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王烏賊

(頭足綱槍形目大王烏賊科大王烏賊屬下的一種動物)

鎖定
大王烏賊是管魷目大王烏賊科巨烏賊屬動物,又叫大王魷魚,統治者烏賊等。 [10]  體狹長,呈槍形;肉鰭通常為端鰭型;具口膜;嗅覺突由兩個突起組成;眼眶外覆蓋透明的角膜,具小孔(閉眼亞目)或不覆蓋角膜和小孔,直接與外界相通(開眼亞目);環口附肢10只,其中腕4對、觸腕1對;腕吸盤多數為2行,觸腕穗吸盤多為4行;吸盤具柄,角質環小齒髮達,有些種類的吸盤特化為鈎;齒舌尤其中齒和第1側齒通常具側尖;內殼角質,棒狀或羽狀;鰓具鰓溝。 [11] 
大王烏賊分佈區域與大陸架和島嶼相關,在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南非水域、北太平洋日本週邊水域、東南太平洋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周邊水域、環南大洋水域等都有分佈。 [11]  白天休息,夜間會游到淺海覓食。肉食性,以魚類為食,也食同類。 [12]  成熟雌體產卵超過5000枚,多的可達百萬枚;卵較小,微白色至乳白色,包於卵鞘中,分批成熟,分批產出。 [11] 
對於大王烏賊的存在,一直存在爭論,直到2005年,在一次對日本海岸的科學考察期間,才首次發現活體。 [13] 
中文名
大王烏賊
拉丁學名
Architeuthis dux
別    名
大王魷
外文名
Giant squid
動物界
軟體動物門
頭足綱
槍形目
大王烏賊科
大王烏賊屬
大王烏賊
亞    目
開眼亞目
亞    綱
蛸亞綱
亞    種
命名者及年代
Steenstrup,1857 [1] 
保護級別
無危(LC) [2] 
同義學名
Architeuthis monachus Steenstrup,1857

大王烏賊動物學史

發現史
自古以來,世界各國的漁夫和水手們中間就流傳着可怕的海中巨怪的故事。在傳説中,這些海怪往往體形巨大,形狀怪異,甚至長着七個或九個頭。其中最早的記載的當屬1752年卑爾根主教龐畢丹在《挪威博物學》中描述的“挪威海怪”,據説,“它背部,或者該説它身體的上部,周圍看來大約有一哩半,好像小島似的。後來有幾個發亮的尖端或角出現,伸出水面,越伸越高,有些像中型船隻的桅杆那麼高大,這些東西大概是怪物的臂,據説可以把最大的戰艦拉下海底 [3] 
十九世紀以來,隨着現代動物學的發展,過於荒誕的海怪傳説逐漸消失。但還有一些報道,值得注意。1861年11月20日,法國軍艦“阿力頓號”從西班牙的加地斯開往騰納立夫島途中,遇到一隻有5-6米長,長着兩米長觸手的海上怪物。直到1877年,人類才首次在北大西洋紐芬蘭的海灘上找到了一具大王烏賊的屍體,並據此製作了唯一基本完整的大王烏賊標本 [3]  [4] 
比利時的動物學家海夫爾曼斯蒐集並分析了從1639年至1966年三百多年間共五百八十七宗發現海怪的報告,排除可能看錯的、故意騙人的和寫得不清楚的,認為可信的有三百五十八宗。他把這些報道中所有的細節輸入電腦分析,得出九種不同的海上怪物。雖然這些報道中仍不免有誇張成分,但其中至少有一種從前人類認為“不可能存在”的海中巨怪到證實:那就是大王烏賊 [3] 
分類史
大王烏賊標本 大王烏賊標本
由於大王烏賊整體的標本不多,加以“種”級階元的分類性狀不夠明確,雖然從1875年到現在,共描述過20個種,但有的種僅根據一個標本的個別性狀建立,有的種的界限尚存在淆。文獻記載一般都以單型種為基礎進行記述 [5] 

