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珠母貝

鎖定
大珠母貝(Pinctada maxima)是珍珠貝科、珠母貝屬動物。殼極大,一般為25釐米左右,最大的殼長可達32釐米,體重4-5千克;貝殼大而堅厚,呈蝶狀;殼面呈棕褐色,殼頂鱗片層緊密,殼後緣鱗片層遊離狀明顯,殼內面具珍珠光澤,珍珠層為銀白色,較厚;邊緣稍呈黃色或黃褐色,鉸合部厚,貝殼內面中央稍後處有一明顯的閉殼肌痕。
大珠母貝喜歡集羣棲息在珊瑚礁、岩礁沙礫等海區,一般是用發達的足絲附着在岩礁等上生活;食性較雜,主要以硅藻類為食,也包括雙殼類盤幼蟲、腹面類面盤幼蟲、有機碎屑、鈣質骨針和其他原生動物等;主要分佈於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沿海。
(概述圖參考資料: [1] 
中文名
大珠母貝
拉丁學名
Pinctada maxima
別    名
白螺珍珠貝
白碟貝
同義學名
Pinctada anomioidesPinctada anomoidesPteria (Margaritifera) maxima
動物界
軟體動物門
瓣鰓綱
珍珠貝目
珍珠貝科
珠母貝屬
大珠母貝
亞    種
0 [2] 
命名者及年代
Jameson,1901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大珠母貝形態特徵

大珠母貝外部形態

大珠母貝的殼極大,一般為25釐米左右,最大的殼長可達32釐米,體重4-5千克。貝殼大而堅厚,呈蝶狀,左殼稍隆起,右殼較扁平,前耳稍突起,後耳突消失成圓鈍狀。殼面呈棕褐色,殼頂鱗片層緊密,殼後緣鱗片層遊離狀明顯,殼內面具珍珠光澤,珍珠層為銀白色,較厚。邊緣稍呈黃色或黃褐色,鉸合部厚,貝殼內面中央稍後處有一明顯的閉殼肌痕。 [3] 
大珠母貝幼蟲最小的個體為264微米,最大個體為281微米。大珠母貝的幼體的殼多為暗黑色,其殼的後緣末端突出,殼長近似楔形;當大珠母貝的幼體長到2釐米左右的時候,它的殼會逐漸變圓,並變為黃褐色,同時會生長鱗片;當大珠母貝生長到一定大小時,它的生長速度就會變慢,同時會大量分泌珍珠質,以增加其貝殼的厚度。 [4] 

大珠母貝內部結構

大珠母貝的身體左右側扁,左右對稱,有從背部向腹面包被身體的左、右各一個外套膜和由這兩個外套膜分泌的左、右各一扇瓣狀貝殼;殼的背緣以韌帶相連,兩殼之間有1-2個橫行的閉殼肌柱;頭部因為長期在貝殼裏不露出來,便完全退化;沒有觸角和感官;外套膜內側和軀幹之間各有一個腔,稱為外套腔;瓣狀的鰓為1-2對,位於外套腔中;肉質的足很發達,兩側扁,一般越向腹面越薄,像斧頭的形狀;神經系統雖比較簡單,但已有明顯的神經節分化,由腦側、髒、足三對神經節及其相連的神經索構成;消化道無口腔、顎片、齒舌唾液腺等;肝臟發達,多為分支狀;腸常遷回盤曲在內臟內;心臟為一心室二心耳,心室常被直腸穿過;腎一對,為後腎管形,一端管壁增厚,變為腺體部;大多數雄雌異體,生殖腺一對,開口於外套腔中。 [3] 
大珠母貝

大珠母貝近種區別

大珠母貝
白珠母貝
大珠母貝的殼極大,一般為25釐米左右,最大的殼長可達32釐米,體重4-5千克。貝殼大而堅厚,呈蝶狀。
貝殼較小,殼質亦較薄,略呈不規則圓形。
大珠母貝 大珠母貝
白珠母貝 白珠母貝

大珠母貝棲息環境

大珠母貝一般是用發達的足絲附着在岩礁等上生活,因此,它喜歡集羣棲息在珊瑚礁、岩礁沙礫等海區。大珠母貝的棲息地的水深般在10米以上,通常為20-50米,最深可達200米。大珠母貝適合在15.5-30.3℃的水温中生存,其中水温為24-28℃時最為適合。 [4] 

