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首府駐大理市,是雲南的16個地級行政區之一
[1]
,地處雲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東鄰楚雄州,南靠普洱市、臨滄市,西與保山市、怒江州相連,北接麗江市。地跨東經98°52′~101°03′,北緯24°41′~26°42′之間,東巡洱海,西及點蒼山脈。總面積29459平方千米。
[49]
下轄8個縣以及3個少數民族自治縣。2021年末,全州户籍總人口364.54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91.98萬人,佔總人口的52.7%。
[59]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處低緯高原,四季温差不大,乾濕季分明,以低緯高原季風氣候為主。
目錄
大理白族自治州歷史沿革
編輯前221年,秦朝開始經營西南,在西南地區建立行政機構,自此開始中央王朝對大理的統治。
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西漢王朝發巴蜀兵數萬人擊勞浸、靡莫,“以兵臨滇”,“滇王”降漢,西漢王朝在“滇王”統治區設置了益州郡。同年,漢王朝派郭昌、衞廣往擊大理地區阻擋漢使的“昆明”部落。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和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郭昌又兩次率兵往擊“昆明”部落,“後數年,復並昆明地”,在大理地區設置了葉榆、雲南、邪龍、比蘇4縣,屬益州郡管轄,從此大理地區正式納入漢王朝的疆域。
東漢時期,大理地區隸屬於永昌郡,原西漢時設置的葉榆、邪龍、雲南、比蘇四縣不變,並新設置了博南縣(今永平縣)。
公元220~280年,今雲南、貴州和四川西南部被稱為南中,為蜀國的一部分。
公元265年西晉王朝建立,為了加強對雲南的統治,泰始七年(271年)晉王朝把蜀漢設立的南中四郡分化出來,設立寧州。
南朝時期,中原正處於封建割據的局面,雲南相繼為宋、南齊、梁、北魏、西魏、北周統治。從當時雲南的行政建置看,雖然朝廷更迭頻繁,但基本上沿襲了西晉時期的建置體制,即州、郡、縣三級制,州為寧州,郡、縣的設置變化較大。
公元479年,肖齊王朝繼劉宋王朝統治寧州,在肖齊王朝統治的23年內,先後派了四個寧州刺史和最後一個益、寧二州刺史。據《南齊書·州郡志》載,今大理州地分隸於寧州之雲南郡、東河陽郡、西河陽郡、永昌郡。雲平(賓川)、邪龍(巍山、南澗、漾濞)2縣屬雲南郡;東河陽(大理市鳳儀)、葉榆(大理市喜洲)2縣屬東河陽郡;比蘇縣(雲龍)屬西河陽郡;博南縣(永平)屬永昌郡。
[3]
隋文帝開皇五年(585年),隋文帝楊堅派遣韋衝為南寧州總管,在雲南設置了恭州、協州和昆州。
唐朝對大理地區的經營始於武德四年(621年),唐遣使到洱海地區招撫“昆明”蠻諸部。武德七年(624年),州都督府長史韋仁壽將兵五百人,到西洱河,“承製置八州十七縣,授其豪帥為牧宰”。
據《舊唐書·地理志》、《新唐書·地理志》所載,唐初,今大理州地域分別隸屬於劍南道的戎州都督府和姚州都督府。
唐初,今大理州地域內散見於史籍的州名有波州、蒙舍州、陽瓜州、沙壺州、河東州、越析州、浪穹州、鄧賧州等。波州在今祥雲縣城一帶;蒙舍州、陽瓜州、沙壺州在今巍山、南澗一帶;河東州在今大理鳳儀;越析州在今賓川縣境;浪穹州、鄧賧州在今洱源縣境。
公元7世紀中葉,洱海地區出現了六個較大的民族部落,史稱“六詔”。六詔是:蒙舍詔、蒙巂詔、施浪詔、浪穹詔、登賧詔、越析詔。
公元8世紀30年代,南詔在唐朝的支持下,合六詔為一,統一了洱海地區,其地域據《新唐書·南詔傳》所載:“居永昌、姚州之間,鐵橋之南。”在此期間,南詔曾先後接受了唐朝委任的“刺史”、“台登郡王”、“雲南王”、“南詔王”、“滇王”等封號。
天寶八年(749年)至天寶十三年(754年),唐南詔間爆發了“天寶戰爭”,在其後40年的時間內,南詔不斷向外發展,拓寬了版圖,建立了東接貴州西部和越南北部,南括西雙版納,西抵緬甸北部,西北與吐蕃的神川(今麗江)為鄰,東北達戌州(今四川)宜賓的多民族集合體國家。
南詔後期,權臣擅政,宮廷內部展開了激烈的權利爭奪。唐昭宗乾寧四年(897年),南詔權臣鄭買嗣殺死南詔王隆舜。唐昭宗天覆二年(902年),又殺死隆舜的兒子舜化貞及其幼子,並將南詔王室八百人殺死在五華樓下,奪取了南詔政權,號稱大長和國。
後梁乾化四年(914年),大長和國出師四川,大敗而還。後唐天成二年(927年),權臣劍川節度楊幹貞滅大長和國,扶持清平官趙善政為王,號稱大天興國。10個月後,楊幹貞又廢掉趙善政,自立為王,號稱大義寧國。
後晉天福二年(937年),後晉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滇東三十七部進軍大理,推翻了大義寧國,建立了大理國。大理國基本繼承了南詔的疆界。大理國統治雲南達300多年,期間曾受宋王朝的“雲南八國都王”等封號。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元兵,從寧夏入甘肅,經六盤山,結集於臨洮(甘肅南部),然後進入四川西北部,在松潘地區分三路以進。忽必烈親率中道兵,過大渡河“經行山谷2000餘里”,由今鹽源、永勝,直抵金沙江,“乘革囊及伐以渡”,到達今麗江境。忽必烈率軍攻取了劍川、鶴慶,由上關進逼大理城。城破,大理相高祥被殺,大理王段興智逃到滇池地區。1254年春,忽必烈班師北還,兀良合台留鎮雲南。
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委任賽典赤為雲南平章政事,來雲南建立行省。賽典赤撤銷了原來的萬户、千户、百户軍事性的建置,改設路、府、州、縣,建立了雲南諸路行中書省,置路三十七、府二、屬州五十四、屬縣四十七,尚設立了甸、寨、軍民府等。元代在雲南建立行省,標誌着中央王朝對雲南統治邁進了一大步,形成了“行省有令則布天下,郡縣有請則為達於省”的政令統一局面。元代雲南行省時期,今大理州地域分屬於大理路、鶴慶路、威楚路和雲龍甸軍民府。大理路:至元七年(1270年),元朝並大理上下二萬户府為大理路,治所在今大理城,領有一縣、二府、五州。
1276年改府為路,雲南正式成為行省級區劃的名稱。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軍襲破大理城,朝廷改行省為雲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領諸府州縣司;置諸指揮使司,領諸衞所;置提刑按察司,分巡安普、臨元、金滄、洱海四道,並察諸府州縣司衞所,稱為“三司”。今大理州地域分隸於大理府、鶴慶府、蒙化府、永昌府和楚雄府。
清朝時期,今大理州地域分別隸屬於大理府、麗江府、永昌府和蒙化府直隸廳。鄂爾泰任雲貴總督時,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土歸流”,大理地區被劃為雲南的內地。《蠻司志》卷八載:“版籍其地,加以經化,創置雲南、楚雄、臨安、大理諸府為內地;更以元江、永昌之外麓川、車裏諸地為西南夷,一如舊時成都之視滇池。”大理府為迤西道治所,大理提督駐地,領4州、3縣、1長官司。領州:趙州、鄧川州、賓川州、雲龍州;領縣:太和縣、雲南縣、浪穹縣;長官司:十二長官司。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2月1日,大理專員公署建立,轄下關、大理、鳳儀、鄧川、賓川、祥雲、彌渡、蒙化、雲縣、緬寧、順寧(鳳慶)、永平、漾濞、雲龍、洱源15縣市。
1956年,雲縣、緬寧、順寧3縣劃歸臨滄專區,麗江專區的鶴慶、劍川2縣劃歸大理專區。
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關定為自治州首府。
1958年,州內縣級行政區劃進行了大幅度調整,全州轄1市、4縣、1自治縣。撤銷雲龍縣,併入永平縣;撤銷下關市及大理、鳳儀、漾濞3縣,合併設立大理市;撤銷賓川、彌渡2縣,併入祥雲縣;撤銷鄧川、洱源2縣,併入劍川縣;撤銷巍山彝族自治縣、永建回族自治縣,合併成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1961年,撤銷大理市,恢復下關市及大理(含鳳儀)、漾濞、洱源(含鄧川)、雲龍、彌渡、賓川6縣建置,全州轄有1市、10縣、1自治縣。
1983年,撤銷下關市、大理縣,合併設立大理市。
1985年,漾濞縣改為漾濞彝族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行政區劃
