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眼海鰱科

鎖定
大眼海鰱科和海鰱科的魚類其實外形很像,差別在於本科魚類體型較側扁而高,眼睛大,鱗片也較大,呈現金屬般的明亮光澤;此外,其背鰭的最後一根鰭條還呈絲狀延長。大眼海鰱對鹽度的適應力很強,成魚在外海產卵後,孵出的幼魚會遊入河口或潟湖生活成長。
中文學名
大眼海鰱科
動物界
海鰱目
大眼海鰱科
學    科
生命科學

大眼海鰱科基本信息

大眼海鰱科
Megalopidae
種類:全世界共有1屬2 種,台灣現有1屬1種
生態:底棲,胎生,肉食 [1] 

大眼海鰱科簡介

它們還可以利用鰾來輔助呼吸,所以在缺氧的水中也能直接到水面呼吸空氣。大眼海鰱科全世界只有兩種,分佈在大西洋的大西洋大海鰱的體型特大,可長達2公尺,重達160公斤,雖然骨刺多,但因肉質鮮美,且上鈎時掙扎力大,甚至會躍出水面,所以是遊釣者的最愛;而台灣可見,分佈於印度-太平洋海域的大眼海鰱則體型較小,常被沿岸漁民用流刺網、圍網、定置網、一支釣或拖網所捕獲。
海鰱目和硬骨魚中同樣較原始的鰻鱺目及囊咽鰻目一樣,均具有身體薄而透明、頭小體大、如同一片柳葉的幼生時期,所以又有「狹首幼生」或「柳葉幼生」的專門説法。生活在海水中的海鰱幼生(即仔稚魚)以有機物為食,它們會隨洋流漂送到河口沿岸地區,然後變態為稚魚,在大洋中繼續成長。

大眼海鰱科形態特徵

體側扁。頭中型。吻略尖。口斜裂,稍上位。下頜突出,上下頜具細齒。具眼瞼。具喉板。鰓被架23-27。無大型擬鰓。體被小圓鱗,頭部無鱗;側線明顯直走,具放射狀的小管,鱗數37-48;背鰭及臀鰭基具有鱗鞘。單一背鰭,位體中央,約在腹鰭略後方,不具硬棘,鰭條數13-21,最後之鰭條延長如絲;臀鰭較大,位於近尾部,基底長於背鰭基底,鰭條數22-29;胸鰭小;尾鰭深叉。脊椎骨數53-68。全世界計1屬2種,即西大西洋種的大西洋海鰱(Megalops atlanticus)及印度-西太平洋種的大眼海鰱(M. cyprinoides)(Nelson, 2006),後者有紀錄(Shen et al., 1993;魚類資料庫, 2006) [1] 

大眼海鰱科棲息生態

大洋性洄游魚類,幼魚常成羣出現在砂泥底之淺水域、河口及內灣,有時亦會遊入河川之下游區。最大體長可達240公分(為大西洋海鰱 Megalops atlanticus 的紀錄)。以中上層之甲殼類及小魚為食。具有狹首形幼魚期。在西方為著名之遊釣魚種。

大眼海鰱科地理分佈

分佈於西大西洋及印度-西太平洋的海域。
參考資料
  • 1.    陳兼善著,脊椎動物志 (上冊),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9年1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