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灣區時報

鎖定
《大灣區時報》創辦於2018年,是澳門大灣區時報有限公司旗下週報,致力於打造成為新興的灣區國際性媒體; [8]  逢星期二出版。在澳門特區政府新聞局登記編號為:577號。現任總編輯吳默。《大灣區時報》主體經營項目包括:報紙、雜誌、圖書出版、發行、資訊網站的開發與經營、澳門旅遊產品紀念品設計、代理銷售及客户服務。 [4-5] 
中文名
大灣區時報
外文名
greatear bay area times
別    名
澳門大灣區時報
創辦時間
2018年4月2日
創辦單位
澳門大灣區時報有限公司
發展定位
灣區國際性專業報紙

大灣區時報報刊簡介

澳門《大灣區時報》 澳門《大灣區時報》
《大灣區時報》是澳門大灣區時報有限公司創辦的經濟生活類報紙週報,2018年3月6日以《大灣區時報》北京兩會特刊名義推出試刊版,於2018年4月2日正式以週報形式創辦,逢星期二出版,定向發行。 [4] 
《大灣區時報》總部設立於澳門,因應不同項目的需要,在北京、廣州、上海、香港、深圳、珠海、中山、惠州、江門等設立了代表處,也在海外設立代表處,第一批海外代表處設立在美國洛杉磯,韓國首爾。 [4-5] 
《大灣區時報》內容全面覆蓋生活上不同層面,包括以專題式深入報道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時政、灣區快訊、澳門要聞、高端訪談、報道中國及國際新聞、產經、娛樂、體育、時尚消費及文化新知等資訊。 [4] 
除了報紙,亦提供網頁、手機程式、微博及微信公眾平台訂閲號、華人頭條號、今日頭條號、網易新聞號、Facebook專頁版本,致力於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權威綜合媒體,澳門本土及旅遊人士每週必讀的免費報章。 [5] 

大灣區時報創辦背景

國家領導在“2018全國兩會”期間,出席參加廣東代表團會議審議時強調,廣東要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攜手港澳加快推進相關工作,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羣。
澳門具有良好的國際媒體優勢,在充分籌備的情況下,2018年誕生了首份專注於大灣區時政並趨向綜合類別的國際新聞的專業報紙。 [4]  [7] 
澳門《大灣區時報》

大灣區時報辦報宗旨

《大灣區時報》以“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堅守新聞良知,深入發掘新聞事件的內在價值,營造良好灣區氛圍,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為辦報宗旨。 [7] 

大灣區時報辦報理念

《大灣區時報》一直秉承以“迅速、全面、客觀、深入、主流、權威、責任、無畏、獨立”為辦報理念。 [7] 

大灣區時報發展方向

《大灣區時報》登上美國紐約時代廣場 《大灣區時報》登上美國紐約時代廣場
創辦《大灣區時報》的初衷,是希望建立一個新興的灣區國際性媒體。通過對粵港澳大灣區資源整合,不僅能夠讓澳門的資源與香港、大灣區九市共享,亦可以引進其他地區的優秀文化。 [8] 
正所謂“走出去,引進來”,使得灣區各市關係更加緊密,加速推動灣區經濟發展,為大灣區逐步成為世界級城市羣打下堅實的基礎。 [8] 
《大灣區時報》不僅重視傳統紙質媒體的發展,亦加強推進新媒體媒介(微信公眾號、網站、app等形式)的創新與推廣。 [8] 

大灣區時報企業特點

《大灣區時報》是一份面向澳門全社會的綜合性報紙,週報,也是一份以社會菁英為讀者定位的澳門主流報紙,以愛國愛澳為辦報宗旨,一貫以落實「一國兩制」、「澳人治澳」為己任,新聞報道公正翔實,及時準確;新聞內容詳盡豐富,版面時尚。除在澳門發行外,還即日運銷中國內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直投發行。 [7] 
澳門大灣區時報有限公司於2018年在澳門註冊,依法營運的報業公司;是獲得澳門特區政府指定為刊登法律性質廣告的有效刊物;可在中國內地免費贈閲發行。 [7] 