編輯大理白族自治州全州轄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縣、祥雲縣、賓川縣、彌渡縣、南澗彝族自治縣、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永平縣、雲龍縣、洱源縣、劍川縣、鶴慶縣,轄1市、8縣、3自治縣、110個鄉鎮,面積29459平方千米,全州户籍總人口364.36萬人(2020年末),自治州人民政府駐大理市,郵政編碼671000,區號0872。
[45]
名稱 | 面積(平方千米) | 政府駐地 | 郵編號碼 |
大理市 | 1468 | 671000 | |
祥雲縣 | 2498 | 祥城鎮 | 672100 |
賓川縣 | 2627 | 671600 | |
彌渡縣 | 1571 | 彌城鎮 | 675600 |
永平縣 | 2884 | 博南鎮 | 672600 |
雲龍縣 | 4712 | 672700 | |
洱源縣 | 2961 | 茈碧湖鎮 | 671200 |
劍川縣 | 2318 | 671300 | |
鶴慶縣 | 2395 | 雲鶴鎮 | 671500 |
漾濞彝族自治縣 | 1957 | 672500 | |
南澗彝族自治縣 | 1802 | 南澗鎮 | 675700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 2266 | 672400 |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理環境
編輯大理白族自治州位置境域
地處東經98°52′~101°03′,北緯24°41′~26°42′之間,東臨楚雄州,南靠普洱市、臨滄市,西與保山市、怒江州相連,北接麗江市。州府駐地大理市下關,距昆明市331千米。自治州國土總面積29459平方千米。
[49]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形
大理州地處雲貴高原與橫斷山脈結合部位,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複雜多樣,點蒼山以西為高山峽谷區。點蒼山以東、祥雲以西為中山陡坡地形。境內的山脈主要屬雲嶺山脈及怒山山脈,點蒼山位於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北部劍川與麗江地區蘭坪交界處的雪斑山是州內羣山的最高峯,海拔4295米。最低點是雲龍縣怒江邊的紅旗壩,海拔730米。
[5]
境內以老君山-點蒼山-哀牢山一線的大斷裂為界,構成兩大部分。東部屬揚子準地台區,西部屬藏滇地槽褶皺區(又稱三江區)。其東部揚子準地台區,西以洱海-紅河深(大)斷裂為界,往東延入楚雄州境,為揚子準地台西緣的一部分。其西部藏滇地槽褶皺區,是州境內西部及南部廣大地區,東以洱海一紅河深(大)斷裂為界,西至怒江、瀾滄江河谷,呈南北縱貫州境,點蒼山上還有蒼山十九峯。
[6]
大理白族自治州水文
州內湖盆眾多,面積在1.5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有18個,面積共1871.49平方公里。佔大理州總面積的6.6%。盆地多為線形盆地,呈帶狀分佈,從西向東排列為6個帶。第四紀山嶽冰川遺址分佈於洱海以西,永平以北的高山區,大理點蒼山是中國最後一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主要河流屬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紅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條,呈羽狀遍佈大理州。州境內分佈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東湖、劍湖、海西海、青海湖8個湖泊。
[7]
大理白族自治州氣候特點
大理州地處低緯高原,在低緯度高海拔地理條件綜合影響下,形成了低緯高原季風氣候特點:四季温差小。較接近北迴歸線,太陽輻射角度較大且變化幅度小,形成年温差小,四季不明顯的氣候特點,“四時之氣,常如初春,寒止於涼,暑止於温”,四季温差不大;熱帶季風氣候,分雨旱季。大理州冬幹夏雨,赤道低氣壓移來時(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為乾季雨量僅佔全年降雨量的5~15%,信風移來時(夏半年5~10月)為雨季降雨量佔全年的85~95%;垂直差異顯著。大理州由於地形地貌複雜,海拔高差懸殊,氣候的垂直差異顯著。氣温隨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隨海拔增高而增多。河谷熱,壩區暖,山區涼,高山寒,立體氣候明顯;氣象災害多。由於季風環流的不穩定性和不同天氣系統的影響,大理州氣象災害較多。常見的氣象災害主要有乾旱、低温、洪澇、霜凍、冰雹、大風等。
[8]
大理白族自治州自然資源
編輯大理白族自治州礦產資源
大理州境內地質成礦條件好,礦產種類較多。金屬礦有錳、鐵、錫、銻、鉛、鋅、銅、鎳、鈷、鎢、銀、金、鉑、鈀、鉬、鋁、汞等礦牀礦點200多個。已開發利用的有北衙鉛礦、鶴慶錳礦,巍山、漾濞的銻礦,鶴慶、賓川的金沙等80多處。非金屬礦有煤、岩鹽、大理石、石灰石、白雲岩、螢石、石英砂、砷、重晶石、石棉、石墨、石膏、滑石、膨潤土、硅藻土、黏土礦等。已開發利用的有煤、鹽、石灰石、大理石等。其中,大理石藴藏量極為豐富,屬特大型礦牀,儲量達1億立方米。
[60]
大理白族自治州水資源
全州多年平均降水量298.72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為105.8億立方米,加上地下水儲量32.3億立方米,總計有水138.1億立方米,人均達4500立方米。州境內江河縱橫,水力資源藴藏量930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水力資源807萬千瓦,已開發利用30.47萬千瓦,佔3.8%。地熱資源主要分佈在南澗——彌渡——下關——洱源一線。
大理白族自治州土地資源
大理州土地面積29459平方千米,現有耕地368884公頃,園地面積28299公頃,是柑橘、蘋果、桃、梅、梨、茶、桑等生產基地。大理州土地使用狀況:林地約佔60%、牧地佔20%、耕地佔13%、其它用地佔7%。土壤類別分屬於8個綱、13個土類、23個亞類、76個土屬、236個土種。紫色土類佔土地總面積的31.75%,紅壤土佔27.7%。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口民族
編輯2021年末,全州户籍總人口364.54萬人,其中:男183.69萬人,女180.85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91.98萬人,佔總人口的52.7%,其中:白族人口124.99萬人,佔總人口的34.3%。年內出生人口28958人,出生率為7.95‰;死亡人口25658人,死亡率為7.0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91‰,比上年下降0.42個千分點。
2021年,全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60元,比上年增長9.7%。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40元,增長8.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23元,增長10.1%。
2021年末,全州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3.5萬人,比上年增長3.6%。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91.4萬人,減少1.9%。全州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8.1萬人,增長5.1%。全州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9.0萬人,增長11.0%。全州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5473人,保障支出8067.6萬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57076人,保障支出51988.7萬元。
[59]
大理白族自治州政治
編輯大理白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童曉寧
大理白族自治州經濟
編輯大理白族自治州概況
