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索城

鎖定
大索城,即索城, [2]  也稱大索亭。 [4]  遺址在今鄭州市滎陽索河街道老城村 [1]  ,春秋鄭地,以殷遺民索氏兄弟居此而得名。城北四里又有小索城。
中文名
大索城
別    名
滎陽老城
位    置
河南省鄭州市滎陽
出    自
《左傳·昭公五年》

目錄

大索城簡介

春秋鄭地,以殷遺民索氏兄弟居此而得名。《左傳·昭公五年》:公元前357年“鄭子皮、子大叔勞諸索氏。”即此。地理座標為北緯34°47′15.5″,東經 113°21′39.5″,海拔145米,東西長990米,南北寬642米,總面積635580平方米。

大索城沿革

大索城,春秋鄭地,以殷遺民索氏兄弟居此而得名。一直作為滎陽治下的普通城邑。
晉代八王之亂後,滎陽故城(今鄭州古滎鎮)的張卓、董邁等人於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流亡至此修築塢堡而成;之後向東擴大規模,改名“大柵城”。 [3] 
大索城位置示意圖
大索城位置示意圖(1張)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年),滎陽郡治以及滎陽縣治由今鄭州市惠濟區古滎鎮遷於此地後,大索城遂有滎陽城之名。
此後經歷隋至民國數代一直作為縣治,直至1981年縣委縣政府遷至現索河東岸的新城區,成為“滎陽老城”。 [3] 

大索城文物保護

城圈中之夯土城垣幾乎不存,存有斷斷續續的城牆基遺蹟,北部和東南部有城基本身,且向城外、城內各10米和20米的區域。城內包括老縣衙(原衞校院)、魁星樓、丁氏舊宅等建築以及遺存之石刻、古樹等。
1987年5月6日,滎陽縣人民政府公佈為滎陽縣文物保護單位。 [1] 
參考資料
  • 1.    大索城遺址  .鄭州市人民政府.2016-04-26[引用日期2018-06-21]
  • 2.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索城,在故京城西二十里,亦曰大索城。城北四里又有小索城。”
  • 3.    滎陽老城空間形態及歷史文化調研分析  .洛陽市規劃院[引用日期2023-11-18]
  • 4.    《漢書》、《晉地道志》所謂京有大索、小索亭。《漢書》,京、索之間也。”楊守敬疏:“《左傳》但稱索氏,而京相瑤言,京縣有大索亭、小索亭,大小索氏兄弟居之,故有小大之號。……杜預《左傳·注》則雲,河南成皋縣東有大索城。酈氏於下文大索亭,亦謂即《春秋》之索氏,而此小索,則節取瑤小索句,隨引《世語》以證之,蓋不從璠大小索氏之説,而以《春秋》之索氏為大索,以此為後之索氏兄弟所居,謂之小索,以別於大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