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磨拐河組

鎖定
大磨拐河組下部由灰色礫岩、砂礫岩夾粉砂岩、凝灰質粗砂岩組成,含植物化石;上部以深灰色泥岩、粉砂岩、砂岩為主夾礫岩及煤層或煤線。
中文名
大磨拐河組
時    代
K1
命    名
劉國昌等,1951年手稿命名
特    徵
含植物化石

目錄

大磨拐河組時代

K1

大磨拐河組命名

劉國昌等,1951年手稿命名;中國地質學編輯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1956年介紹。

大磨拐河組特徵

含葉肢介: Liograpta sp.;植物:Coniopteris nympharum,Coniopteris hymenophylloides,Acanthopteris gothani,Sphenobaiera longifolia;雙殼類: Ferganoconcha sibirica;孢粉:以Cicatricosisporites- Pilosisporites-Appendicisporites為代表的孢粉組合。下與梅勒圖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上與伊敏組或甘河組為連續沉積,或與甘河組為相變關係。厚501米,區域上厚218-1110米。 [1] 

大磨拐河組同物異名

都紅木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