2021年,初步核算,大理州地區生產總值(GDP)1633.0億元,比上年增長7.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71.9億元,增長8.7%;第二產業增加值461.2億元,增長4.3%;第三產業增加值799.9億元,增長7.7%。三次產業結構為22.8:28.2:49.0。全州人均生產總值48848元,增長7.1%。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790.2億元,增長7.3%,佔全州地區生產總值的48.4%。
2021年,大理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為 100.1,比上年上漲0.1%。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下降0.8%,衣着價格下降1.1%,居住價格下降0.1%,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0.6%,交通和通信價格上漲1.7%,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0.9%,醫療保健價格上漲0.4%,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0.1%。
[57]
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一產業
2021年,大理州農業總產值679.4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可比價)。其中:種植業產值358.1億元,增長25.9%;林業產值27.1億元,增長25.9%;牧業產值262.8億元,下降7.8%;漁業產值8.8億元,增長16.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2.6億元,增長14.7%。
2021年,糧食種植面積297020公頃,比上年增加199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1130公頃,減少775公頃;糖料種植面積131公頃,減少6公頃;烤煙種植面積32669公頃,增加828公頃;蔬菜與食用菌種植面積58140公頃,增加2706公頃。
2021年,糧食總產量167.0萬噸,比上年增長1.0%;油料產量2.9萬噸,下降6.5%;糖料產量1.1萬噸,增長64.7%;烤煙產量7.1萬噸,增長1.0%;蔬菜產量169.5萬噸,增長10.8%;水果產量123.3萬噸,增長33.3%;茶葉產量1.2萬噸,增長12.0%;核桃產量(乾果)46.4萬噸,增長8.6%。
2021年,生豬年末存欄243.4萬頭、比上年增長5.3%,出欄303.4萬頭、增長14.8%;牛年末存欄87.1萬頭、增長1.9%,出欄40.8頭、增長2.8%;羊年末存欄152.0萬隻、下降3.2%,出欄177.6萬隻、增長1.1%。
2021年,豬牛羊禽肉類產量40.8萬噸,比上年增長15.0%。其中:豬肉產量27.6萬噸,增長23.8%;牛肉產量5.0萬噸,增長2.8%;羊肉產量3.0萬噸,增長2.1%。牛奶產量33.7萬噸,下降5.6%;禽蛋產量6.9萬噸,增長0.1%。
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二產業
2021年,大理州全部工業增加值316.7億元,比上年增長3.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2%。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增長10.3%,重工業增長1.2%。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3.3%,股份制企業增長4.9%,私營企業增長2.3%。分門類看,採礦業下降16.8%,製造業增長6.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4%。
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2.3%,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增長21.2%,食品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4%,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加值增長7.2%,煙草製品業增加值增長4.3%,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4.2%,有色金屬礦採選業增加值下降3.9%,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加值下降4.6%。
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飼料106.2萬噸,比上年增長15.3%;乳製品40.5萬噸,增長16.9%;飲料酒30.6萬千升,增長40.7%;水泥1498.9萬噸,增長2.1%;十種有色金屬54.7萬噸,增長9.1%,其中原鋁(電解鋁)45.5萬噸,增長15.2%;自來水9834萬立方米,增長12.8%。
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65.0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實現利潤總額87.4億元,增長21.3%;實現利税總額154.5億元,增長16.2%。
2021年,全州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144.8億元,比上年增長5.4%。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產值211.7億元,比上年增長16.2%。房屋建築施工面積624.1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85.1萬平方米。
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三產業
2018年,大理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0.8億元,同比增長12.3%。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30.3億元,增長13.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0.5億元,增長7.8%。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334.1億元,增長13.2%;餐飲收入額56.7億元,增長7.3%。
2018年,大理州貨物進出口總額完成32747萬美元,同比增長22.0%。其中:進口3029萬美元,增長176.6%;出口29718萬美元,增長15.5%。
2018年,大理州實際利用外資402萬美元,比上年減少90.1%。實際引進州外到位資金876.86億元,增長9.4%。
2018年,大理州共接待海內外旅遊者4710萬人次,同比增長11.0%,其中:接待海外旅遊者104.58萬人次,增長2.45%,實現旅遊外匯收入65298.2萬美元,增長26.11%;接待國內旅遊者4605.42萬人次,增長11.78%。全年旅遊業總收入實現795億元,增長22.0%。
[9]
截至2018年,大理州財政總收入完成185.39億元,同比增長9.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96.16億元,增長10.5%,其中:增值税完成28.72億元,增長8.4%,企業所得税完成3.96億元,增長37.3%;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366.22億元,增長8.3%,其中:教育支出72.51億元,增長4.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5.75億元,增長7.7%;醫療衞生與計劃生育支出37.71億元,增長10.7%;農林水支出52.90億元,增長0.4%。
截至2018年,大理州金融業實現增加值51.51億元,同比增長5.1%。年末全州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707.26億元,比年初增長5.48%,其中:住户存款餘額971.41億元,增長11.17%;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379.84億元,比年初增長14.44%。
