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編輯

鎖定
大編輯是指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在文化發展、數字技術和社會分工三種力量作用之下,在信息獲取、處理與傳播方式、資源佔用與使用方式等面臨巨大變遷的情勢中,媒體在編輯理念、編輯組織方式、編輯手段等方面進行全面革新,以創造更大信息價值、提升媒體競爭力、提高媒體對於時代發展的適應性能的新的編輯思想與行為模式。大編輯理念要求用符合時代要求的大視野、廣視角、強大的信息捕捉和把握能力,以及現代編輯技術手段進行信息採集、加工和傳播。
中文名
大編輯
介    紹
媒體在編輯理念進行全面革新
創    造
更大信息價值
提    升
媒體競爭力
內涵
具體而言,大編輯理念有五個方面的內涵:
一是編輯功能立體化
即在基本的編輯功能基礎上,形成一種多維面向的功能體系,這種功能體系要求傳媒的編輯過程具有很強的社會適應和信息主導能力,在傳統功能實現的基礎上進一步貼近用户、為用户服務。在傳統意義上,編輯的產品最終是社會產品,並作用於社會,這種作用表現為環境監測與社會協調的整合。然而,基於當代傳媒信息非線性、抽象性和網狀化等突出特點,知識導航應運而生,成為信息組織和傳播的必備手段,它深入到知識元的邏輯區域,從知識元這一細微化的信息單元給用户指點迷津,為用户提供迅捷清晰的搜索和鏈接路徑。同時,信息選擇變得非常重要。隨着內容資源開發的重點由“巨內容”向“微內容”轉移,即那些具有普遍興趣和意義的內容儘管是重要的,但它們僅僅是參與競爭的“及格線”標準,真正能夠在及格線之上加分的內容將主要取決於對於分眾的、個性化的豐富內容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7]。以全方位內容服務為特徵的“全歷史編輯”也將成為趨勢。因此,傳統媒介面面俱到、為所有用户服務的定位將被弱化,內容的核心競爭力將被寄予更高的要求。另外,編輯功能立體化還體現在編輯將為創作者和用户提供更多的內容創作、使用便利,如實現“編創一體化”、創作者與用户的互動等,甚至可能出現“編創換位”“編讀換位”,即內容的創作、採編和使用的邊界可能會模糊甚至消融。在這些意義上,編輯活動將被賦予更寬闊的視野和更豐富的能動性。
二是編輯資源網絡化
編輯資源網絡化可以為上述功能定位提供便利。編輯過程中很多信息來源於網絡,而且這些信息在編輯過程中的各種反饋、補充、更新,以及編輯完成後的媒介產品的傳播,都與網絡息息相關。李普曼提出的擬態環境理論認為,由於現代社會越來越巨大化和複雜化,人們對超出自己親身感受以外的事物,只能通過各種媒介去認識。各種媒介以信息傳播構建出一個全新的信息環境,來覆蓋、代替真實環境,這種情況下,人們自以為對社會環境瞭如指掌,實際上是對“擬態環境”做出反應。這種“擬態環境”就是一種信息網絡。因此,媒體編輯必須以網絡的觀念來對待編輯工作,“對做新聞、做傳播、做傳媒產業的人們而言,更應把網絡視為一種思維方式,也就是説,應當用網絡時代的思維方式來判斷眼前的一切和準備做的一切⋯⋯網絡式的無限鏈接使得人們的信息消費方式、實施確證方式和思維方式發生明顯變化,迫使新聞媒介信息收集和加工的基本理念和模式發生變化”。
三是編輯手段信息化
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幾乎所有傳統媒體都介入到音像、電子、互聯網或手機資訊的出版或傳播中,對編輯手段造成了很大的改進壓力,對此做出迴應的標誌就是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在傳媒編輯出版活動中的廣泛應用。一方面,在編輯技術上,要求在信息數字化背景下對資料庫、熱點鏈接點、交互式內容及動態更新、界面豐富完善等方面進行技術處理;另一方面,在編輯方式上,編輯工作無紙化、稿件審理網絡化、編排校一體化已經成為現實。同時可採用搜索引擎對信息進行蛛網式追索和鑑別等。
四是編輯能力一體化
在激烈的競爭中,媒體將不斷分工,分工的過程就是剝離非核心競爭力、專注於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過程。對於編輯人員來説,大編輯時代對他們提出的最大要求是能力的一體化、體系化。從技術層面看,編輯人員不僅應掌握傳統的信息加工技術,還必須掌握計算機環境中的編輯技術;從內容層面看,編輯人員必須具有廣闊的視野、豐富全面的知識儲備和靈敏的信息嗅覺,有足夠的能力捕捉到最有價值的信息;從操作層面看,編輯人員必須具有強大的迅速響應、迅捷執行和流程把控能力。
五是編輯過程柔性化
現代經濟、社會和文化變遷加快,信息生產速度迅雷不及掩耳,信息價值可能轉瞬即逝。面對洶湧澎湃的信息(包括編輯內容信息和市場信息)浪潮,已有大型媒體設置獨立的信息採集部門,專門對信息內容進行取捨決策。同時,由於跨學科資訊越來越多,顧問諮詢專家庫的擴容也成為趨勢。在編輯過程中,按需調整編輯流程、壓縮部分環節所用時間是必要的,否則將難以及時把握有價值的內容。信息組織方式會有變化,比如為實現信息之間的關聯,為用户提供全景式的信息服務,要求編輯過程更加關注鏈接、指引或者預告等環節,不斷收集信息以保持編輯內容的鮮活、有效,並隨時與用户展開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