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陸體壇,大滿貫一般是指一個運動員或某支運動隊在某個項目中獲得過包括奧運會、世界錦標賽,世界盃三大賽的單項個人或集體冠軍。
大滿貫應用範圍
編輯網球四大公開賽,簡稱四大滿貫(Grand Slam Tennis),他們包括:
名稱 / 標誌 | 簡稱 | 舉辦國家 | 簡介 |
---|---|---|---|
Australian Open | 澳網 | 澳大利亞 | 每年1月的最後兩個星期舉辦 在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墨爾本 |
French Open | 法網 | 法國 | 每年5月至6月舉辦 |
WimbledonChampionships 温布爾登網球錦標賽 | 温網 | 英國 | 每年6月或7月舉辦 網球運動最古老和最具聲望的賽事 |
US. Open | 美網 | 美國 | 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辦(硬地) |
大滿貫冠軍獎盃
網球四大公開賽 | 單打冠軍(男子) | 單打冠軍(女子) |
---|---|---|
Australian Open | 【Norman Brookes Challenge Cup】 諾曼·布魯克斯(Norman Brookes)挑戰杯 (諾曼·布魯克斯:澳網歷史上的傳奇人物,澳網創始人之一,被譽 為“澳大利亞網球之父”) | 【Daphne Akhurst Memorial Cup】 達芙妮·阿克赫斯特(Daphne Akhurst)紀念杯 (達芙妮·阿克赫斯特:澳網歷史上的傳奇人物,在賽事之初5奪女單冠軍) |
French Open | (蘇珊·朗格朗: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網球選手之一,從一名芭蕾舞團的成員成長為20世紀20年代的“網壇女皇”) | |
Wimbledon Championships 温布爾登網球錦標賽 | (18英寸高的鍍金獎盃) | 【Rosewater Dish】 【Venus Rosewater Dish】 (直徑約19英寸的銀盤) |
US. Open |
大滿貫金滿貫
網球獎項 (英文) | 網球獎項 (中文) | 分類 | 信息 |
---|---|---|---|
Golden Slam | ★★★★ | 年度金滿貫 | 在一年之中,完成大滿貫(winning the Grand Slam)且贏得奧林匹克運動會中網球項目的金牌。 年度金滿貫是指一位選手在一個賽季裏(一年)同時獲得所有四大滿貫賽事的冠軍和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網球項目金牌。 |
職業金滿貫 | 職業金滿貫是指一位選手在職業生涯中非連續奪得所有四大滿貫賽事的冠軍和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網球項目金牌。 | ||
Grand Slam | ★★★★ |
大滿貫公開賽得主
英文中,大滿貫一詞“Grand Slam”首次使用是在1933年。
當時,一位名叫約翰·基蘭(John Kieran)的美國記者在描述傑克·克勞福德(Jack Crawford)立志在當年奪取前面所説的四項賽事的冠軍的雄心壯志時,將其比喻成a countered and vulnerable grand slam in bridge。遺憾的是,克勞福德在當年的美國錦標賽決賽中輸給了佛雷德·佩裏(Fred Perry),未能如願。