截至2018年,大理州保險保費收入40.38億元,同比增長7.35%。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17.79億元,增長3.67%;人壽保險保費收入22.59億元,增長10.44%。全年賠款支出13.67億元,增長15.16%。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7.60億元,增長9.91%;人壽保險賠款支出6.07億元,增長23.61%。
大理白族自治州社會事業
編輯大理白族自治州教育
大理大學(10張)
大理白族自治州科學技術
2018年,大理州共獲自然科學研究成果獎12項;受理專利申請1089件,批准專利768件。
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
2021年末,全州共有文化事業機構147個,其中:文化館14個,圖書館13個。全州共有廣播電台13座,電視台13座,有線電視用户109.3萬户,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99.9%。
大理白族自治州體育
2018年,大理州參加省級以上體育比賽分別獲得金牌77枚、銀牌28枚、銅牌36枚,其中:參加國家級比賽分別獲得金牌2枚、銀牌0枚、銅牌1枚。
大理白族自治州郵電
2018年,大理州郵電業務總量1555266萬元,同比增長106%。其中,郵政業務總量50599萬元,增長25.6%;電信業務總量1504667萬元,增長110.8%。
大理白族自治州衞生
2021年末,大理州共有醫療衞生機構2078個,擁有牀位數23077張,衞生技術人員27614人。其中:醫院114個,衞生技術人員16526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3個,衞生技術人員641人;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3個,衞生技術人員300人;婦幼保健機構13個,衞生技術人員2110人;衞生院108個,衞生技術人員4140人。
大理白族自治州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大理州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35.76萬人,同比增長4.35%。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188.34萬人,減少0.19%。參加城鄉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346.92萬人,增長0.56%。參加城鎮失業保險人數為14.77萬人,增長2.65%。參加城鎮工傷保險人數為21.97萬人,增長4.12%。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居民為29212人,保障支出13085.03萬元;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183134人,保障支出37842.07萬元。
大理白族自治州交通
編輯大理白族自治州航空
大理荒草壩機場位於大理市鳳儀鎮和海東鄉交界處,距離大理市區12公里。機場有發往昆明、西雙版納、騰衝、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航班。大理至昆明,每日都有航班,航行時間約為40分鐘;大理至西雙版納,每日均有航班,航行時間約為50分鐘。大理至廣州,每週一、二、四、六各有一個航班,起飛時間為中午12點40,航程約3小時,經停昆明。大理至北京,每日都有航班,經停昆明,總航程約5個小時。
麗江三義國際機場也有部分用地(機場西南)屬於鶴慶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鐵路
大理白族自治州公路
大理有3個長途汽車客運站和一個發車處,分別為:大理客運總站、下關客運站、大運車站以及大理客運站古城發車處。大理客運總站是大理最大的長途汽車客運站。車站有發往省內昆明、麗江、六庫等地的長途客車,同時也有開往外省的長途車。
下關客運站位於下關建設路。車站主要運營發往大理所屬郊縣以及昆明、麗江、中甸、六庫、騰衝、瑞麗、景洪等地的長途客車。車站發往麗江的長途汽車每半小時一班,最晚一班發車在下午6點半,3個半小時抵達麗江。大運客運站位於下關建設路,大運賓館旁邊。車站主要經營發往省內大理周邊郊縣以及昆明、麗江等地的長途汽車。大理客運站古城發車處在大理古城內,有開往昆明、麗江等地的長途車,途經下關。
2018年,全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33.31億元,增長13.9%。
2018年,全州民用汽車保有量106.95萬輛,同比增長3.8%,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42.7萬輛,增長10.25%;民用轎車保有量17.67萬輛,增長11.34%,其中:私人轎車16.76萬輛,增長11.43%。
2018年,全州全年貨物運輸總量8486.72萬噸,同比下降4.34%;貨物運輸週轉量1038640萬噸公里,增長1.68%。
2018年,全州客運量11362.57萬人次,同比增長4.3%。客運週轉量1115277萬人公里,增長8.7%。
大理白族自治州城鎮建設
大理州市政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建、改擴建城市道路26公里,大理市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穩步推進,龍山隧道、鳳鳴匝道等市政工程投入使用,海東新城環保設施建設和綠化亮化取得成效。開工建設13個公共停車場,新增車位1965個。新建城市天然氣管網120公里。新型城鎮化步伐加快,新增城市建成區2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44%。
[13]
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藝術
編輯大理白族自治州音樂
白族音樂洞經古樂原為一種道教音樂。在明代時期由內地傳入西南。隨後,在長久的歷史演化之中,這種道教音樂慢慢地為西南少數民族所接受,並逐漸融入了民族音樂與樂器,最終形成了極具少數民族特色的洞經古樂。
巍山洞經音樂與大理洞經音樂為洞經音樂的兩個分支。巍山洞經音樂融入了南詔音樂的古典與莊重;大理洞經音樂融入了白族民樂的優美與動聽。雖然音色之中偶有區別,但是在樂器方面同採用了笛子、鑼、鼓、二胡、三絃、繞、鈴子等為伴奏。
[14]
大理白族自治州曲藝
- 白族調
白族調是白族人民在歌舞時隨口興唱的一種曲調,以白族話演唱,生活氣息濃厚。
- 誦經調
誦經調是白族人民在做本主崇拜,誦經時所演奏的曲調。主要樂器為木魚等,曲調莊重、和諧,顯得古老、深沉。但是它並不等同於洞經古樂,二者在音色以及曲調上還存在一定區別。
- 本子曲
本子曲實際上是白族調的一種,分為獨唱和對唱。獨唱時,除了起頭第一段外,往往把第二段無限重複,只在節奏與感情方面略作調整;對唱時,每人八句,反覆進行。
- 吹吹腔
吹吹腔俗名“板凳戲”,是白族的古老劇種之一。吹吹腔以大理為界限,大理以南稱為南派,以北則稱為北派。兩派風格各有特色。吹吹腔講究韻律,風格多樣,表演生動,地方色彩濃厚。
- 大本曲
大本曲又名本子曲,是白族特有的民間説唱曲藝。本子曲往往是以人演唱,一人以三絃伴奏。唱詞內容多為白族民間故事以及漢族的文學作品,如《白王的故事》、《藍季子會大哥》、《梁山伯與祝英台》等。本子曲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地形成了南腔、北腔和海東腔。南腔婉轉、輕柔,北腔平直、順暢,十三腔高亢、粗獷。
大理白族自治州傳統工藝
- 扎染
扎染為白族的傳統工藝,歷史相當悠久。用蠟刀將蠟塗於土布之上,旋即用棉布在土布的不同部分捆紮,隨後入染料浸染。晾乾之後,去掉捆紮的棉布,土布之上就會留有圖案各異的扎痕。由於棉布捆紮部位不同會造成不同的圖案,因此扎染手法多樣,變幻無窮。由扎染土布製作的產品非常豐富,如:桌巾、門簾、服裝、民族包、帽子等等。
- 劍川木雕
劍川木雕做工精細,造型多樣,形象生動、美觀,質地堅硬柔韌,可謂是集明清各式木雕之精華。
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民居
