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社會運動

鎖定
“大社會運動”的宗旨是創造一種新的社會文化,公眾將不用總是要求官員、地方當局或中央政府來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而將有充足的自由和權力去為自己所在的社區服務。
中文名
大社會運動
類    型
運動
目    的
創造一種新的社會文化
提    出
2010年7月19日

目錄

大社會運動活動發起

英國首相卡梅倫2010年7月19日上午在利物浦正式發起他倡導的“大社會運動”,計劃將更多的權力和資金由政府下放給社區、慈善機構和公眾,以轉變政府的管理方式,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水平。
卡梅倫在首相競選宣言中首次提出“大社會”理念,主張給民眾和地方政府更多權力,讓他們承擔更多責任,建立一個“更大、更強的社會”。
根據卡梅倫的建議,政府將通過專門的“大社會銀行”,把“休眠”期不低於15年的銀行賬户內的數億英鎊撥給社會組織和慈善機構,由它們向公眾提供政府沒有提供或者效果不佳的公共服務。“大社會銀行”是“大社會”理念的一部分,定於2011年4月開始運營。
獲得資金的社會組織和慈善機構可以自主管理郵局、圖書館、酒吧以及交通服務設施,制訂住房建設計劃,還能招聘志願者為博物館等公共機構服務。
卡梅倫説,目前英國政府已經確定利物浦等4個城市和地區作為“大社會運動”的試點,相關專家和官員會幫助它們解決在此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 [1] 

大社會運動爭議

不過批評人士認為,卡梅倫發起的“大社會運動”是政府在千方百計削減預算赤字之際大幅度減少公共服務的“遮羞布”。為社會組織和慈善機構提供資金的“大社會銀行”可能只有區區6000萬英鎊的資金,這並不能為公共服務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