直到1938年,才由唐納德·布吉(Donald Budge)成為歷史上首位四大滿貫得主。
儘管大滿貫一詞最初只是使用在網球運動上,後來也逐漸為其它運動所採用,用於形容選手取得的類似成就。比較典型的例如高爾夫,大滿貫同樣是指選手在一年裏同時獲得四項主要賽事的冠軍。
大滿貫 | 男子 | 女子 |
---|---|---|
一年包攬四大滿貫的選手 | 唐·布吉(1938年) 羅德·拉沃爾(1962年、1969年) | 莫林·康諾利(1953年) 瑪格麗特·史密斯·考特(1970年) 施特菲·格拉芙(1988年) |
職業生涯 拿齊四大滿貫 的選手 | 唐·布吉 拉斐爾·納達爾 | 塞雷娜·威廉姆斯(小威廉姆斯) 莎拉波娃 |
金滿貫 ★★★★ | (四大滿貫和奧運會金牌不是一年中奪得) 拉斐爾·納達爾 (四大滿貫和奧運會金牌不是一年中奪得) | 施特菲·格拉芙(1988年) (四大滿貫和奧運會金牌是一年中奪得,也叫年度金滿貫) 塞雷娜·威廉姆斯(小威廉姆斯) (四大滿貫和奧運會金牌不是一年中奪得) |
大滿貫年度獲得者
項目 | 姓名 | 國籍 | 實現 年度 金滿貫 時間段 | 獲獎時間 | 圖片 |
---|---|---|---|---|---|
女子 單打 | (Steffi Graf) | 德國 | 1988年 | 1988年 澳大利亞公開賽 1988年 法國公開賽 1988年 温布爾登網球錦標賽 1988年 美國公開賽 1988年 漢城奧運會 |
大滿貫職業獲得者
項目 | 姓名 | 國籍 | 實現 職業 金滿貫 時間段 | 獲獎時間 | 圖片 |
---|---|---|---|---|---|
男子 單打 | (Andre Agassi) | 美國 | 1992年 -1999年 | 1992年 温布爾登錦標賽 1994年 美國公開賽 1995年 澳大利亞公開賽 1996年 亞特蘭大奧運會 1999年 法國公開賽 | |
拉斐爾·納達爾 (Rafael Nadal) | 西班牙 | 2005年-2010年 | 2005年 法國公開賽 2008年 温布爾登錦標賽 2008年 北京奧運會 2009年 澳大利亞公開賽 2010年 美國公開賽 | ||
男子 雙打 | 託德·伍德布里奇(Todd Woodbridge) | 澳大利亞 | 1992年-2000年 | 1992年 澳大利亞公開賽 1993年 温布爾登錦標賽 1995年 美國公開賽 1996年 亞特蘭大奧運會 2000年 法國公開賽 | |
(Mark Woodforde) | 澳大利亞 | 1992年 - 2000年 | 1992年 澳大利亞公開賽 1993年 温布爾登錦標賽 1995年 美國公開賽 1996年 亞特蘭大奧運會 2000年 法國公開賽 | ||
邁克·布萊恩(Mike Bryan) | 美國 | 2003年-2012年 | 2003年 法國公開賽 2005年 美國公開賽 2006年 温布爾登公開賽 2006年 澳大利亞公開賽 2012年 倫敦奧運會 | ||
鮑勃.布萊恩(Bob Bryan) | 美國 | 2003年-2012年 | 2003年 法國公開賽 2005年 美國公開賽 2006年 温布爾登公開賽 2006年 澳大利亞公開賽 2012年 倫敦奧運會 | ||
女子 單打 | (Steffi Graf) | 德國 | 1988年 | 1988年 法國公開賽 1988年 澳大利亞公開賽 1988年 温布爾登錦標賽 1988年 美國公開賽 1988年 漢城奧運會 | |
塞雷娜·威廉姆斯(小威,Serena Williams) | 美國 | 1999年-2012年 | 1999 美國網球公開賽 2002 法國網球公開賽 2002 温布爾登錦標賽 2003 澳大利亞公開賽 2012 倫敦奧運會 | ||