白族民居房屋由大量石料建成,牆基、門頭、窗頭、橫樑皆用石頭砌成,屋頂以板瓦為溝,筒瓦為頂。民居內部庭院多有講究,往往依據住家的富裕程度而有所不同,大體上有四種形式:一為“兩房一耳”,即兩幢樓房互相垂直,交叉處有一耳房;二為“三房一照壁”,即三幢樓房,主房對面為照壁;三為“四合五天井”,即有四幢樓房,每一處交叉點都有一耳房;四為“六合同春”,即有兩個大院,每院三幢樓房,各方的樓廊彼此相連,通行無阻,稱為“走馬轉角樓”。白族民居尤為講求蓋門樓,通常蓋門樓的形式為“一滴水”,即為普通的坡屋,樸素大方,而另一種形式“三滴水”則顯現了一種華麗,其建築十分精美,飛檐翹角,宏偉壯觀。白族民居中的照壁也顯現了民居的特色。照壁是裝飾性的建築,象徵了吉祥、福祿與安康。各種各樣的照壁也體現了主人的意願與企盼,堪稱白族民居建築的精美藝術品。
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服飾
白族服飾在色彩上大多為紅白相間,採用對比鮮明、明亮的色塊反襯出色調的協調。女子服飾豔麗、樸素,上身衣裝以及頭飾較為複雜,下身裙飾比較簡單、樸素,而且,年輕姑娘的服飾較為豔麗,年長女子的服飾崇尚淡雅。年輕姑娘好梳辮子,頭飾疊成長條形蓋於頭上,紅色的繩子繞辮挽上,形成上為龍馬角,下為龍鳳尾的格局,左側一條纓穗垂於耳畔,隨風飄揚。
大理白族自治州傳統節日
繞三靈:在每年的夏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繞三靈的節日活動得進行三天。二十三日過節時,人們聚集到蒼山五台峯下的聖源寺,祈禱賽歌;二十四日,人流經過喜洲鎮,向南洱海邊村莊進發,當晚便在當地村莊的本主廟歡慶賽歌;二十五日,人羣沿洱海至大理崇聖寺東面的馬久邑本主廟,在此祈禱歡慶之後歸家。
石寶山對歌會:在每年的農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白族老人認為當天在石寶山上舒展歌喉能夠得到吉祥與安康,因此,節日當天,周邊白族羣眾多會由四面八方匯聚於大理劍川的石寶山,唱調對歌,觀光遊覽。
耍海會:又稱撈屍節。上關、喜洲一帶始於農曆七月二十三日,大理、下關一帶始於農曆八月初八。白族民眾身着盛裝,匯聚於洱海之畔,乘坐綵船泛遊洱海、唱山歌、對調子。大理、下關地區還會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活動。
大理白族自治州旅遊
編輯大理白族自治州綜述
大理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016平方公里。由蒼山洱海風景區、巍寶山風景區、石寶山風景區、雞足山風景區、茈碧湖風景區組成。
蒼山洱海風景區由氣勢恢弘的蒼山、秀麗的高原明珠洱海及山海之間自然與人文完美結合的田園風光構成。有世界知名的唐代三塔、蝴蝶泉、南詔德化碑、三月街、喜洲白族民居等文化景觀,還有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景觀、獨特罕見的天氣景觀、地質景觀等。
巍寶山風景區位於大理市南50公里的巍山縣,主要由全國聞名的道教名山巍寶山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巍山古城組成。巍山是南詔歷史的發祥地,巍寶山古建築羣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數十座道觀古建築,其中青霞宮、長春洞、培鶴樓等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進入景區可感受到濃厚的道教文化和傳統的彝族風情。巍山古城保留有完整的明清城池格局和古街巷、古民居風貌,延續了較好的民族歷史文化生態。
石寶山風景區位於大理市北135公里的劍川縣,由石鐘山石窟、寶相寺和海雲居三個遊覽區組成。景觀類型以石窟雕刻、宗教古建、丹霞地貌和森林景觀為主。石鐘山石窟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南詔大理國時期的造像雕刻藝術聞名國內外。以寶相寺為代表的古建築羣依山附崖,險中見奇,被譽為“雲南的懸空寺”。石寶山地質屬第三紀層,石質為紅色砂岩、礫岩,風化球狀的砂岩形象獨特,被譽為“石寶”。在此舉行的一年一度的石寶山歌會,展示了風情濃郁的白族歌舞和獨特的白族文化。
雞足山風景區位於大理市東60公里的賓川縣。雞足山是我國的佛教名山,與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齊名,在東南亞一帶影響較為深遠。以雄、奇、幽、秀的山嶽風光、豐富的植物景觀和濃厚的佛教文化而聞名,其中以“絕頂四觀”和“八景”最為著名。主要景點有金頂寺、伽葉殿、祝聖寺、佛塔寺、九蓮寺、華首門、玉龍瀑布、空心樹、杜鵑長廊等。
茈碧湖風景區位於大理市北70公里的洱源縣,以地熱温泉和高原湖泊景觀為主。湖區面積8平方公里,湖面如鏡,明淨清麗,湖上除領略湖光山色外,可看水花樹奇觀。湖北有環境清幽的梨園,彷彿世外桃源。湖周圍有星羅棋佈的温泉,豐富的温泉休閒療養服務給風景區增添了較大的吸引力。
[15]
大理白族自治州主要景點
- 洱海
洱海,古稱昆明池、洱河、葉榆澤等。因其狀似人耳,故名洱海。它南北長42公里,東西寬3-9公里,湖岸線長117公里,面積250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0.5米,最深21.5米,蓄水量28.8億立方米,面積與蓄水量均列雲南湖泊第二,在全國淡水湖中居第7位。洱海南有彌洱河等注入,西納蒼山十八溪水,東匯波羅江、挖色河,南面的西洱河是惟一出海門,經漾濞江繞入瀾滄江,洱海屬構造湖,湖岸東西多崖壁,北西南三面為沙洲。
洱海水深清澈,宛若無瑕的美玉,秀麗無比,洱海是中國著名的高原湖泊,早在漢代它已名載史冊。公元前122年,張騫出使西域回到長安,在向漢武帝彙報西域情況時,他説在大夏國(今阿富汗)曾看到蜀布,經瞭解是從身毒(印度)販運去的。他極力進言:從蜀郡通身毒,道路近便,有利無害。根據張騫的建議,漢武帝派使者到西南夷尋求通身毒之路。道路都為洱海附近的昆明族所阻,最終未能通身毒。公元前120年,漢武帝因使者阻於昆明族之事,徵調人力在首都長安開挖了一個人工湖,名之為“昆明湖”,訓練水軍,準備征討洱海地區的昆明族。當然,漢武帝征服雲南高原其在長安“昆明湖”訓練的水軍不可能派上用場。但是,這段“漢習樓船”的典故卻永留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後來,清朝乾隆皇帝因景仰漢武帝開疆託土的功業,把北京頤和園西湖也改名為“昆明湖”。
“洱海月”是大理四大名景之一。明代詩人馮時可《滇西記略》説:洱海之奇在於“日月與星,比別處倍大而更明”。如果在農曆十五,月明之夜泛舟洱海,其月格外的亮、格外的圓,其景令人心醉:水中,月圓如輪,浮光搖金;天空、玉鏡高懸,清輝燦燦,彷彿剛從洱海中浴出。看着,看着,水天輝映,你竟分不清是天月掉海,還是海月昇天。此外,洱海月之著名,還在於潔白無瑕的蒼山雪倒映在洱海中,與冰清玉潔的洱海月交相輝映,構成銀蒼玉洱的一大奇觀。
[16]
- 鶴慶銀都水鄉新華旅遊村
鶴慶銀都水鄉新華白族旅遊村是依原生態自然村落建成的國家AAAA級景區。新華村原名石寨子,坐落於雲鶴古城以北7公里處,距麗江機場12公里,村子總面積16.88平方公里,全村有1149户人家,5227人,白族佔總人98.5%,是一個典型的白族寨子。新華村是一個“小錘敲過一千年”的古老村寨,早在南詔時期,先輩們即以手工藝品加工製作養家餬口,“鶴川匠人”的美名傳譽海外。
-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簡稱葉榆,又稱紫城。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橫斷山脈南端,居於蒼山之下,洱海之濱,中心位置位於北緯25°41′26″,東經100°9′45″,古城佔地面積3平方公里。大理古城為方形城池,每邊約1.5公里,城區總面積約3平方公里。古城四周有城牆,城牆內層為夯土,外披石塊、大磚各一層,城設四門及四門樓。自明代建城以來歷600多年,古城的規模、佈局基本無大的改變。城內街道縱橫、交錯有致,為典型的棋盤式佈局。城內保存有大量的清、民國時期的民居及武廟、杜文秀帥府、西雲書院、考試院、城隍廟、清真寺、天主教堂、基督堂等古建築。大理古城現已成為大理旅遊發展的核心景點。
[17]
- 西門街明代白族古建築羣
西門街明代白族古建築羣位於雲南省劍川縣金華鎮西門街,由何可及故居、張勉宅院、昭宗祠組成。何可及故居始建於明天啓四年(1624年),典型四合院,由門樓、正房和東西廂房組成,佔地面積364.97平方米。張勉宅院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為兩進院,由正房、過廳、南廂房組成,佔地面積404.61平方米。昭宗祠始建於明崇禎二年(1629年),為三進院,由祠堂、過廳、門樓組成,抬梁穿鬥混合式木構架,單檐硬山頂,佔地面積1086.2平方米。三處建築均為明代中晚期的建築遺存,特色濃郁。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
- 大理挖色鎮
