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理茶

鎖定
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 (W. W. Sm.) Melch.)是山茶科、山茶屬灌木或小喬木。幼枝無毛,褐色,一年生枝淡棕色;頂芽有稀疏柔毛或近無毛,芽鱗邊緣具睫毛。葉革質或薄革質,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具鈍尖頭,基部楔形或闊楔形,邊緣疏生鋸齒或波狀圓齒,葉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無毛;葉柄無毛。花單生或2-3(-5)朵簇生葉腋,白色;花梗向上增粗,無毛;小苞片2-3(-4),早落;萼片5,革質,卵圓形;花瓣7-11枚,倒卵形或闊橢圓形,先端圓形,內輪花瓣基部連合。蒴果扁球形,5室,每室有種子2顆,果皮薄;種子半球形,褐色,無毛。 [1] 
分佈於中國雲南(瑞麗、潞西、龍陵、梁河、昌寧、鎮康、永德、鳳慶、景東、大理、漾濞、元江);緬甸北部、泰國北部也有分佈。生於海拔1300-2400(-2700)米的林下或溝谷灌叢中。 [1] 
花黃白色,具香味;葉革質,暗綠光亮,樹形美觀。 [8]  大理茶作為茶的重要野生近緣種,它不僅是茶樹資源的重要是組成部分,還參與栽培茶樹的馴化過程。大理茶的化學成分與栽培茶樹十分接近,大理茶富含咖啡因和茶多酚,是化學成分與栽培茶樹較為接近的野生型茶組植物。 [6] 
中文名
大理茶
拉丁學名
Camellia taliensis (W. W. Sm.) Melch. [3] 
別    名
滇緬茶
五柱茶
五苞茶
昌寧茶
感通茶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杜鵑花目
山茶科
山茶屬
大理茶
分佈區域
中國雲南、緬甸北部、泰國北部
命名者及年代
(W. W. Sm.) Melch.,1925

大理茶植物學史

1917年,英國植物學家W.W.Smith以大理感通寺的茶樹為模式植物,將其定名為茶屬大理茶,並命名為Thea taliensis (W.W.Smith),1925年德國植物學家Melchior把大理茶修訂為山茶屬的一個種,故其拉丁名Camellia taliensis (W.W.Smith) Melchior一直被沿用至今。 [6] 
大理茶的外部形態有較大幅度的變異,作為分類依據的形態特徵均不穩定,不同產地的標本曾被鑑定為若干分佈區侷限的“新種”。例如:滇緬茶(Camellia irrowadiensis Barua)(1956),五柱茶(Camellia pentastyla H.T.Zhang)(1981),大苞茶(Camellia grandibracteata H.T.Chang et al)(1984),五苞茶(Camellia quinquebracteata H.T.Zhang)(1987),昌寧茶(Camellia changningensis F.C.Zhang et al.)(1990)等。早年也曾將其誤認作茶科的大頭茶屬植物,稱為雲南大頭茶[Gordonia yunnanensis(Hu)H.L.Li(1944)=Polyspora yunnanensis Hu(1938)](張宏達,1981,1984;閔天祿,1992)。 [2] 

大理茶形態特徵

灌木小喬木,高2-8米;幼枝無毛,褐色,一年生枝淡棕色;頂芽有稀疏柔毛或近無毛,芽鱗邊緣具睫毛。葉革質或薄革質,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8.5-15釐米,寬3-5.5釐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具鈍尖頭,基部楔形或闊楔形,邊緣疏生鋸齒或波狀圓齒,葉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淡綠色,兩面無毛,中脈淡黃色,兩面突起,側脈7-8對,纖細,兩面略突;葉柄長5-10毫米,無毛。 [1] 
花單生或2-3(-5)朵簇生葉腋,白色,徑約5釐米;花梗長約1釐米,向上增粗,無毛;小苞片2-3(-4),早落;萼片5,革質,卵圓形,長3-4毫米,寬4-6毫米,外面無毛,裏面被細絹毛,邊緣具睫毛,宿存;花瓣7-11枚,倒卵形或闊橢圓形,長1.5-3.5釐米,寬1-2釐米,先端圓形,內輪花瓣基部連合;雄蕊長約2釐米,外輪花絲下部1/3合生;子房扁球形,密被絨毛,5室,花柱長約2釐米,無毛或近基部被絨毛,先端5淺裂或5深裂。蒴果扁球形,徑約5釐米,高約3釐米,5室,每室有種子2顆,果皮薄,厚1.5-2毫米;種子半球形,長1.5-1.8釐米,褐色,無毛。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9-10月。 [1]  [4] 

大理茶近種區別

大理茶的形態特徵與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十分相似,主要區別在於樹體高大,頂芽、幼枝及葉片均無毛,葉片光滑,花柱5裂,子房被絨毛。 [6] 

