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炮台

鎖定
大炮台(葡萄牙語:Fortaleza do Monte),別名聖保祿炮台、中央炮台、大三巴炮台,位於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花王堂區澳門博物館前地112號 [2-3] 
大炮台佔地約8000平方米,設施完備,炮台內設有蓄水池、軍需儲存庫、官兵營房等一應俱全,是當時澳門防禦系統中心。炮台可架設多達32門大炮,與其他炮台一起構成覆蓋東西海岸的寬大火力防衞網 [12] 
2005年7月15日,大炮台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文名
大炮台
外文名
Fortaleza do Monte
地理位置
澳門特別行政區花王堂區澳門博物館前地112號
佔地面積
8000 m²
保護級別
世界文化遺產
開放時間
07:00—19:00
始建時間
1617年

大炮台歷史沿革

1617年,大炮台創建 [2] 
1622年,仍未完全竣工的大炮台就已嶄露頭角,在荷蘭人對澳門發動進攻時,發炮擊中了敵方軍隊,吹響了擊退荷蘭人的號角,成功守衞澳門 [3] 
1623年至1740年間,大炮台所在地一直是城防司令和澳門總督的住所 [4] 
1626年,大炮台建成 [2] 
1835年,一場大火燒燬了大炮台上的所有建築 [15] 
大炮台一直為軍事禁區,直至1965年,原營房位置改建成氣象台。
1966年,氣象台遷入後開放為遊覽區。
1992、1993和1996年,大炮台城牆進行修葺,有關工程只限於必需的,以保持其真實性。除了清洗狀況良好的牆身外,還清除表面雜草,用除草劑清除植物的根部,使用原有材料修補牆身裂縫。因此,大炮台之結構被完整地保存。
1996年9月起,政府將氣象台原址改建為澳門博物館。
1998年4月,澳門博物館落成啓用 [4] 
大炮台航拍 大炮台航拍

大炮台建築格局

大炮台佔地約8000平方米,位於澳門半島中部海拔52米的小山頭上,呈不規則四邊形,邊長平均約為100米,四個牆角外突成為稜堡。炮台東北、西南及東南面牆身建基於3.7米寬的花崗石基礎上,炮台的底部由石塊砌築,牆身以夯土砌建,並以蠔殼粉末作灰泥批蕩,牆高約9米,往上收窄成2.7米寬。子牆高約2米,成雉堞狀,可架設32門大炮。東南牆兩角更設有碉堡 [3]  [10] 
大炮台的正門入口設在東南牆上,大門後又設有一些簡單房間,是當時軍事用房,現作為旅遊設施。沿一條短短的彎曲坡道,可到達大炮台的平台,歷史上大炮台平台上及其下層空間均設有軍事設施,如西面稜堡內之彈藥庫(現為小展覽區)及儲水池等(現為博物館一部分) [4] 
大炮台的早期入口為火藥儲存庫;上層的中央是一座三層高的塔樓(現已不存),每一層都裝備火炮;旁邊另有四排房子,為澳督及官兵的營房,宿舍兩側有台階與下層入口處相連。炮台內備有水池及軍需庫,軍需庫儲備充足,足以應付長達兩年的包圍。這座炮台是當時澳門防禦系統的核心,並與其他炮台一起,構成一個覆蓋東西海岸的寬大炮火防衞網 [10] 
大炮台 大炮台

大炮台建築特色

大炮台坐落在澳門半島中部的一個小山崗上,位居澳門半島中央,為主要的制高點,便於控制四面八方,屬於葡人所聚居的城區北部邊緣的地方,與北城牆及另外幾個炮台形成城市北面的防禦系統,是當時澳門防禦系統的核心 [2-3]  [12]  。面向中國大陸的西北牆身,主要以花崗石砌築,子牆較矮且沒有炮口設置,這主要顯示其對外海的防禦作用以及對當時中國官方的友好姿態 [4]  。大炮台的稜堡(即每個角都有一個向外突出的尖角炮壘)具有歐洲文藝復興後期軍事要塞的特徵 [3] 
大炮台 大炮台

大炮台主要建築

大炮台迴廊

大炮台迴廊位於大炮台東側山坡上,樓高3層,外觀具歐陸色彩和現代感,內設電梯。這座迴旋向上的觀光式建築,成為連接塔石廣場、望德堂舊城區至大炮台景點、澳門博物館的中轉站,為市民及遊客前往大炮台提供輕鬆便捷的遊覽通道。大炮台迴廊除了作為遊覽通道外,還可以作展覽之用。自2005年4月30日啓用以來,迴廊曾舉辦多次藝術展覽,迴旋斜坡連接地面、一樓和二樓,展覽面積約900平方米。適合舉辦各類型展覽、工作坊、講座、戲劇、文藝表演等活動。迴廊可供本地藝術及文化創意產業團體或機構租借作為展覽之用 [7] 
大炮台迴廊 大炮台迴廊

大炮台陳列室

大炮台陳列室原為炮台的地下彈藥庫,入口位於大炮台花園。這是一座用花崗岩砌成的地下建築,非常堅固。現用於陳列介紹澳門的各軍事堡壘——尤其是大炮台的歷史變遷和考古發掘的實物與資料 [9] 
大炮台陳列室 大炮台陳列室

大炮台博物館

澳門博物館是一間展示澳門歷史和多元文化的博物館,館內的展品以其豐富和深刻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展示數百年來澳門的歷史變遷,講述來自不同國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在澳門和平共處的生活 [5] 
澳門博物館 澳門博物館

大炮台文物遺存

在大炮台上層現今建有澳門博物館的位置,據1990年代的考古發掘,該處曾經建有塔樓及作為澳督官邸的房屋,亦發現巨大的儲水池遺蹟,而炮台保存至今的昔日唯一室內空間,是位於博物館大樓向大三巴牌坊一側的地下穹頂室,由一條向下的石梯連接,現在用作展示大炮台歷史的展館 [3] 
大炮台上展示有22門大炮。這些大炮全為英國製造,鐵鑄滑膛,鑄造年代在1860至1879年之間 [13] 

大炮台歷史文化

  • 郵票
2008年7月31日,《世界遺產(通用郵票)》在澳門發行,其中一張圖案含有大炮台 [1] 
《世界遺產(通用郵票)》 《世界遺產(通用郵票)》
  • 紀念幣
2015年1月,澳門金融管理局推出農曆年羊年紀念幣,背面圖案是大炮台 [11] 

大炮台文物保護

1976年8月7日,澳門第34/76/M號法令將中央炮台認定為澳門地區須保存的具歷史性價值屋宇 [14] 
2005年7月15日,澳門歷史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炮台是構成澳門歷史城區的重要歷史建築 [5] 
2019年1月1日,大炮台(中央炮台)入選《澳門不動產名錄》,評定為紀念物,代碼MM012 [6] 

大炮台旅遊信息

大炮台地理位置

大炮台位於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聖安多尼堂區炮兵馬路 [6]  ,澳門博物館前地112號 [5] 

大炮台開放信息

  • 開放時間
大炮台及花園開放時間:07:00—19:00;
澳門博物館開放時間:10:00—18:00,17:30停止入場,逢星期一休館,澳門公眾假期照常開放 [4] 
大炮台陳列室開放時間:10:00—18:00,逢星期一休館 [9] 
  • 門票價格
大炮台及花園、大炮台陳列室免費進入,澳門博物館成人全票15澳門元 [8-9] 

大炮台交通信息

遊客可乘坐澳門公共巴士2、3、3A、3X、4、5、6A、8A、10、10A、11、18、18A、19、21A、26A、33、101X、N1A、N1B、N3路到達大炮台。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