古稱魯川,挖色。位於洱海東岸,地處大理市中東部,北與雙廊鎮接壤,南臨海東鎮,東與賓川縣雞足山鎮毗鄰,其三面環山,一面臨海,西對如屏蒼山而遙望大理古城,東通佛教聖地雞足山而隱窺金頂,自古即為洱海東岸一個魚米之鄉,洱海地區歷史淵源久遠的白族外鄉文化發源地之一。
- 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
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坐落於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蒼洱景區的中心和風光秀麗的大理省級旅遊度假區山麗片區。東臨洱海,東距大理古城1.5公里,北距大理三月街會場0.5公里,距崇聖寺三塔2公理,大理省級旅遊度假區為《天龍八部》影視劇拍攝投資興建的一個大型影視拍攝基地。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佔地面積700餘畝。主體建築有城牆等。整個天龍八部影視城由三大片區組成:第一局部為大理國,包括大理街、大理皇宮、鎮南王府;第二部分是遼國,包括遼城門和大小遼街;第三部分就是西夏王宮和女真部落了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依照大理特色,宋代特點,參照《清明上河園》影視拍攝與旅遊風光相結合的原則,大理又一個較大規模的旅遊景點。
- 蒼山
蒼山又名點蒼山。蒼山山脈由十九峯自北向南連脊屏列組成最高點海拔4122米(馬龍峯),最低點海拔1360米(漾濞江與西洱河交匯處),4000米以上山峯有七座。蒼山東坡兩峯夾一溪,形成了十九峯夾十八溪的梳狀地貌。西坡的雞邑鋪有温泉出露,水温約為36℃。蒼山東坡的洱海盆壩區年均氣温15℃,西坡漾濞江河谷區年均氣温16.1℃,年降雨量均在1050毫米左右。
- 劍川鐘山石石窟
鐘山石石窟位於劍川縣南部的石鐘山。石鐘山古時候稱為中山,因有形如巨鐘的紅丹霞巖,故稱為石鐘山。石窟分石鍾寺、獅子關和沙登箐三個片區,共計16窟139尊造像,是我國最南方的一個石窟羣,有“南天瑰寶”之稱。石鐘山石窟在內容上可分為南詔王室造像、外國人造像及原始崇拜造像等幾類,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成為大理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點之一。
[19]
- 佛圖寺塔
佛圖寺塔於大理市下關陽皮村北側的佛圖寺前,塔高30.7米。為十三級密檐方式形磚塔,塔基為二層台方形基座,下層台邊長19.7米,高1.2米,用毛石壘砌,條石壓沿。搭身內容,內壁為筒體結構,直通至十二級。外壁塔身壁身整體呈拋物線狀,第一級方長4.5米,直砌。“蛇骨塔”經1981年維修實測後,定名為“佛圖寺塔”塔西面的佛圖寺,現存大殿、南北廂房和過廳,為清代建築。1983年1月,佛圖寺塔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元世祖平雲南碑
元世祖平雲南碑位於大理市大理鎮西門村委會大紙房村東北側,坐落在大理古城西門外一公里許的點蒼山中和峯麓之三月街場上,地處南詔、大理國故都阻苴咩城遺址西南隅。碑由碑座、碑身、碑額和護碑邊匡幾個部分組成。青石質贔屓頭部殘損。碑身由兩塊青石相接而成,上截碑石長(高)1.3米,下截碑石長(高)1.55米。上下兩石寬均為了1.55米。碑文直行楷書。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太和城遺址
南詔故都太和城遺址,位於大理市下關太和村,地處下關(南詔時期的龍尾關)至大理之間的蒼山佛頂峯麓,南距下關6公里,北與大理古城相隔7公里。這裏是大理壩子中蒼山與洱海之間陸地距離較短的咽喉要地,是由龍尾關進入大理古城的必經要道。《南詔德化碑》碑高3.02米,寬2.27米,厚0.58米。青石質,正書,文字剝蝕嚴重。
[20]
- 崇聖寺三塔
崇聖寺三塔位於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處,是由一大二小三個組成。大塔又外千尋塔,當地羣眾稱它為“文筆塔”,通高69.13米,底為9.9米,凡十六級,為大理地區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磚塔。塔頂有銅製覆缽,上置塔剎,塔頂上角設金翅鳥,在1925年大理地震時隨搭剎震落。南北小塔均為十級,高42.19米,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尋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衞,雄偉壯觀,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築方面的卓越成就。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崇聖寺
崇聖寺,東對洱海,西靠蒼山,位於雲南省大理古城北約一公里處,點蒼山麓,洱海之濱。歷史上有9位大理皇帝在崇聖寺出家,在金庸武俠小説《天龍八部》中稱為“天龍寺”。
[21]
崇聖寺曾以五大重器(三塔、南詔建極大鐘、雨銅觀音像、三聖金像、“佛都”匾)聞名於世,但崇聖寺與另外的四大重器均毀於歷代的戰火及自然災害。
[22]
1990年代,重建崇聖寺被提上日程。2003年8月8日,重建工程動工。2005年4月22日,總投資1.82億元人民幣的崇聖寺重建工程全部竣工。
[23]
其所屬的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崇聖寺主要景點有:寺前景點:崇聖寺三塔、大鵬金翅鳥廣場、南詔建極大鐘、雨銅觀音殿。寺內景點:石雕、大雄寶殿、藥師殿、護法殿、彌勒殿、十一面觀音殿、阿嵯耶觀音閣、山海大觀石牌坊、望海樓、羅漢堂、轉經筒、金剛杵、財神殿、高僧殿、祖師殿。
- 周城古村
周城村位於大理市喜洲鎮北端,座落雲弄峯山麓,霞移溪北,蝴蝶泉之南,面向洱海,優越的自然環境,村落東臨茶馬古道,周城村是中國白族第一大村,也是雲南最大的民族自然村,村落面積約2平方公里,村落的建設發展主要是依山就勢和沿茶馬古道兩側展開。村中除南北向穿村的214線國道(滇藏路)和環村路兩條外,主巷道還有東西向大充路、小充路、塔充路、石佛路、南登路和茶馬古道山林路7條,和其他許多衚衕一起錯綜複雜,猶如變幻莫測的八卦陣。周城民居是研究白族民居建築史的活標本,民居獨家院、標準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串角樓等民族建築房舍獨具特色、巷道幽深縱橫交錯。在人口比較集中或者寬綽地方要修建本主廟、風水照壁、村中心廣場、戲台、集市等。
[24]
- 祥雲古城區
祥雲古城舊稱雲南城、洱海衞城。因漢“彩雲南現”典故,始作“雲南”命名地。據1962年在清華洞出土的石斧、石錛、陶器、炭屑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蜀漢建興三年置雲南郡,成為滇西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300多年。雲南故郡——祥雲古城始築於明洪武15年,整座城佈局為正方形大印狀,鐘鼓樓為中心的印柄,以西南卧龍崗相呼應為“卧龍捧鍾”,古城牆上磚下石,圍牆設防禦垛千餘個,城外四周設護城河,四周分別設鎮陽門、鎮海門、清平門、仁和門,城內置5街13巷,衙門、府第、廟宇、宗祠和民居等古建築星羅棋佈。2007年1月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
[25]
- 永平曲硐村
曲硐村位於永平縣城南端,距縣城中心4.5公里,距州府大理90公里。曲硐村地處雲嶺山脈分支博南山和雲台山之間的山澗小壩。曲硐村是滇西回族人口聚居最為密集的自然村落,是中國內地通往東南亞南亞的重要交通門户和重要物資集聚地。歷史上的曲硐村,有大東門、小東門、南門、西門、北門五道城門、城樓等,飛檐斗拱,星月交輝,充分體現了伊斯蘭文化與漢文化完美結合的建築風格。
曲硐古村落形成歷史久遠,依山腳而建,村莊規模宏大,佈局錯落有致,房屋以瓦頂坡屋面土木結構傳統民居建築為主,許多建於清末及民國時期的古院落、古建築及相關歷史文化遺存保存完好。村落內巷道縱橫交錯,迂迴勾連,盤貫整個村落,徜徉其間,如入迷宮,村中溝渠密佈,沿小巷甬道環繞整個村落,到處流水潺潺,小橋斗拱,一派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景象。當地宗教文化、歷史文化濃厚,這裏的回民信奉伊斯蘭教,村內建有新老兩座清真寺,這裏還有獨特的温泉地熱資源,並創造了獨具風味的清真飲食文化,保留着古老的馬幫文化。曲硐村厚重的歷史文化遺存和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化風情。2010年曲硐村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26]