大珠母貝生活習性

大珠母貝生長

大珠母貝的生長與環境有着密切的關係,大珠母貝的幼蟲經過一定時期的浮游階段,面盤逐漸退化,生出足來,沉降於底部進行匍匐運動,最後殼形漸漸變成楔形,分泌足絲附着於附着基上,營附着生活。附着時對附着基似有選擇性,附着表面粗糙的附着率比光滑面的高,陰面比陽面的多,中下層比上層的多,這可能是受光線影響之故。幼蟲剛剛附着後短時間內,仍不停地用足在附着基上爬行,然後分泌足絲固定下來,附着後如環境不適易引起脱苗甚至死亡。幼蟲生長較快,半年內可達2釐米,一年長至7-9 釐米,兩年長至14-16 釐米,第三年長至16-20 釐米。一般第一二年生長較快,第三四年次之,以後生長就比較緩慢。生長與水域中餌料豐富有關。生長的適宜水温為23-30℃,低於15℃生長受到抑制,甚至死亡。在海水密度為1.018-1.021時,絕大部分個體生長髮育良好;當海水密度降到1. 010時,基本停止攝食,如超過18小時就有死亡的危險。 [5] 

大珠母貝攝食

大珠母貝是雜食性的,在胃含物中,餌料是多樣化的,以硅藻為主,還有似鈴蟲、橈足類及其幼體、有機碎屑、雙殼類面盤幼蟲、腹足類面盤幼蟲、鈣質骨針和其他原生動物等。通過鰓纖毛運動造成水流,以鰓過濾水流中的懸浮物質為食。在正常情況下20.1釐米x23.1釐米的大珠母貝一晝夜的排泄物(乾重)可達2.5克。 [5] 

大珠母貝分佈範圍

大珠母貝主要分佈於印度洋南太平洋沿海;在中國分佈在海南島西沙羣島雷州半島的沿岸海域。 [6] 

大珠母貝繁殖方法

大珠母貝自然繁殖

當每年低温後,水温回升時,大珠母貝的性腺就開始發育。通常2齡全部達性成熟,成熟個體中,雄性顯著多於雌性。大珠母貝具有性轉換的特點,也發現雌雄同體的個體。當水温升到20-25℃,性腺開始發育,隨着温度的升高而達成熟。性腺成熟的雌貝,遇到適當的刺激就能產卵。繁殖期在5-10月,產卵盛期為7-8月,10月中性腺開始萎縮,生殖呈排空狀態。小個體性成熟較早,性比是雌性多於雄性。1齡性成熟,雌雄異體(個別雌雄同體),雄性先成熟,成熟卵的直徑為57-60微米。25.5釐米×23.8釐米的雌貝懷卵量約9353萬粒。在水温26.0-29.3℃,鹽度27-31 ‰的條件下,受精卵經40-60分鐘放出極體;61-106分鐘開始分裂;4小時40分鐘至6小時18分鐘發育至囊胚期;18-22小時發育至直線鉸合幼蟲;6-12天發育至殼頂期;18-20天發育至足面盤幼蟲期;21-22天發育至附着期。 [5] 