大王烏賊形態特徵

體圓錐形,後部陡然瘦狹,胴長約為胴寬的4倍,體表具大小相間的近圓形色素體(見圖4-3A)。肉鰭短,鰭長約為開長的1/3,兩鰭後部相接略呈桃形,無前鰭垂,鰭與外套相連。口膜連接肌絲與第4對腕背緣相連。第1腕較短,其他3對腕較長,長度相近,腕式一般為3>2>4>1;第2-4腕長約為胴長的4/5,腕吸盤兩列,吸盤內角質環具齒;雄性第4對腕莖化,頂部吸盤特化為兩行肉突。觸腕十分延長,約為腕長的2.5-4倍(見圖4-3B);觸腕穗細長,吸盤4列,可分成明顯的腕骨部、掌部和指部(見圖4-3B);掌部中間兩列吸盤擴大,吸盤具尖齒;腕骨部具密集的吸盤簇,吸盤6-7列,其間點綴半球形球突(見圖4-3B);觸腕柄(幾乎全柄)具成對交替排列的吸盤和球突,由近及遠排列漸密(見圖4-3B)。內殼披針葉形,葉軸粗,葉軸邊肋細,內殼後端具中空的狹縱菱形尾椎(圖4-3C)。無發光器 [1] 
圖4-3(大王烏賊形態特徵示意圖) 圖4-3(大王烏賊形態特徵示意圖)
大王烏賊的最大胴長6米;總長多為6-12米,最長20米;最大體重1000千克 [1] 

大王烏賊生活習性

大王烏賊是大洋性頭足類中游泳能力較弱的種類之一,其漏斗鎖簡單平直,噴水能力弱,鰭小,划水能力不大。大王烏賊的頭部、胴部和腕部肌肉中的氨離子濃度較高,氨離子比重略小於海水,因此能夠獲得較大的浮力。大王烏賊體表,特別是背部的色素細胞很發達,甚至內臟表面也有暗紅色的色素沉澱。體表色素細胞的膨脹和收縮,使體色迅速改變,成為大王烏賊的一種保護適應性。 [1] 
大王烏賊以其他頭足類(如:帆烏賊和柔魚)以及小型魚類為食。 [1] 
在大王烏賊棲息的深度,唯一的光線來自生物體自身的發光,那常常是生物為了獲得光線,而在發光器官中精心培育的細菌所發出來的亮光。與生活在同一水深的鯨魚不同,大王烏賊有着巨大的眼晴,所以,它們很可能在捕獵時會用到一部分視覺功能 [6] 

大王烏賊分佈範圍

世界範圍內都有分佈,其分佈區域與大陸架和島嶼相關。在熱帶和極地高緯度海域很少有分佈 [1] 
發現處:紐芬蘭島東南、佛羅里達東部、夏威夷羣島海域 [5] 
擱淺處:日本海、日本列島南部、澳大利亞東南、新西蘭周圍、格陵蘭島西部、冰島、挪威海、北海、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比斯開灣、紐芬蘭島(東部、西北和西南)、佛羅里達(東部、南端和西部)、加利福尼亞半島北部海域 [5] 
捕獲處:挪威西南、紐芬蘭島東南、加那利羣島、馬德拉羣島、加利福尼亞北部、南非西南海域 [5] 
堪察加半島東部和南部、中國黃海南部、澳大利亞西南、新西蘭的北島東南、南非(東南、南部和西南)、加那利羣島、馬德拉羣島、冰島東部、紐芬蘭島南部和東南、加利福尼亞半島北部、智利西部海域為抹香鯨胃採獲處(其中發現大王烏賊的角質顎或軀體部)。因抹香鯨洄游的長距離性,在其胃中發現的大王烏賊,不一定就是在該海域捕食的,但與大王烏賊的捕獲處或擱淺處有聯繫 [5] 
分佈區域圖 分佈區域圖 [5]

大王烏賊繁殖方式

一個成熟雌體產卵超過5000枚,多的可達百萬枚,卵較小,微白色至乳白色,長0.5-1.4毫米、寬0.3-0.7毫米(依據發育期不同而變化);卵包於卵鞘中,分批成熟,分批產出。雄性成熟胴長較雌性小(已知一尾胴長167毫米的雄性即性成熟),第4對莖化,細長的精莢通過莖化腕輸送到雌性體內,精莢長100-200毫米。關於大王烏賊的繁殖與發育過程還不清楚 [1] 

