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紡車

鎖定
在元代王禎農書》中,除了對手搖和腳踏紡車作了全面總結外,更介紹了另二種新的紡車,這就是大紡車和水轉大紡車。大紡車,它不同於舊的紡車,特點是:紡紗的錠子更多,達三十二枚,生產力顯著增加。一般的單錠紡車,一天只能紡二到五兩紗,三錠也不過七到八兩,這是指棉。紡麻,用五個錠子也不超過二斤。大紡車是紡麻的,一天一夜可以紡一百斤。紡麻時需集中多家的麻才能滿足它的生產能力,所以當時許多農家都將績成的麻縷送到有大紡車的作坊,請其代為加工,而節省出大量勞力,這是早期資本主義萌芽的一大體現。後一點是我國古代將自然力運用於紡織機械的一項偉大發明。據王禎《農書》記載,水轉大紡車在“中原麻苧之鄉,凡臨流處多置之”,説明我國在13世紀時已經普遍應用這種紡紗機械了。西方以水力作為紡織機械的原動力使用是18世紀後期的事情,比中國晚了四個多世紀。 [1] 
中文名
大紡車
特    點
紡紗的錠子更多,生產力顯著增加
摘    錄
王禎《農書》
簡    介
紡麻,一天一夜可以紡一百斤
唐宋時期,由於社會經濟和商品貿易有了較大的發展,社會對紡織品需求量增加,出現了許多脱離農業生產而專門從事手工紡織生產的勞動者。用原有的手搖紡車和腳踏紡車紡紗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要和專業化生產,如何提高紡紗生產率成為社會提出的一個急待解決的技術問題,於是在各種傳世紡紗機具的基礎上,逐漸產生了一種有幾十個錠子的紡麻大紡車。這種紡車的起源及創制情況,在古文獻中缺少明確的記載,它的形制直到元代才被收錄在王禎《農書》裏。
紡績的時候需要集中多家的麻才能滿足它的生產要求。其次,大紡車的傳動已經採用和現代龍帶式傳動相仿的集體傳動了。現代機器的紡紗,除了最新的氣流紡外,機構形式還是離不開錠子和它的傳動。只是由於機械動力大,錠子數目更多,速度更快。把古代紡車和現代紡紗機相比,現代傳動錠子的滾筒就是紡車竹輪的替代,而最新式的龍帶傳動,和大紡車的皮弦帶動更是同一個方式。它們的紡紗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1] 
參考資料
  • 1.    蕭正洪. 王禎農書與農業技術地理[J].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1996(4):4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