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

鎖定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經幢2006年因盜墓在洛陽出土,經幢底部已殘損,但大部完好,為一石灰岩質青石製成的八稜石柱,殘存有景教經文和經幢記,以及完整的十字架圖像,內容十分豐富。幢文上勒唐景淨所撰《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是繼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之後,有關唐代景教石刻的最重大考古發現,其與該經敦煌殘本正可互補。 [1] 
中文名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
 出土時間
2006年
出土地點
洛陽李樓鄉城角村東北
年    代
唐元和九年(西元814年)十二月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經幢簡介

年代:唐元和九年(西元814年)十二月
出土時間:2006年
出土地點:洛陽李樓鄉城角村東北
尺寸:殘存經幢最長部分81釐米,最短部分59釐米,八稜,周圍112釐米。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
收藏單位:洛陽博物館國家一級文物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經幢內容

《經幢記》顯示,此墓的墓主為“安國安氏太夫人”。主持並參與、見證此事的景教神職人員,有“大秦寺寺主法和玄應——俗姓米”氏、“威儀大德玄慶——俗姓米”氏、“九階大德志通——俗姓康”氏等。按照當時的慣例,中亞、西亞的來華胡人,均以本國漢字國名的第一個字為姓,而康、安、米等都是西域粟特人建立的城邦國家的名字,可見當時洛陽景教信士多為西域來洛的粟特人。其中“大秦寺寺主”的出現,印證了史料上有關唐時洛陽就有景教“波斯胡寺”的記載。
經文與幢記之上則雕刻兩組以十字架為中心的四尊“天神”圖像,與佛教造像中的“飛天”極其接近。由此不難看出,這件景教經幢,明顯從佛教同類文物中汲取了營養,説明當時諸多宗教之間存在着相互吸收、相互融會的現象。洛陽地處中原,其博大精深、海納百川的文化氛圍,無疑給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了廣闊的平台。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經幢出土意義

景教在唐代是通過絲綢之路進入中原的。經幢在洛陽的出土,也為人們認識洛陽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位,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實物證據。
門石窟研究院副研究員張乃翥説,經幢透露出唐代洛陽地區就有景教的傳播,這為研究景教弘法中原提供了直接的考古學證據,該經幢的出土,還使人們知道唐代洛陽城曾有胡人墓葬區域的存在。張乃翥説,唐代東都建春門之內的裏坊附近有當時規模最大的市場“南市”。隨着唐代絲路交通的拓展,毗鄰南市一帶多有西域胡商聚居。而粟特人擅長經商,他們長期操縱着絲綢之路上的國際轉販貿易。因此,此次在與南市接近的城東“感德鄉”一帶,出土景教經幢這類粟特人的墓葬遺物也就不足為奇了。其實早在晚清時期,這裏就曾出土過景教著名傳教士阿羅憾的墓誌。該經幢的出土,了結了景教研究中的一樁公案。1900年敦煌發現的《大秦景教宣元本經》和《志玄安樂經》寫本後由天津收藏家李盛鐸收藏,引起了王國維等著名學者的高度關注,王國維稱兩部經書為“世界寶籍”。後來,李盛鐸收藏的兩部經書據説到了日本,其中《大秦景教宣元本經》下落不明。上世紀40年代,傳説日本人小島靖氏獲得敦煌寫經二卷,其一便是《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被稱為“小島文書”。“小島文書”所謂的《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是否為真經?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激烈爭鳴。敦煌吐魯番學會顧問馮其庸對在洛陽出土的《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經幢經文與敦煌發現的《大秦景教宣元本經》寫本的照片進行仔細核校,發現二者題目雖有一字之差,但經文幾乎完全一致,説明二者是同一經文。再將這一經文與“小島文書”比較,明顯看出“小島文書”《宣元至本經》除經題外,無一句與敦煌寫本與洛陽經幢本相同。綜合各種分析,馮其庸肯定地説,“小島文書”確是偽經。總之景教經幢的發現無疑是一件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有人説它是基督教束傳史上最重大的發現之一,有人説它是近年來世界級的文化發現之一,還有人説它是洛陽絲綢之路起點最寶貴的力證。為學術界提供了新的材料,有益於對唐代景教、絲綢之路、粟特移民、洛陽墓葬、宗教藝術以及社會諸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對千年以前景教在中國傳播的研究是一次極為重要的推動。景教景教源自古敍利亞經波斯(伊朗)而逐步束漸的基督教東方教會,6-9世紀在中亞地區及中國西安、洛陽唐兩京地區傳播,作為一千多年前基督教入華的先行者,他們弘揚了進入中國後自己命名的“景教”,《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和敦煌文書中的景教經典殘卷,都引起了世界各國學者的原作翻譯與闡釋研究。景教經幢的發現無疑又是一件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有人説它是基督教束傳史上最重大的發現之一,有人説它是近年來世界級的文化發現之一,還有人説它是洛陽絲綢之路起點最寶貴的力證。為學術界提供了新的材料,有益於對唐代景教、絲綢之路、粟特移民、洛陽墓葬、宗教藝術以及社會諸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對千年以前景教在中國傳播的研究是一次極為重要的推動。
經幢是仿照佛塔的形式做成的主體為八角形(八面體)石柱、上刻佛教經咒的石幢,置於墓葬時又稱墳幢。它本是我國佛教石刻的一種,是仿照佛塔形式做成的多角形石柱,上面多刊刻佛教經咒等,主要置於寺廟中或墓葬旁。中山大學教授林悟殊説:“無論是塔還是石經,都不是基督教之物。基督教講究牧師講經,在馬丁·路德後才主張普通信徒手持讀誦《聖經》。誰能想到早在唐朝,中國基督徒就已將經典刻於墓葬禮儀的經幢上保佑亡靈呢!”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幢》殘文