女子 雙打 | 塞雷娜·威廉姆斯(小威,Serena Williams) | 美國 | 1999年-2001年 | 1999年 法國公開賽 1999年 美國公開賽 2000年 温布爾登錦標賽 2000年 悉尼奧運會 2001年 澳大利亞公開賽 | |
維納斯·威廉姆斯(大威,Venus Williams) | 美國 | 1999年-2001年 | 1999年 法國公開賽 1999年 美國公開賽 2000年 温布爾登錦標賽 2000年 悉尼奧運會 2001年 澳大利亞公開賽 |
大滿貫職業潛在得主
- 男選手
兩位都已實現職業生涯全滿貫(費德勒2009,德約科維奇2016),只不過德約科維奇在2008年奧運會奪得銅牌,是銅滿貫。而費德勒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同胞瓦林卡拿到過男雙的冠軍,2012倫敦奧運會奪得男子單打銀牌,是銀滿貫。
- 女選手
目前距離金滿貫最近的女選手有一位,那就是莎拉波娃,在取得2012年法網冠軍之後,她就差一枚奧運會金牌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莎拉波娃奪得銀牌,實現銀滿貫。
大滿貫公開賽次數
- 男單冠軍
姓名 | 總數 | 澳網 | 法網 | 温網 | 美網 |
---|---|---|---|---|---|
拉斐爾·納達爾 | 22 | 2 | 14 | 2 | 4 |
20 | 6 | 1 | 8 | 5 | |
21 | 9 | 2 | 7 | 3 | |
14 | 2 | 0 | 7 | 5 | |
11 | 0 | 6 | 5 | 0 | |
8 | 1 | 0 | 2 | 5 | |
8 | 2 | 3 | 0 | 3 | |
8 | 4 | 1 | 1 | 2 | |
7 | 0 | 0 | 3 | 4 | |
馬茨·維蘭德 | 7 | 3 | 3 | 0 | 1 |
斯蒂凡·埃德博格 | 6 | 2 | 0 | 2 | 2 |
鮑里斯·貝克爾 | 6 | 2 | 0 | 3 | 1 |
羅德尼·拉沃爾 | 5 | 1 | 1 | 2 | 1 |
約翰·紐康比 | 5 | 2 | 0 | 2 | 1 |
肯尼斯·羅斯沃爾 | 4 | 2 | 1 | 0 | 1 |
吉勒爾莫·維拉斯 | 4 | 2 | 1 | 0 | 1 |
詹姆斯·庫裏耶 | 4 | 2 | 2 | 0 | 0 |
揚·科德斯 | 3 | 0 | 2 | 1 | 0 |
阿瑟·阿什 | 3 | 1 | 0 | 1 | 1 |
古斯塔沃·庫爾滕 | 3 | 0 | 3 | 0 | 0 |
安迪·穆雷 | 3 | 0 | 0 | 2 | 1 |
斯坦·瓦林卡 | 3 | 1 | 1 | 0 | 1 |
史丹利·史密斯 | 2 | 0 | 0 | 1 | 1 |
伊利耶·納斯塔塞 | 2 | 0 | 1 | 0 | 1 |
約翰·克里克 | 2 | 2 | 0 | 0 | 0 |
塞爾吉·布魯格拉 | 2 | 0 | 2 | 0 | 0 |
帕特里克·拉夫特 | 2 | 0 | 0 | 0 | 2 |
耶夫格尼·卡費爾尼科夫 | 2 | 1 | 1 | 0 | 0 |
雷頓·休伊特 | 2 | 0 | 0 | 1 | 1 |
馬拉特·薩芬 | 2 | 1 | 0 | 0 | 1 |
安德列斯·希梅諾 | 1 | 0 | 1 | 0 | 0 |
曼努埃爾·奧蘭特斯 | 1 | 0 | 0 | 0 | 1 |
馬克·埃德蒙森 | 1 | 1 | 0 | 0 | 0 |
阿德里亞諾·潘納塔 | 1 | 0 | 1 | 0 | 0 |
