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源鎮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轄鎮)

鎖定
大源鎮,隸屬於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地處富陽區東部,東與靈橋鎮、蕭山區戴村鎮、樓塔鎮毗鄰,南接常綠鎮、上官鄉,西臨環山鄉,西北連接春江街道,北、東北仍與靈橋鎮接壤,距富陽城區5千米, [2]  區域總面積104.91平方千米。 [4]  截至2019年末,大源鎮户籍人口為36085人。 [4] 
清雍正元年(1723年),屬正南區大源五莊、六莊、七莊、八莊;1985年10月,由大源鄉改為大源鎮。 [2]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大源鎮下轄2個社區、15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大源村花果山路22號。 [2] 
截至2019年末,大源鎮有工業企業402個,其中規模以上3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4個。 [4] 
中文名
大源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
地理位置
富陽區東部
面    積
104.91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15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大源村花果山路22號
電話區號
0571
郵政編碼
31141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車牌代碼
浙A
人    口
36085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大源鎮歷史沿革

清雍正元年(1723年),屬正南區大源五莊、六莊、七莊、八莊;清宣統二年(1910年),屬陽平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立大源鎮。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屬大源鎮,五和、顯隆、大七鄉。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屬大源鎮、大同鄉。
1950年,大源鎮改為設大源鄉。
1955年,青山、虹赤2個鄉合併為新建鄉。
1956年3月,新關、民樂、大源3個鄉合併為大源鄉;同年10月,新關從大源鄉析出,併入大同鄉。
1958年,大源鄉改為大源公社,新建鄉與大同鄉建立大同公社。
1959年,大源公社併入太平公社,大同公社併入上官公社。
1961年,改為大源公社、大同公社。
1962年,大同公社又分設為大同、新建2個公社。
1981年11月,大同公社更名為新關公社。
1984年,恢復鄉鎮建制,設大源、新建、新關3個鄉。
1985年10月,由大源鄉改為大源鎮。
1992年,新建鄉、新關鄉併入大源鎮。 [2] 

大源鎮行政區劃

大源鎮區劃沿革

1996年,大源鎮轄永慶、春一、楊家村、望仙、潘塘、浦東、下郎、震龍、亭山、東昇、塔堰、蔣家門口、東方、宮前、金子坊、溪東、蘭莊、新關、朱家門、兆吉、莊家、覎口、駱村、秦駱、勤功、班峯、青山、居仁、菖陽、虹赤、史家、大兆、三支、嶺下34個行政村和大源社區。
2005年末,大源鎮轄大源1個居民區和永慶、春一、楊家、溪東、宮前、下郞、東方、勤功、朱家門、東昇、亭山、浦東、震龍、潘塘、青山嶺、望仙、塔堰、虹赤、班峯、居仁、金子坊、菖陽、三支、大兆、史家、嶺下、新關、莊家、兆吉、蘭莊、覎口、秦駱、駱村、蔣家門口34個行政村。
2008年,將靈橋鎮楊元坎村劃入大源鎮管轄,調整後,大源鎮轄15個行政村、1個居民區,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大源村)。
截至2011年末,大源鎮轄大源1個社區,大源、亭山、蔣家村、新關、覎口、大同、虹赤、史家、三嶺、青山、駱村、勤功、稠溪、東前、楊元坎15個行政村,共16個羣眾自治組織;下設8個居民小組、194個村民小組。 [2] 

大源鎮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大源鎮下轄2個社區、15個行政村:大源社區、東塘社區、勤功村、史家村、覎口村、楊元坎村、三嶺村、虹赤村、青山村、駱村、大同村、新關村、東前村、稠溪村、亭山村、大源村、蔣家村, [3]  鎮人民政府駐大源村花果山路22號。 [2] 

大源鎮地理環境

大源鎮位置境域

大源鎮地處富陽區東部,東與靈橋鎮、蕭山區戴村鎮、樓塔鎮毗鄰,南接常綠鎮、上官鄉,西臨環山鄉,西北連接春江街道,北、東北仍與靈橋鎮接壤,距富陽城區5千米, [2]  區域總面積104.91平方千米。 [4] 

大源鎮氣候

大源鎮地處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温16.1℃,年均降水量1462.6毫米,年日照時數1995小時,無霜期220—230天,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大源鎮自然資源

2011年,大源鎮有耕地0.9萬畝,林地12.5萬畝。 [2] 

