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理細萵苣

鎖定
大理細萵苣(學名:Stenoseris taliensis(Franch.)Shih)是菊科細萵苣屬植物,莖直立,單生,基部直徑6毫米,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2.5-4.5釐米,寬1-2.5釐米,生長於海拔2900-3000米的山坡林下、灌叢或草地,分佈於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區。
中文名
大理細萵苣
拉丁學名
Stenoseris taliensis (Franch.)Shih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桔梗目
菊科
亞    科
舌狀花亞科
菊苣族
細萵苣屬
大理細萵苣
分佈區域
四川,雲南,西藏
亞    族
萵苣亞族

大理細萵苣形態特徵

大理細萵苣線稿圖 大理細萵苣線稿圖 [2]
多年生草本,高0.5-2.5米。莖直立,單生,基部直徑6毫米,上部圓錐花序狀分枝,全部莖枝被稀疏的扁糙毛或頭狀具柄多細胞節毛。基生葉未見;中下部莖葉羽狀全裂,有長達7釐米的葉柄,頂裂片長橢圓形、披針形或菱形,長4-6釐米,寬3-4釐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側裂2-3對,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2.5-4.5釐米,寬1-2.5釐米,頂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或與羽軸融合,全部裂片邊緣有不明顯的小尖頭狀鋸齒或邊緣有小尖頭;上部莖葉與中下部莖葉同形並等樣分裂,有短葉柄;最上部莖葉及接花序分枝下部葉三角狀戟形;全部葉上面及下面沿脈被短糙毛。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圓錐狀花序。總苞狹圓柱狀,長1.3釐米,寬2毫米;總苞片2層,外層極小,卵形或披針形,長1-2毫米,寬不足1毫米,頂端急尖或鈍,內層寬線形,長1.3釐米,寬1.2毫米,全部總苞片外面無毛。舌狀小花3枚,紫紅色。瘦果褐色,壓扁,倒披針形,長5毫米,寬1.5毫米,一面有3-4條高起細肋,另一面有6-7條高起細肋,兩面無毛,頂端急尖成長1毫米的粗喙。外層冠毛極短,糙毛狀,內層冠毛長,長6毫米,白色,稍帶黃色。花果期6-9月。 [1] 

大理細萵苣近種區別

在四川巴縣,有1種Lactuca scandens Chang in Contr. Biol. Lab. Sci. Soc. ChinaBot. Ser. 9: 133. 1934; S. Y. Hu in Quart. Journ. Taiwan Mus. 20 (1-2): 27. 1967.由於它有5枚紫色的舌狀小花,似應屬於細萵苣屬,但其瘦果尚未發育成熟,又似難完全有把握確認它就是細貢苣屬的組成成員,所以,這裏仍擬用原名稱,將其原記載摘抄如下:“多年生草本,莖半攀援,淡紫紅色,被紅色剛毛。基生葉未見;中部與下部莖葉有長葉柄,半圓形或腎形,長4. 5-5. 5釐米,寬4. 5-7. 5釐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下面沿脈有稠密的紅色剛毛,葉柄細,稍有翼,被稠密紅色剛毛,基部稍擴大;最上部莖葉卵形或長橢圓狀卵形,無柄或有短柄,柄有翼,柄基擴大。頭狀花序,2-3個,成總狀花序式排列,含4-5枚舌狀小花,花梗被紅色剛毛。總苞圓柱狀,黑綠色,有紅色剛毛;總苞片少數,外層極小,不明顯,內層線形,4-5枚,長1.2釐米,寬1.5毫米,頂端近急尖。舌狀小花黃色。瘦果壓扁,不成熟,長1.5毫米,有不明顯的細脈紋,頂端收窄。冠毛污白色,長6.5毫米。” [1] 

大理細萵苣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900-3000米的山坡林下、灌叢或草地。 [1] 

大理細萵苣分佈範圍

分佈於四川(天全、康定、峨眉山)、雲南(貢山、大理、麗江)、西藏(察隅、波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