羅斯科·坦納 | 1 | 1 | 0 | 0 | 0 |
維塔斯·格魯拉提斯 | 1 | 1 | 0 | 0 | 0 |
布萊恩·蒂徹 | 1 | 1 | 0 | 0 | 0 |
雅尼克·諾阿 | 1 | 0 | 1 | 0 | 0 |
帕特里克·卡什 | 1 | 0 | 0 | 1 | 0 |
張德培 | 1 | 0 | 1 | 0 | 0 |
安德列斯·戈麥斯 | 1 | 0 | 1 | 0 | 0 |
邁克爾·施蒂希 | 1 | 0 | 0 | 1 | 0 |
托馬斯·穆斯特 | 1 | 0 | 1 | 0 | 0 |
理查德·克拉吉塞克 | 1 | 0 | 0 | 1 | 0 |
彼得·科爾達 | 1 | 1 | 0 | 0 | 0 |
卡洛斯·莫亞 | 1 | 0 | 1 | 0 | 0 |
戈蘭·伊萬尼塞維奇 | 1 | 0 | 0 | 1 | 0 |
托馬斯·約翰森 | 1 | 1 | 0 | 0 | 0 |
阿爾伯特·科斯塔 | 1 | 0 | 1 | 0 | 0 |
胡安·卡洛斯·費雷羅 | 1 | 0 | 1 | 0 | 0 |
安迪·羅迪克 | 1 | 0 | 0 | 0 | 1 |
加斯頓·高迪奧 | 1 | 0 | 1 | 0 | 0 |
胡安·馬丁·德爾波特羅 | 1 | 0 | 0 | 0 | 1 |
馬林·西里奇 | 1 | 0 | 0 | 0 | 1 |
多米尼克·蒂姆 | 1 | 0 | 0 | 0 | 1 |
丹尼爾·梅德韋傑夫 | 1 | 0 | 0 | 0 | 1 |
- 女單冠軍
姓名 | 總數 | 澳網 | 法網 | 温網 | 美網 |
---|---|---|---|---|---|
塞雷娜·威廉姆斯 | 23 | 7 | 3 | 7 | 6 |
施特菲·格拉芙 | 22 | 4 | 6 | 7 | 5 |
克里斯·埃弗特 | 18 | 2 | 7 | 3 | 6 |
瑪蒂娜·納芙拉蒂諾娃 | 18 | 3 | 2 | 9 | 4 |
瑪格麗特·史密斯·考特 | 11 | 4 | 3 | 1 | 3 |
莫妮卡·塞萊斯 | 9 | 4 | 3 | 0 | 2 |
比利·簡·金 | 8 | 0 | 1 | 4 | 3 |
伊凡尼·古拉貢 | 7 | 4 | 1 | 2 | 0 |
賈斯汀·海寧 | 7 | 1 | 4 | 0 | 2 |
維納斯·威廉姆斯 | 7 | 0 | 0 | 5 | 2 |
瑪蒂娜·辛吉斯 | 5 | 3 | 0 | 1 | 1 |
瑪麗亞·莎拉波娃 | 5 | 1 | 2 | 1 | 1 |
哈娜·曼德利科娃 | 4 | 2 | 1 | 0 | 1 |
阿蘭查·桑切斯·維卡里奧 | 4 | 0 | 3 | 0 | 1 |
吉姆·克里斯特爾斯 | 4 | 1 | 0 | 0 | 3 |
大阪直美 | 4 | 2 | 0 | 0 | 2 |
弗吉尼亞·韋德 | 3 | 1 | 0 | 1 | 1 |
林德賽·達文波特 | 3 | 1 | 0 | 1 | 1 |
珍妮弗·卡普里亞蒂 | 3 | 2 | 1 | 0 | 0 |
安傑利克·科貝爾 | 3 | 1 | 0 | 1 | 1 |
阿什莉·巴蒂 | 3 | 1 | 1 | 1 | 0 |
崔西·奧斯汀 | 2 | 0 | 0 | 0 | 2 |
瑪麗·皮爾斯 | 2 | 1 | 1 | 0 | 0 |
艾米莉·毛瑞斯莫 | 2 | 1 | 0 | 1 | 0 |
斯維特拉娜·庫茲涅佐娃 | 2 | 0 | 1 | 0 | 1 |
維多利亞·阿紮倫卡 | 2 | 2 | 0 | 0 | 0 |
李娜 | 2 | 1 | 1 | 0 | 0 |
佩特拉·科維託娃 | 2 | 0 | 0 | 2 | 0 |
