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禹神話傳説

(神話傳説)

鎖定
大禹神話傳説 [1]  ,是我國最古老的神話之一,從古代典籍《山海經》、《越絕書》、《國語》、《荀子》到《淮南子》、《漢書》等均有記載。位於河南省中部的禹州市,是大禹神話的發源地之一。禹州市現有的與大禹神話有關的遺存眾多,古鈞台禹王廟、諸侯山、汗溝、禹王山、禹王村、大禹渡禹妃廟禹王鎖蛟井等豐富的歷史遺存,與大禹神話互為印證,使大禹神話傳説數千年來在禹州1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廣為流傳,家喻户曉,婦孺皆知。
大禹神話傳説現已成功申報進入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2] 
中文名
大禹神話傳説
地理標誌
古鈞台禹王鎖蛟井
批准時間
2007年
非遺級別
省級
申報地區
河南省禹州市
遺產編號
I-12
遺產類別
民間文學

大禹神話傳説詳細內容

禹州大禹神話情節完整生動,大禹出生、大禹勸父治水、繼父治水、大禹娶妻、三過家門而不入、打開龍門口、諸侯山治水、禹王捉蛟、禹王鎖蛟、禹貢九州等神話,構成了完整的大禹神話內容。禹王捉蛟、禹王鎖蛟的神話是大禹治服天下水患的象徵。大禹治服洪水以後,他的聲望與個人實力與日俱增,逐漸成為夏部落的首領,他把天下分為九州,徵收貢賦,廢除了禪讓制,傳位於他的兒子啓,啓“大享諸侯於鈞台”,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從此以後,中國歷史有了明確的文字記載。
大禹神話在神話史上的地位重要,治水神話是世界起源型的神話之一,在我國表現之一就是大禹神話中的大禹治水神話。因此,大禹神話有較高的神話史學價值。大禹神話內容所反映的時代正是中國由原始社會向奴隸制社會過渡時期,也是由禪讓制向家天下的轉型期,透過大禹神話可以窺見當時社會之風貌。大禹神話所藴含的大公無私和艱苦奮鬥、民主集中制、按客觀規律辦事的精神,於今仍有很重要的意義。同時,大禹神話還反映出一個樸素的道理,即中華民族的祖先在洪荒時代就開始同惡劣的自然條件相鬥爭,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並創造了中華民族燦爛的古代文明。

大禹神話傳説現存遺蹟

禹妃廟:也稱雙姨廟、二姨廟,位於梁北東頭柏山南坡,廟內供奉有太姨、少姨二女像,每年三月初八廟會,廟宇尚存。
禹王廟:唐代天寶年間,人們為了紀念大禹而建。原先的規模較為宏大,有大殿、二殿、廊房、門庭等建築,大殿內供奉有大禹像,現僅有大殿一座,石碑兩塊,位於禹州城西北角古鈞台後面。
禹王鎖蛟井:位於禹州城內,古鈞台街東側,1980年,在原址重建禹王鎖蛟井。禹王鎖蛟井為仿古歇山亭榭式建築,亭子挑角起脊,上覆青灰色古瓦,殿內粉壁彩屏,內壁檐下繪有24幅有關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殿內大禹像座落於鎖蛟井邊,井口以巨石掩蓋。石上穿鐵索一條垂於井口,青石雕刻的蛟龍頭部淺露於水面。
諸侯山:位於無樑境內。傳説大禹在此召集各路諸侯商討治水方案而得名。諸侯山頂有汗溝,傳説大禹休息時常在一塊巨石上坐下休息,天長日久,屁股將巨石上坐出了一個坑,汗水順坑流入旁邊的溝內,後人稱其為汗溝。
禹王山、禹王廟:禹王山簡稱禹山,在方崗鄉與文殊鎮交界處,東西走向,長3公里,因大禹居此山指揮治水而得名。禹王廟位於禹山北坡,建於漢代,歷代重修。碑文記載為禹王廟,俗稱拉王廟。進入禹王廟正門,沿坡而上建有拜殿、享堂、禹王大殿、禹妃娘娘殿,現為旅遊風景區。
古鈞台:又名夏台,原在三峯山東。《竹書紀年》記載:大禹的兒子夏啓元年帝即位於夏邑,大享諸侯於鈞台。鈞台之享是一次重要朝會,標誌着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正式建立。康熙十八年,知州於國璧建古鈞台於城西北角,即現古鈞台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