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義凜然

鎖定
大義凜然(拼音:dà yì lǐn rán)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宋·曹輔《唐顏文忠公新廟記》。 [1] 
“大義凜然”指形容為了公理正義,堅強不屈,嚴峻不可侵犯的樣子,在句子中可充當狀語;含褒義。 [1] 
中文名
大義凜然
拼    音
dà yì lǐn rán
近義詞
臨危不懼、正氣浩然
反義詞
奴顏婢膝卑躬屈膝
注音字母
ㄉㄚˋ ㄧˋ ㄌㄧㄣˇ ㄖㄢˊ
成語出處
《唐顏文忠公新廟記》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狀語

大義凜然成語出處

宋·曹輔《唐顏文忠公新廟記》:“大義凜然,奮裙首倡。” [1] 

大義凜然成語故事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亂,唐德宗派顏真卿去汝州勸降。滿朝官員都勸顏真卿不要去,但他卻説:“國君命令不可違反。”毅然前往。見到李希烈,叛軍將顏真卿團團圍住,喊打喊殺聲此起彼伏。顏真卿面不改色、毫不畏懼,大聲責罵李希烈背叛朝廷。李希烈叛亂的目的是想自己做皇帝,他深知顏真卿賢能,便用宰相的職位引誘他。 [3] 
顏真卿斥責説:“我年紀將近八十,是大唐朝廷的臣子,哪能受你們的利誘威脅呢。我堅守我的節操,直到死為止。”賊軍惱羞成怒,遂將顏真卿囚禁。為了逼迫顏真卿投降,李希烈命人在庭院中挖了個坑,故意説要活埋他,顏真卿説:“死生乃命中註定,有何可怕。”賊人又在庭院中堆積起柴草,説:“不投降,就燒死他。” [3] 
顏真卿起身就要往火裏跳,被人攔住。最終,李希烈見勸降無望,就用繩子絞死了顏真卿。 [3] 

大義凜然成語寓意

顏真卿寧死不懼,以身踐行曾子的名訓,做到了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只有深明大義,行事才能凜然無懼。有很多人面對災難和死神,臨危不懼,知險而上,把平安和生機留給了他人,同樣也是大義凜然。義的力量可以感染、可以傳播,有時可以立竿見影,有時卻又潤物無聲。那些見義勇為的人,感動了千千萬萬人,讓他們忘卻自身的危險而對陌生人施以援手。無論誰,只要心中有“義”,必能澆灌出絢麗的正義之花。 [3] 

大義凜然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大義凜然”在句子中可充當狀語;含褒義,形容為了公理正義,堅強不屈,嚴峻不可侵犯的樣子。 [1] 
  • 運用示例
明·鄭仲夔《耳新》二:“夫人亦且大義凜然。” [2] 
清·吳趼人《痛史》第二十二回:“因想起文丞相和謝先生,一般的大義凜然,使宋室雖亡,猶有餘榮。” [1] 
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二一》:“至於起王氏已廢之魂上配天皇,除高後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義凜然。” [1] 
參考資料
  • 1.    大義凜然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7]
  • 2.    閆秀文編著. 中華成語探源 白金典藏版[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12:418
  • 3.    中共揚州市紀委編著. 讀廉經典 廉政成語[M]. 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2013.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