- 彌渡太極山省級風景名勝區
太極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大理白族自治州東南部彌渡縣彌祉壩子的西邊,地處彌渡、巍山、南澗三縣交界處,地理座標為東經100˚27',北緯20˚09',總面積25.63平方公里。距彌渡縣城20公里,距昆明370公里。
太極山為哀牢山系的起點,風景區內峯巒起伏,羣山疊翠,海拔垂直變化明顯,植被分佈極為豐富。區內主要地貌為剝蝕構造地貌,最高峯太極頂海拔3061.4米,由於地殼強烈隆起,河流下切,剝夷面形成零星孤山山頂,形成秀麗的九溪八嶺十三峯。密祉盆地為山間盆地地貌類型。區內植被上部以杜鵑,櫟類、箭竹林為主,下部以雲南松、杜鵑、櫟類、水冬瓜樹為主。
太極山風景名勝區由太極山景區、密祉景區兩大片構成。太極山景區內主要景觀有九溪十三峯及其森林植被、高山天氣等自然景觀和南詔時期以來建的集佛、道、儒一體的石結構寺觀羣及“太極靈山盛會”人文景觀,密祉景區內主要有文盛古街古驛道、密祉大寺、尹宜公故居、世界名曲“小河淌水”創作地亞溪河、珍珠泉、密祉花燈等自然和人文景觀。
[27]
- 石鐘山石窟
石鐘山古時候稱為中山,因有形如巨鐘的紫紅丹霞巖,故稱為石鐘山。位於劍川縣南部,石窟分石鍾寺、獅子關和沙登箐三個片區,共計16窟139尊造像,是我國最南方的一個石窟羣,有“南天瑰寶”之稱。石鐘山石窟在內容上可分為南詔王室造像、佛教造像、外國人造像及原始崇拜造像幾類,石鐘山石窟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28]
- 長春洞
長春洞是巍寶山後山規模最大的建築羣,因殿宇後山巖中有一石洞而得名。大殿和前殿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貴州人李法紀、楊法蔭初建,1987年進行了修復,是巍寶山眾多殿宇古剎中仍保存完好的殿宇之一。殿內祀玉皇大帝、雷祖、真官、土地、馬帥、靈宮等道教神像。長春洞外觀佈局十分獨特,外觀建設佈局為一個規整的八卦圖,由前殿、大殿、廂房、花園等建築組成。這些殿宇建築結構嚴謹,樣式新穎,建築工藝精湛,以長春大殿的格子門和獨特的八角藻井鏤空雕龍建築工藝為代表。
[29]
- 興教寺及寺登街古建築羣
興教寺位於劍川縣沙溪鎮寺登街,海拔2100米,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現存的兩座殿宇,基本還是原來的結構。正殿,古稱大雄寶殿,俗稱萬佛堂。重檐歇山九脊殿宇。南北長18米,東西進深14.5米。二殿,古稱天王殿,坐西向東,懸山九脊頂,南、北闊19米,東西深16.5米,進深五間。沙溪寺登街區域歷史古蹟眾多,文化積澱深厚。
[30]
- 州城文武廟
州城文廟和武廟位於雲南省賓川縣州城鎮,距賓川縣城8千米,為兩組相鄰的建築羣,中軸線互相垂直,文廟坐東向西,武廟坐北向南,總佔地面積20000平方米。州城文廟和武廟建築保存較為完好,舊時風貌猶存,整體佈局承襲文廟和武廟的風格,在建築技法上較多地運用地方做法,其斗栱、彩畫、脊飾等地方特色濃郁,武廟武成殿內木柱採用外包木條增加柱子截面做法也極為少見,個體建築前檐墀頭盤頭成屋宇模型狀,極為精緻,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31]
- 喜洲白族民居古建築羣
喜洲鎮位於大理古城北17公里,喜洲為大理壩子中較大的一個白族自然村。喜洲以四方街為中心,北至田莊賓館,南至富春裏、彩雲街、染衣巷,西至市上街中段,東至鎮東公路東側的兩院保護民居,約17.32公頃的面積內,集合了大部分重點保護民居和保護民居,同時包括了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嚴、董、楊三家大院。
[32]
喜洲白族民居建築有88院,有各個歷史時期都有著名的民居建築,明朝時有楊士雲的“七尺書樓”,清朝有趙廷俊大院,民國時期有嚴子珍大院、董澄農大院、楊品相大院、尹隆舉大院等。
嚴家大院,為民國白族富商、喜洲商幫“永昌祥”商號創辦人嚴子珍的宅院,位於四方街西南角的宅院,建於1907年,主體部分用了12年才完工,由4個院落組成,1936年在後院加蓋了一幢獨立三層西式樓房,佔地面積2475平方米。
董家大院,原為喜洲富商董澄農所有,建於1948年。
楊家大院,建於1947年的楊家院,原為楊品相所有。
尹家大院,為建於1925年的尹立廷宅。
- 蝴蝶泉
蝴蝶泉位於大理市喜洲鎮周城村以北1公里處,滇藏公路西側,蒼山的雲弄峯下,原名無底潭。公園內有郭沫若手書‘蝴蝶泉”石碑,左側刻有郭沫若詠蝴蝶泉詩的手跡;碑的背面,刻着徐霞客遊大理蝴蝶泉的一段日記。徐霞客在其遊記中記述説:“泉上大樹,當四月初即發花如峽蝶,須翅栩然,與生蝶無異。又有真蝶千萬,連須鈎足,自樹巔倒懸而下,及於泉面,繽紛絡繹,五色煥然。遊人俱從此月,羣而觀之,過五月乃已。
[34]
蝴蝶泉公園,建有修蝴蝶樓、八角亭、六角亭、望海亭、月牙池、詠蝶碑,1985年12月建立了蝴蝶標本館。
大理白族自治州特色美食
編輯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土八碗”
“土八碗”是白族傳統宴席上一套典型的菜譜,有煮、炒、蒸、炸、煎、醃多種菜餚,色澤鮮豔,滋補健胃,老少皆宜。土八碗由八道熱菜組成:添加紅粬米的紅肉燉;掛蛋糊油炸的酥肉;加醬油、蜂蜜扣蒸的五花三線肉千張;配加紅薯或土豆的粉蒸肉;豬頭、豬肝、豬肉滷製的幹香;加蓋肉茸、蛋屑的白扁豆;木耳、豆腐、下水、蛋絲、菜梗氽制的雜碎;配加炸豬條的竹筍。
[35]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砂鍋魚
大理洱海是雲南橫斷水脈中蓄水量最大淡水湖泊。洱海自然資源豐富,僅魚類就有十多種。
白族對魚的食法和烹調技術頗具特色。在眾多食法中,最具風味特色的是砂鍋魚。砂鍋魚集中了白族魚味的精華,熱烹熱吃,配以豆腐等食物,味道鮮美,是大理白族款待賓客的佳餚。砂鍋魚的烹調方法是:把從洱海捕來的黃殼鯉魚刮洗乾淨後,用毛巾擦去水分,於腹壁上擦抹精鹽,醃10多分鐘後,放進大理特製的砂鍋裏清燉,再加人泡豆腐、火腿、肉丸、玉蘭片、豬蹄筋等十多種配料及調味品,把砂鍋置於木炭火爐上烹燉而成。
大理白族自治州乳扇
乳扇是一種呈扇形的乳製品,是洱源白族人民待客的一道上等菜。雲南十八怪之“牛奶做成扇子賣”,指的就是“乳扇”。乳扇的食法很多,可生吃可熟吃,也可燒、炸、煎、煮等。用乳扇、烤茶、核桃面等泡製的白族三道茶。
大理白族自治州生皮
大理白族自治州著名人物
編輯董澤 | 王九齡 | 趙式銘 | 周鍾嶽 | 趙藩 | 楊名颺 | 師範 | 王崧 | 王崧 | 王崧 |
王崧 | 李元陽 | 李文學 | 杜文秀 | 段功 | 段思平 | 鄭回 | 勸豐佑 | 異牟尋 | 閣羅鳳 |
皮羅閣 | 細奴羅 | 馬驤 | 張耀曾 | 張伯簡 | 王復生 | 王德三 | 王孝達 | 施滉 | 周保中 |
楊傑 | 趙醒吾 |
大理白族自治州城市榮譽
編輯2023年1月28日,大理文化生態保護區入選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61]
- 參考資料
-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統計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引用日期2020-03-30]
- 2. 玩轉大理不費勁 古鎮旅遊全攻略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4-03-06]
- 3. 建置歷史沿革 .中國大理門户網站.2017-08-07[引用日期2017-11-30]
- 4. 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慶祝成立60週年 .人民網.2016-11-23[引用日期2016-11-23]
- 5. 大理旅遊 .新浪旅遊[引用日期2014-03-06]
- 6. 自然地理 .大理州政府辦公室[引用日期2014-05-16]
- 7. 雲南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一覽 .昆明信息港[引用日期2014-05-16]
- 8. 雲南大理旅遊地產 走向世界的可能性 .新浪地產[引用日期2014-05-16]
- 9. 大理白族自治州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大理州人民政府.2019-02-20[引用日期2019-05-30]
- 10. 社會人口 .大理州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05-16]
- 11.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佈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上等級圖書館名單的通知 .文化和旅遊部
