  .常見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技術——美味牛肝菌[引用日期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