加賓·穆古拉扎 | 2 | 0 | 1 | 1 | 0 |
西蒙娜·哈勒普 | 2 | 0 | 1 | 1 | 0 |
南茜·裏奇 | 1 | 0 | 1 | 0 | 0 |
安·瓊斯 | 1 | 0 | 0 | 1 | 0 |
蘇·貝克 | 1 | 0 | 1 | 0 | 0 |
凱瑞·梅爾維爾·列特 | 1 | 1 | 0 | 0 | 0 |
米瑪·若奧索維奇 | 1 | 0 | 1 | 0 | 0 |
弗吉尼亞·魯基奇 | 1 | 0 | 1 | 0 | 0 |
克里斯·奧尼爾 | 1 | 1 | 0 | 0 | 0 |
芭芭拉·喬丹 | 1 | 1 | 0 | 0 | 0 |
加布裏埃拉·薩巴蒂尼 | 1 | 0 | 0 | 0 | 1 |
康奇塔·馬丁內斯 | 1 | 0 | 0 | 1 | 0 |
伊娃·馬約莉 | 1 | 0 | 1 | 0 | 0 |
佳娜·諾沃特娜 | 1 | 0 | 0 | 1 | 0 |
阿納斯塔西亞·米斯金娜 | 1 | 0 | 1 | 0 | 0 |
安娜·伊萬諾維奇 | 1 | 0 | 1 | 0 | 0 |
弗蘭切斯卡·斯齊亞沃尼 | 1 | 0 | 1 | 0 | 0 |
薩曼莎·斯托瑟 | 1 | 0 | 0 | 0 | 1 |
瑪麗昂·巴托麗 | 1 | 0 | 0 | 1 | 0 |
弗拉維婭·佩內塔 | 1 | 0 | 0 | 0 | 1 |
耶蓮娜·奧斯塔朋科 | 1 | 0 | 1 | 0 | 0 |
斯洛恩·斯蒂芬斯 | 1 | 0 | 0 | 0 | 1 |
卡羅琳·沃茲尼亞奇 | 1 | 1 | 0 | 0 | 0 |
比安卡·安德烈埃斯庫 | 1 | 0 | 0 | 0 | 1 |
索菲婭·克寧 | 1 | 1 | 0 | 0 | 0 |
伊加·斯瓦泰克 | 1 | 0 | 1 | 0 | 0 |
巴爾博拉·克賴奇科娃 | 1 | 0 | 1 | 0 | 0 |
艾瑪·拉杜卡努 | 1 | 0 | 0 | 0 | 1 |
(注:奪冠次數相同,以先達成時間為序)
大滿貫具體賽事
編輯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是四大公開賽中最遲創建的賽事,由澳大利亞網球運動中心管理,每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是四大公開賽中最早開始的賽事,賽事安排在1-2月份。
第一次比賽是在1905年墨爾本的威爾霍斯曼板球場舉行的。
澳大利亞公開賽的總獎金高達1900萬澳元(摺合1520萬美金)。
其中男女單冠軍的獎金分別210萬澳元(摺合186萬美元),是四大滿貫最高。
這是它在四大公開賽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之一。
法國網球公開賽
從1928年起,法網每年5月底到6月初在巴黎西部布洛涅森林邊的羅蘭·加洛斯網球城舉行。
比賽場地為紅色粘土場地,所以也被稱為紅土場地網球賽。
法網2012獎金總額為1870萬歐元,男女單打冠軍的獎金為125萬歐元。
[1]
門票價格根據不同場地和場次為8歐元到53歐元。
因為雨季而常使比賽延期算是法網的一大特點。
2011年6月4日,在法國網球公開賽決賽中,中國選手李娜以2-0擊敗意大利選手斯齊亞沃尼,贏得中國網球歷史上第一個女子單打大滿貫冠軍,也是首位奪網球大滿貫賽女子單打冠軍的亞洲選手。也是第38位獲得大滿貫的女子網球運動員。
[2]
温布爾登網球錦標賽
温布爾登網球錦標賽獎金逐年提高,1984年男子單打冠軍獎金為10萬英鎊,女子單打冠軍為9萬英鎊。1991年男單冠軍獲24萬英鎊,女單冠軍獲21.6萬英鎊。從2007年開始實行男女同工同酬,
[4]