- 12. 民政部 財政部關於確定第五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的通知 .民政部[引用日期2020-02-22]
- 13. 城鎮建設 .大理門户網[引用日期2017-11-29]
- 14. 中國白族羣像展在昆明開展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4-05-16]
- 15. 大理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 大理門户網.2017-07-04[引用日期2017-11-28]
- 16. 洱海 .新華網.2003-09-28[引用日期2014-08-04]
- 17. 大理古城 .大理門户網.2017-07-04[引用日期2017-11-28]
- 18. 西門街明代白族古建築羣 .大理門户網.2012-04-26[引用日期2017-11-28]
- 19. 大理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門户網站
- 20. 太和城遺址 .大理門户網 .2017-07-04[引用日期2017-11-28]
- 21. 大理三塔風光掠影 .人民網. 2006年09月01日[引用日期2017-11-29]
- 22. 妙香佛國第一寺 千年崇聖寺 .鳳凰網.2015年06月16日[引用日期2017-11-29]
- 23. 金庸筆下天龍寺——大理崇聖寺五大絕筆 .鳳凰網.2011年02月22日[引用日期2017-11-29]
- 24. 周城古村 .大理門户網.2017-07-05[引用日期2017-11-28]
- 25. 祥雲古城區 . 大理門户網.2017-07-05[引用日期2017-11-28]
- 26. 永平曲硐村 .大理門户網.2017-07-05[引用日期2017-11-29]
- 27. 彌渡太極山省級風景名勝區 . 大理門户網.2009-11-16[引用日期2017-11-28]
- 28. 石鐘山石窟 .大理門户網 .2012-04-26[引用日期2017-11-28]
- 29. 長春洞 .大理門户網.2012-04-25[引用日期2017-11-28]
- 30. 興教寺及寺登街古建築羣 .大理門户網.2012-04-26[引用日期2017-11-28]
- 31. 州城文武廟 .大理門户網 .2017-07-04[引用日期2017-11-28]
- 32. [深度]“照”“坊”之間 與人對話的白族民居 .雲南網.2015-02-13[引用日期2017-11-28]
- 33. 楊士雲與喜洲“七尺書樓” .大理日報.2007-11-02[引用日期2017-11-28]
- 34. 蝴蝶泉 .數字鄉村.2007/11/17 [引用日期2017-11-28]
- 35. 大理特色美食 .大理州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05-16]
- 36. 歷史人物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辦公室[引用日期2014-05-16]
- 37. 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出爐 .央廣網[引用日期2017-12-24]
- 38. 全國普法辦關於通報表揚"七五"普法中期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安徽普法網[引用日期2020-02-22]
- 39. 地球日:2020中外避暑名城榜在港發佈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引用日期2020-06-13]
- 40. 2020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評審結果公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引用日期2020-06-05]
- 41.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於公佈第一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12-30]
- 42. 關於表彰2018-201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表彰獎勵獲獎者的決定 .國家衞健委[引用日期2021-01-04]
- 43. 大理白族自治州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大理州政府網.2021-02-01[引用日期2021-05-02]
- 44. 陳真永任大理州委副書記、州政府黨組書記(圖|簡歷)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21-05-12]
- 45. 概覽 .大理州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5-21]
- 46. 歷史沿革 .大理州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5-21]
- 47. 陳真永當選大理州州長 .界面新聞[引用日期2021-06-09]
- 48. 楊大贇當選大理州監委主任(圖|簡歷) .中經網[引用日期2021-06-10]
- 49. 總體概況 .大理白族自治州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06-20]
- 50. 2021中國西部百強縣揭曉:四川26縣上榜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9-23]
- 51. 【人事】雲南兩地人大常委會通過一批人事任免名單|委員會|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 .網易[引用日期2021-10-30]
- 52. 大理概況-大理州人民政府門户網站 .政府[引用日期2021-12-03]
- 53. 無錫在列!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名單公示 .無錫博報[引用日期2021-12-04]
- 54. 關於對2019-2021年創建週期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部分候選地區的公示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府網站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引用日期2021-12-17]
- 55. 張劍萍當選州人大常委會主任 陳真永當選州人民政府州長 .大理日報[引用日期2022-02-18]
- 56. 任命 .微信[引用日期2022-02-19]
- 57. 大理白族自治州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3-02]
- 58.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任免名單 .微信[引用日期2022-04-18]
- 59. 大理白族自治州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6-18]
- 60. 自然資源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2-04-02[引用日期2022-10-11]
- 61.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佈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的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引用日期2023-02-01]
- 62. 2022年雲南省常住人口主要數據公報來了,昭通494.9萬人 .澎湃.2023-04-01
- 63. 雲南兩地通過一批人事任免名單 .新浪[引用日期2023-04-26]
- 64. 文山州、大理州人大通過一批任免名單 .雲嶺先鋒.2023-04-26[引用日期2023-04-26]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