大珠母貝人工繁殖

  • 親貝的來源與促熟
大珠母貝親貝從中國海南沿海海域捕獲。先消毒處理,再選擇殼長18-32釐米,貝齡3-5齡,閉殼有力、殼緣鱗片鋭利、貝殼完整的個體進行促熟培育。促熟培育於室外水泥池內進行,餌料以扁藻、鹽藻、角毛藻及混合藻等活餌為主,輔以綠藻粉、螺旋藻粉等人工餌料。每天投餵3-6次。用充氣石不間斷充氣,每天換水2次,每次換水量在1/3-1/2。 [7] 
  • 親貝的催產
親貝經過15-20天的促熟培育,根據其性腺發育的飽滿度及時進行人工催。催產方法如下:①陰乾刺激:撈起親貝,並將其置於陰涼處陰乾3-4小時刺激;②藻液刺激:將親貝置於大塑料盆中,加入0.1×106cell/mL(每毫升液體裏的細胞數量,下同)的亞心形扁藻液和(0.3-0.5)×106cell/mL金藻液,約40分鐘後,藻液變清,並有排放的條狀糞便;③温度刺激:撈起親貝,將其放在陽光下暴曬5-10分鐘,再置於陰涼處。重複2-3次;④精液誘導:解剖1-2只成熟雄性親貝,取其精液加入催產池中,以誘導待排放的雌性親貝排放;⑤流水刺激:打開產卵池的進、排水閥門,再用水泵橫向向進水處的池壁沖水,使水流均勻地流過產卵牀,對誘導親貝進行流水刺激。 [7] 
其中,採用陰乾刺激3小時+藻液刺激1小時+精液誘導相結合的誘導方法效果最佳。採用這種誘導方法,只有性腺達到排放期的親貝才排放,且排放的性細胞成熟度好,因而受精率較高,幼蟲畸形率也較低。 [7] 
  • 受精卵的孵化與幼蟲的收集
催產約0.5小時後發現有精、卵開始排放,此時應注意控制其排放數量,及時將親貝移至另一個孵化池,避免因精、卵排放過量而造成洗卵工作煩瑣。受精結束後0.5-1.0小時,開始反覆洗卵1-2次,清除多餘的精子和死卵。約經16小時後,受精卵發育至“D”形幼蟲,密集在水錶面,用虹吸法收集並放入培育池培育。 [7] 
  • 幼蟲培育
受精卵孵化後24小時開始投餵餌料,開口餌料為金藻,附着前以金藻、鹽藻角毛藻和扁藻為主,交叉投餵。投餌應少量多次,不喂老化、被原生動物等污染的餌料。開始時一般投餵金藻,投餵量為(1-2)×104cell/mL,第3天后可以增鹽藻。殼頂初期至附着變態,日投餵量為(3-5)×104cell/mL。餌料以金藻、鹽藻為主,輔以扁藻和角毛藻。單胞藻不足時適當補充濃縮單胞藻和海洋紅酵母。早晚檢查幼蟲的攝食情況,視胃含物多少增減投餌量。餌料的投餵量應根據幼蟲發育情況及時調整。換水自選育後的第2天開始。前期日換水1/3,每天換水2次;中期日換水量達到1個水體;後期每天3次,每次1/2;培育期間,每隔5-7天倒池1次,微量充氣。 [7] 
  • 幼蟲變態附着和稚貝培育
分別採用聚乙烯無結網片、波紋板、舊遮光網和光滑彩色聚乙烯板作附着基,聚乙烯無結網片以底鋪的方式投放,其他附着基採用懸掛方式放置。聚乙烯無結網片、波紋板和舊遮光網每片規格0.5米×0.8米,投放量為2-3片/立方米。受精卵孵化後16天,幼蟲達到殼長260-320微米,殼高190-230微米時開始出現眼點幼蟲。當眼點幼蟲的數量達到30-40%時,馬上投放附着基。幼蟲附着前水體中的抗生素含量保持在1毫克/升,EDTA二鈉保持在2毫克/升,附着後停止投藥。幼蟲附着變態期間充氣量要小,每天換水2次,每次換水量1/3-1/2。經過6-15天,幼蟲變態為稚貝。 [7] 
進入眼點幼蟲階段後,採用遮光網片作大珠母貝幼蟲變態的附着基,附着效果較好,且較為經濟,便於就地取材,可操作性強,有利於開展規模化育苗生產。 [7] 

大珠母貝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8] 
參考資料
  • 1.    White Mother of Pearl (Pinctada maxima)  .Luméa[引用日期2020-10-15]
  • 2.    Pinctada maxima (Jameson, 1901)  .Catalogue of Life[引用日期2020-10-15]
  • 3.    馬金勇.海洋之最 海洋中的世界紀錄.安徽:安徽美術出版社,2014.06:149-150
  • 4.    《“海洋夢”系列叢書》編委會.“海洋夢”系列叢書 遊弋精靈 海洋動物.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5.09:184-185
  • 5.    王鵬,陳積明,劉維.海南主要水生生物.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06:110
  • 6.    黃勇.珍奇動物 瀕危的地球生命.廣西:廣西美術出版社,2013.08:112
  • 7.    於瑞海.我國海產經濟貝類苗種生產技術.山東: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7.02:135-137
  • 8.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第36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