2012年男女冠軍獲115萬英鎊。
[5]
美國網球公開賽
美國網球公開賽始於1881年,每屆比賽均在每年的8月底至9月初在美國紐約城網球總會的國立網球中心舉行。從1997年起比賽在新落成的阿瑟·阿什網球中心進行。該中心佔地18.2公頃,擁有比賽場地33個,場地也是硬地球場,要想在比賽中取勝,運動員要有良好的體力。
大滿貫乒乓球
如今國內“大滿貫”一詞是中國乒乓球界最熱門,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
乒壇大滿貫得主,是指對奪得過奧運會、世乒賽和世界盃三大賽單打冠軍運動員的美稱,1992年以來乒壇先後湧現出10名男女大滿貫。
國際乒壇第一位大滿貫是瑞典名宿瓦爾德內爾。
丁寧登頂里約奧運會女單冠軍寶座,讓她成為史上第9位大滿貫得主。
馬龍24歲時才第一次奪得世界盃單打冠軍,單打登頂里約奧運會男單賽場,讓他在28歲用時1411天才集滿三大賽男單金牌,躋身世界乒壇歷史大滿貫行列。
[6]
以下為乒乓球大滿貫球員一覽:
[6]
運動員 | 歷時時間 | 性別 | 國籍 | 首冠時間 | 實現時間 | 實現時年齡 |
---|---|---|---|---|---|---|
瓦爾德內爾 | 1215 | 男 | 瑞典 | 世乒賽1989年4月9日 | 奧運會1992年8月6日 | 27 |
鄧亞萍 | 1974 | 女 | 中國 | 世乒賽1991年5月6日 | 世乒賽1991年5月6日 | 23 |
劉國樑 | 1102 | 男 | 中國 | 奧運會1996年8月1日 | 世乒賽1999年8月8日 | 23 |
王楠 | 1106 | 女 | 中國 | 世界盃1997年9月14日 | 奧運會2000年9月24日 | 22 |
孔令輝 | 1961 | 男 | 中國 | 世乒賽1995年5月14日 | 奧運會2000年9月25日 | 25 |
張怡寧 | 1355 | 女 | 中國 | 世界盃2001年8月19日 | 世乒賽2005年5月5日 | 24 |
張繼科 | 445 | 男 | 中國 | 世乒賽2011年5月15日 | 奧運會2012年8月2日 | 24 |
李曉霞 | 1714 | 女 | 中國 | 世界盃2008年9月8日 | 世乒賽2013年5月19日 | 24 |
丁寧 | 1914 | 女 | 中國 | 世乒賽2011年5月15日 | 奧運會2016年8月10日 | 26 |
馬龍 | 1411 | 男 | 中國 | 世界盃2012年9月30日 | 奧運會2016年8月11日 | 28 |
大滿貫羽毛球
通常意義上的羽毛球大滿貫常指包攬世界羽毛球界全部世界級大賽的單打冠軍,包括奧運會,世錦賽,世界盃, 湯姆斯杯(尤伯杯),蘇迪曼杯,全英賽。對於羽毛球界的大滿貫多按“全滿貫”定義,即包括洲際賽事冠軍,如亞運會(英聯邦運動會,泛美運動會),亞錦賽(歐錦賽)等。即還包括該運動員所在洲的頂級賽事冠軍。
迄今為止,在世界羽毛球歷史上唯一的單打大滿貫選手是中國退役運動員林丹。林丹是世界羽壇歷史上首位包攬奧運會,世錦賽,世界盃,湯姆斯杯,蘇迪曼杯,全英賽,亞運會,亞錦賽全部男子單打冠軍的運動員。
而隨着蔡贇/傅海峯在倫敦奧運會斬落男子雙打金牌桂冠,他倆也成為了世界羽壇歷史上第一對成功包攬奧運會,亞運會,世錦賽,亞錦賽,世界盃,湯姆斯杯,蘇迪曼杯,全英賽全部男子雙打冠軍的選手,繼林丹之後,蔡贇/傅海峯也成為了羽毛球大滿貫運動員。併成為羽壇歷史上第一位大滿貫組合。
2016年8月,里約奧運會羽毛球男子單打決賽諶龍獲勝奪冠,這讓諶龍實現大滿貫。
[13]
大滿貫男子高爾夫