大灣區時報讀者特點

讀者層次高:讀者平均月收入高,大學程度以上讀者佔75%,商界、政界、專業界精英佔60%以上;中青年為主:平均年齡36歲,近年來增加的讀者平均年齡為30歲; [7] 
讀者羣穩定:閲讀本報五年以上者佔74%,其中有70%的讀者每天閲讀本報。調查結果還顯示,認為大灣區時報可信度高的讀者佔60.7%;認為適合政府和企業決策人士及知識階層閲讀的佔65.5%。 [7] 

大灣區時報社會活動

《大灣區時報》創辦人兼總編輯吳默多次受邀參加海外華文媒體活動;接受《南方航空》雜誌 2023年06月號個人專訪。 [7] 
首屆大灣區文化藝術節新聞發佈會 首屆大灣區文化藝術節新聞發佈會
2018年8月1 日,《大灣區時報》總編吳默一行到訪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就報社發展相關問題及合作事宜。宣傳文化部處長傅漢榮先生表示,報社可以與新聞局、業界社團加強溝通與聯繫,交流、借鑑、學習,以便更好的挖掘灣區內各個城市的魅力之處。 [7] 
2019年6月24日,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遊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共同主辦的“灣區花正開——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在廣東廣州開幕。《大灣區時報》總編輯吳默受邀出席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活動以及新聞發佈會。 [7] 
2019年9月14日,受邀參加“海外華媒聚焦粵港澳大灣區:講好大灣區故事 助推發展共贏”。 12月7日,受邀參加浙江中華文化學院海外華文媒體研修班來鹽採風活動。 [1-2] 
2019年9月27日,《大灣區時報》總編輯吳默和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菲律賓、博茨瓦納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19位華文媒體代表走進四川,先後赴綿陽、成都、遂寧、廣安、達州五市的多個鄉村深入考察。此次採風活動由中國僑聯指導、四川省僑聯主辦。 [7] 
2019年11月12日至13日,受邀參加海外華文媒體採訪團走進廣西自貿試驗區欽州港片區。 [7] 
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與《大灣區時報》合作共建簽約儀式現場 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與《大灣區時報》合作共建簽約儀式現場
2022年8月8日至10日,受邀參加由中國僑聯指導、陝西省僑聯主辦的“追夢中華·探尋祖脈”2022海外華文媒體陝西採訪行活動。 [7] 
2022年8月12日,受邀參加“海外華文媒體走進安康 聚焦特色產業發展成果”活動。 [6] 
2023年10月18日,《大灣區時報》總編輯吳默因在國際文化交流領域的突出貢獻,被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聘為客座教授。受聘後他表示:將努力發揮個人才能,繼續為國際文化交流領域作出積極貢獻,努力為行業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粵港澳大灣區期刊交流座談會 粵港澳大灣區期刊交流座談會
2023年12月30日,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與《大灣區時報》簽署合作共建協議。吳默介紹《大灣區時報》時指出,合作將探索國際化教學的新可能性,並致力於增加學生的實習和就業機會。 通過“短期研修”等形式,促進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與大灣區高校學生之間的交流。 [3-4] 
2024年1月14日,廣東省期刊協會粵港澳大灣區期刊交流座談會在廣州召開。會上,《大灣區時報》總編輯吳默介紹,2024年是澳門迴歸25週年,以此為契機策劃期刊方面的交流活動,希望與期刊協會深度合作,整合高校、政府、媒體多方資源,打造澳門與大灣區深化文化溝通交流的橋樑。 [9] 
2024年5月,海外華文媒體重慶採訪行走進產業園區。澳門《大灣區時報》創始人兼總編輯吳默表示,這種通過工業旅遊向大眾傳遞現代中藥製藥的魅力,帶動中醫藥產業的持續發展是種非常好的模式。未來渝澳可以在中醫藥產業發展、康養照護職業培訓、健康居家養老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