大王烏賊主要價值

大王烏賊在漁業上為潛在經濟種。截止2001年尚無商業性開發,肉具酸味。在北大西洋(紐芬蘭和挪威)、南冰洋、新西蘭和北太平洋的資源較為豐富 [1] 

大王烏賊保護現狀

大王烏賊(Architeuthis dux)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2] 

大王烏賊相關報道

以大王烏賊為食的動物主要有睡鯊和齒鯨,其中抹香鯨是大王烏賊的主要天敵。大王烏賊是抹香鯨的主要食物,抹香鯨經常潛入百米深的深海去捕食大王烏賊,由於這一過程發生在深海,因此從未被人目擊到,人們只能通過推測來展現抹香鯨捕食大王烏賊的過程。抹香鯨體長18米,體重可達50噸以上,是大王烏賊體重的200倍,是鯨類中潛水能力最強的物種,能潛入2000米以下的深海並可在水中閉氣1~2小時不呼吸。但大王烏賊作為體型最大的頭足類動物之一,在被抹香鯨捕食時也會奮力掙扎,雖然最後仍然改變不了被抹香鯨吃掉的命運,但卻會在抹香鯨嘴邊留下許多圓形傷疤。有殘留在抹香鯨頭部和口邊的大王烏賊吸盤印痕,可以證明這種戰鬥的真實性。1978年4月,在中國山東膠南海域擱淺的一頭雄性抹香鯨的頭部下方,發現大型頭足類的吸盤印痕,吸盤直徑有40毫米和20毫米兩種,經鑑定為大王烏賊觸腕穗中部大吸盤和兩邊小吸盤的印痕,印痕中部的鯨肉大部被吸出,僅有一小部分粘連,足見爭鬥的激烈程度。世界其他海域的專題報告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5] 
1978年11月2日,加拿大紐芬蘭三個漁民在海灘上發現一隻因退潮而擱淺的巨大海洋動物,漁民們説,它身長足有7米,有的角手長達11米以上,角手上的吸盤直徑達10釐米,眼睛足有臉盤大。漁民們用鈎子鈎住它,怪物掙扎了一會兒,不久就死去了 [3] 
2003年1月18日,大王烏賊驚現葡萄牙沿岸海域,纏繞在正參加朱爾斯·弗恩環球帆船大獎賽的比賽船隻上,着實讓船上的法國船員心驚膽戰了一場。不過有驚無險,大王烏賊自動退縮,放了船員一條生路 [7] 
日本廣播協會電視台披露,他們與美國探索頻道合作,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拍攝到這種“深海怪物”的形象。這隻大王烏賊是2012年7月10日在日本小笠原羣島的父島以東15公里的海域拍攝到的。拍攝小組乘坐潛艇潛入水深630米處,藉助能在黑暗的海中拍攝的超高感光度高清攝像機,捕捉到了大王烏賊的身姿。雖然這隻巨型烏賊最長的兩條觸腕已經摺斷,但鏡頭中它體長依然達到3米 [8] 
大王烏賊和抹香鯨搏鬥想象圖 大王烏賊和抹香鯨搏鬥想象圖
2019年2月21日,日本島根縣濱田市下府町居民發現一隻大王烏賊的屍體,全長3.4米。日本《朝日新聞》説,第一個發現這隻大王烏賊的是一名當地女性居民。當時,她正在開車回家的路上,最初以為是條魚,停下車走近以後才發現是一隻大王烏賊,且當時已經死亡。 經水族館工作人員調查,這隻大王烏賊為雌性,體內有卵。烏賊重135千克,全長3.4米。烏賊的兩隻捕食用的觸手已經沒了,如果有的話,全長能達到6至7米。 這隻大王烏賊已經是自2014年9月以來,在島根縣濱田市海域上被發現的第三隻。一名水族館工作人員稱,大王烏賊應該棲息在水深600至1000米左右的太平洋深海中,來到濱田市海域應該是被對馬暖流衝過來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