高爾夫球年度大滿貫賽是由年度四大賽,即美國名人賽(The Masters)、美國公開賽(U.S. Open)、PGA 錦標賽(PGA Championship)、英國公開賽(British Open)等四位冠軍得主才能參加之比賽;如果屆時有選手獲得兩大賽之冠軍,則另一選手之遞補系由委員會依據選手參加四大賽之成績優先遞補。並非以世界排名遞補。
大滿貫棒球
棒球大滿貫(grand slam)全壘打是指打者在滿壘時(也就是一壘、二壘、三壘都有跑者)打出的全壘打,可一口氣得到4分。場內大滿貫(inside-the-park grand slam)需兼具兩者的特性,非常罕見。
美國職棒大聯盟最後一次出現場內大滿貫是在1999年10月3日由坦帕灣魔鬼魚的Randy Winn所擊出的。
另外,大滿貫也可稱為“黃金全壘打”和“滿貫全壘打”。
大滿貫影視樂壇
編輯大滿貫影壇
大滿貫樂壇
流行樂壇的大滿貫是指一位歌手在某個音樂頒獎禮上獲得過“最受歡迎男(女)歌手”、“最佳男(女)歌手”、“最佳專輯”這三個重量級獎項。眾所周知,音樂頒獎禮中這三個獎項有着舉足輕重的分量,如一位歌手在一個音樂頒獎禮中拿下過這三個獎項,則代表着這位歌手取得了樂迷喜愛及專業認可,其作品也擁有一流的水準。
因此,一位歌手在某個音樂頒獎禮上獲得過“最受歡迎男(女)歌手”、“最佳男(女)歌手”、“最佳專輯”這三個獎項,即成該音樂頒獎禮“大滿貫歌王(後)”。
大滿貫電子競技
編輯以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為例,大滿貫可以指獲得聯賽春季賽冠軍,聯賽夏季賽冠軍,英雄聯盟官方季中邀請賽(Mid-Season Invitational)冠軍、S系列全球總決賽( World Championship)冠軍。
大滿貫飯圈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2012法網獎金積分明細 男單女單冠軍125萬歐元 .搜狐體育.2012年05月22日[引用日期2012-11-30]
- 2. 李娜橫掃衞冕冠軍 登頂法網收穫首座大滿貫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4-09-02]
- 3. 温網週三公佈種子選手名單 執行獨特加權分配規則 .新浪.2012年06月18日[引用日期2012-11-30]
- 4. 温網從2007年開始男女同工同酬 比利-簡金拍手稱快 .新浪體育.2007年02月24日[引用日期2012-11-30]
- 5. 温網總獎金超1600萬英鎊 男女單冠軍達115萬鎊 .中國網絡電視台.2012年06月27日[引用日期2012-11-30]
- 6. 乒球10大滿貫中國佔9席 張繼科最快張怡寧雙滿貫 .新浪體育[引用日期2017-11-19]
- 7. 張繼科1年3月內速成大滿貫 成為最快完成偉業者 .網易體育[引用日期2017-11-21]
- 8. 章子怡成大滿貫影后 汪峯高喊“my queen” .網易娛樂[引用日期2014-01-09]
- 9. SKT T1加冕季中賽 Faker大滿貫成就達成 .英雄聯盟官方網站.2016-05-15[引用日期2019-05-25]
- 10. 全滿貫達成! SKT季中賽奪冠歷程回顧 .英雄聯盟官方網站.2016-05-16[引用日期2019-05-25]
- 11. 大滿貫 .小雞詞典[引用日期2020-03-08]
- 12. 張繼科大滿貫路僅用445天 他還贏過哪些重要比賽 .新浪體育[引用日期2021-08-23]
- 13. 諶龍2-0李宗偉奪冠實現大滿貫 中國斬獲第23金 .新浪體育[引用日期2021-11-16]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