祝曰
清淨阿羅訶清淨大威力清淨(下殘)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
時景通法王,在大秦國那薩羅城,和明宮寶法雲座,將與二見,了決真源。┘應樂鹹通,七方雲集。有諸明淨士,一切神天等妙法王,無量覺眾,及三百六十五種異見中民。⑥如是族類,無邊無極,自嗟空昧(昧字殘半字)┘久失真源,罄集明宮,普心至仰。時景通法王,端嚴進念,上觀空皇,親承印旨(經幢缺此句),告諸眾曰:善來法眾,至至無來。今可(李本作“柯”)通常,啓生滅死,各圓(李本作“圖”)┘其分,靜諦我眾。如了無元,礙當隨散。即宣玄化,匠帝真常旨:(經幢此處空三字)無元,無言(經幢“言”字泐大半),無道,無緣,妙有,非有,湛寂常(李本無“常”字)然。吾聞(李本作囙,按即因字)太阿羅訶,(經幢“訶”字殘半)┘開無開異,生無心浼,藏化自然渾元。發無發,無性,無動,靈虛空置(李本作“買”),因緣機軸。自然著為象本,因緣配為感乘。剖判叅羅,三生七位,浼┘諸名數,無力任持;各使相成,教了返元真體。夫為匠無作,以為應旨,順成不待而變,合無成有,破有成無,諸所造化,靡不依(依泐半字)┘由,故號玄化匠帝無覺空皇。隱現生靈,感之善應:異哉靈嗣,虔仰造化,迷本匠王,未曉阿羅訶,功無所炫,施無所仁,包浩(李本作“潔”)察(察字泐半)┘微,育眾如一。觀諸浼有若之一塵,況是一塵亦非塵。米心(李本無“米心”字)見非見,悉見見故,無界非聽,悉聽聽故;無界無力,盡持力故。無界無(經幢本缺“無”字)向,無┘像無法,所觀無界無邊,獨唯自在;善治無方,鎮位無際;妙制周臨,物象鹹揩(李本作“楷”)。唯靈惑(李本作“或”)異,積昧亡途。是故,以善(李本作“若”)教之,以平治之,┘以慈救之。夫知改者,罪無不捨。是謂匠帝能成眾化,不自化成,是化終遷。唯匠帝不虧,不盈、不濁、不清、保任(李本作“住”)真空,常存不易。┘(李藏敦煌寫本至此止,合校亦至此止。以下全為洛陽出土經幢上石刻經文,經幢下端殘損文字已無可補,餘文亦難句讀,故即以原文實錄)彌施訶應大慶原靈故慧圓悟之空有不空無於空不滯┘(下殘)盧訶那體究竟真凝常樂生命是知匠帝為無境逐不、土┘(下殘)數曉人大晤了皆成益□民滯識是見將違蓋靈本渾┘(下殘)且容焉了已終亡焉聽為主故通靈伏識不遂識遷、土┘(下殘)下備八境聞生三常滅死八境之度長省深悔警慎┘(下殘)景通法王説至既已普觀眾晤於其會中詮以慧┘(下殘)諸界但有人受持讀誦信解勤行當知其人德超┘(下殘)如海溢坳平日升暗滅各證太寂曉自在常喜滌┘(下殘)
以上為《宣元本經》或《宣元至本經》迄今最完整的經文。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幢記
夫至聖應現,利洽無方,我無元真主匠帝┘(下殘)海而畜眾類,日月輝照,五星運行,即(下空轉行)散有終亡者,通靈伏識,了會無遺,鹹超┘(下殘)海窅窅冥冥,道不名,子不語,世莫得而也,善┘(下殘)無始未來之境,則我匠帝阿羅訶也┘(下殘)有能諷持者,皆獲景福,況書寫於幢銘┘(下殘)承家嗣嫡,恨未展孝誠,奄違庭訓,高堂之┘(下殘)森沉感因,卑情蓬心,建茲幢記,鐫經刻石,用┘(下殘)尉亡妣安國安氏太夫人神道及亡師伯和┘(下殘)願景日長懸,朗朗暗府,真姓不迷即景性也。夫求(下殘)幽魂見在,支屬亦願無諸鄣難。命等松筠,長幼(下殘)次敍,立塋買兆之由,所管即洛陽縣感德鄉柏仁(下殘)之始,即元和九年十二月八日於崔行本處,買保人(下殘)戚,歲時奠酹,天地誌同,買南山之石,磨龔(礱)瑩澈,刻勒書經(殘半字)於陵,文翼自慚猥拙,抽毫述文,將來君子,無見哂焉。時┘(下殘)敕東都右羽林軍押衙陪戎校尉守左威衞汝州梁川府┘(下殘),中外親族題字如後。弟景僧清素,從兄少誠,舅安少連┘(下殘),義叔上都左龍武軍散將兼押衙寧遠將軍守左武衞大將軍置同政員(殘半字,下殘)┘。大秦寺,寺主法和玄應俗姓米威儀大德玄慶俗姓米九階大德志通俗姓康┘撿校塋及莊家人昌兒。故題記之。
以上是“經幢記”的全文。
另在經幢的第八稜(即最後一稜)的上端有題記兩行,文曰“其大和三年二月十六日壬寅遷舉大事”。與此題記並列的右邊三稜,中間一稜頂端刻十字及蔓草紋飾,左邊一稜刻天神面向十字,手持蓮花,右邊一稜刻天神面向十字,手捧寶珠。經幢開頭的四稜,前三稜頂端也是中間一稜刻十字,左右蔓草紋飾,十字下似為蓮花,左右兩稜各有天神面向十字,雙手作前伸舉掌狀。經幢上所刻天神,已與佛教的飛天差不多少,天神手捧蓮花等,也可見受佛教的影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