大理茶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300-2400(-2700)米的林下或溝谷灌叢中。 [1]  在中國雲南,大理茶位於橫斷山脈瀾滄江中段至伊洛瓦底江流域,海拔1500-2400米的中山地帶,為南亞熱帶山地常綠闊葉林的優勢樹種之一。 [2] 

大理茶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雲南(瑞麗、潞西、龍陵、梁河、昌寧、鎮康、永德、鳳慶、景東、大理、漾濞、元江);緬甸北部、泰國北部也有分佈。 [1]  [7] 
現存的大理茶野生羣落已不多見,近2008年在古茶資源調查中陸續有所發現,均呈島嶼狀間斷分佈。例如:臨滄市南美鄉及班東大雪山;雙江縣勐庫大雪山、邦罵雪山、幫木大箐、大浪壩箐、柒麻林後山;耿馬縣大浪壩、大青山、大興;滄源縣大黑山、南滾河自然保護區;永德縣大雪山、棠梨山;雲縣大宗山、黃竹箐、大丙山;鳳慶縣古墨、大尖山、羊頭山、四十八道河、瓊嶽、三岔河柏木、萬明山;鎮康縣大樹王山、包包寨等地。瀾滄江東岸的哀牢山保護區亦有野生大理茶羣落的分佈,如:鎮源千家寨、猴子箐、桃子箐等。此外,在中緬交界地區的緬甸東北部亞熱帶山區亦有零星分佈。 [2] 

大理茶繁殖方法

大理茶可以用組織培養進行繁殖。
  1. 材料類別:嫩梢的尖莖和莖節切段。 [8] 
  2. 培養條件:①芽萌動和生長培養基:MS+6-BA 1.0毫克/升+IAA 0.5毫克/升;②多芽體誘導培養基:MS+6-BA 3.0毫克/升+IAA 0.5毫克/升;③壯苗培養基:MS+ZT 1.0-2.0毫克/升+IAA 0.5毫克/升或MS+10%椰子汁(CM)+IAA 0.5毫克/升;④生根培養基:1/2ER+IBA 0.5毫克/升;⑤紙橋生根培養液:1/2ER,用IBA 0.5-1.0克/升浸芽條基部20 分鐘,將芽條接種濾紙橋上,然後置弱光(200勒克斯)下培養。培養基添加3%(生根用2%)蔗糖和0.6%瓊脂,pH5.6。培養温度25-27℃,夜間18-22℃,光照時間14小時/天,光照度1500勒克斯。 [8] 
  3. 誘導芽萌動和生長:4月份採五年生植株的嫩梢,除去葉片,自來水沖洗乾淨,在超淨台上浸於70%乙醇中30-60秒,接着用0.1%氯化汞在減壓下消毒8-10分鐘,無菌水沖洗4-5次,然後切取莖尖和帶節莖段接種到培養基①。經10天左右,莖尖明顯伸長,莖基部切口有少許愈傷組織,莖節的腋芽已見萌動;培養20天后,頂芽伸長至1-2釐米,小葉片展開,腋芽生長較慢。 [8] 
  4. 多芽體誘導和壯苗培養剪切:上述粗壯的無菌芽條莖尖和腋芽,接種到培養基②,培養5-6周後,外植體基部逐漸分化形成多芽體(叢芽)。芽呈密集簇狀,平均每塊有6-8個不定芽,其長度為0.5-1.0釐米,產生多芽體頻率85%以上。為促進多芽伸長和茁壯生長,宜將其分割成2-3個芽的小塊,轉接到壯芽培養基③上。經2周,芽伸長,生長較快,小葉片隨之展開。以10%CM代替ZT,能得到同樣的好結果,而成本較低。芽條長到3-4釐米,可供作生根或將其再切割作繼代增殖培養。經多次繼代,芽仍保持旺盛的增殖能力。 [8] 
  5. 生根和移栽:將健壯的增殖芽苗分成單株,接入培養基④,3周後開始生根;在濾紙橋上的2周生根。4周後根長0.5-2.5釐米,根數量5-15條,生根率95%以上。經煉苗,移栽入經消毒的腐殖土營養缽中。在噴霧保濕的條件下,10天左右恢復生長。移栽成活率達90%。 [8] 

大理茶主要價值

花黃白色,具香味;葉革質,暗綠光亮,樹形美觀。 [8]  大理茶作為茶的重要野生近緣種,它不僅是茶樹資源的重要是組成部分,還參與栽培茶樹的馴化過程。大理茶的化學成分與栽培茶樹十分接近,大理茶富含咖啡因和茶多酚,是化學成分與栽培茶樹較為接近的野生型茶組植物。 [6] 

大理茶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5年 ver 3.1)——無危(LC)。 [7]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