大源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大源鎮總人口有3634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659人,城鎮化率26.6%;另有流動人口11893人。總人口中,男性18747人,佔51.6%;女性17602人,佔48.4%;14歲以下4744人,佔13.0%;15—64歲27544人,佔75.8%;65歲以上4061人,佔11.2%;以漢族為主,達36181人,佔99.5%;有侗、苗、壯、土家等13個少數民族,共168人,佔0.5%,其中侗族68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40.5%;苗族25人,佔14.9%;壯族19人,佔11.3%;土家族18人,佔10.7%。2011年,大源鎮人口出生率8.01‰,人口死亡率6.58‰,人口自然增長率1.4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46人。 [2] 
截至2019年末,大源鎮户籍人口為36085人。 [4] 

大源鎮經濟

大源鎮綜述

2011年,大源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1425元。2011年,大源鎮財政總收入2.46億元,比2010年增長18.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5億元,比2010年增長14.2%;人均財政收入6768元。 [2] 
截至2019年末,大源鎮有工業企業402個,其中規模以上3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4個。 [4] 

大源鎮農業

2011年,大源鎮農業總產值2億元,比2010年增長17.7%,農業增加值佔全鎮生產總值的5.7%。2011年,大源鎮生產糧食3835噸,其中水稻1968噸,小麥54.9噸,香薯414噸,玉米477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2000畝,產量404噸,其中油菜籽298噸;蔬菜種植面積6400畝,產量5276噸。2011年,大源鎮生豬飼養量8381頭,年末存欄1755頭;家禽飼養量10.3萬羽,上市家禽8.4萬羽;畜牧業總產值0.14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7.0%。2011年,大源鎮水果種植面積615畝,產量317噸,其中果用瓜317噸;茶葉種植面積660畝,產量39噸。2011年,大源鎮水產養殖面積24公頃,水產品產量230噸;漁業總產值138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0.7%。 [2] 

大源鎮工業

2011年,大源鎮工業總產值為110.5億元,比2010年增長1.4%,工業增加值佔全鎮生產總值的79.2%。2011年,大源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3家,實現工業增加值8.4億元,比2010年增長15.5%。 [2] 

大源鎮商貿

截至2011年末,大源鎮有商業網點1268個。2011年,大源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49億元,比2010年增長19.9%;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8972萬元,比2010年增長24.6%。2011年,大源鎮進出口總額8312.63萬美元,比2010年增長66.8%,其中出口6277.86萬美元,比2010年增長73.6%,主要產品有熱鍍鋅板、成人紙尿褲、開關插座、羽毛球拍等。 [2] 

大源鎮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大源鎮各類存款餘額為11.1億元,各項貸款餘額4.9億元。 [2] 

大源鎮社會事業

大源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源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1318人,專任教師57人;小學6所,在校生3066人,專任教師13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506人,專任教師13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大源鎮教育經費達3518萬元,比2010年增長30.4%;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121萬元,比2010年增長14.3%,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2.7%。 [2] 

大源鎮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源鎮有文化藝術團體6個,會員200個;文化專業户7個;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室15個,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藏書4.3萬冊。 [2] 

大源鎮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大源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1個,病牀34張,固定資產總值107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55人,其中執業醫師18人,執業助理醫師12人,註冊護士13人。2011年,大源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26萬人次。2011年,大源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89/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99.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8665人,參合率98.0%。 [2] 

大源鎮社會保障

2011年,大源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為21户,人數49人,支出10.1萬元,比2010年增長12.6%,月人均172元,比2010年增長21.7%;醫療救助51人次,支出28.4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11户,人數930人,支出139.6萬元,比2010年增長31.3%,月人均125元,比2010年增長26.7%;農村五保供養31人,支出24.7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64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42.2萬元;有社區服務中心15個。截至2011年末,大源鎮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6759人,參保率18.6%;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5759人,參加工傷保險8192人。 [2] 

大源鎮交通

大源鎮有長深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3.5千米,雙向6車道。截至2011年末,大源鎮有縣鄉(鎮)級公路2條,總長22.9千米。 [2] 

大源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大源鎮因有大源溪流貫穿全境而得名。 [2] 

大源鎮榮譽稱號

2021年9月,大源鎮入選“2021年全國千強鎮“。 [1] 
2021年12月,入選2021年度浙江省衞生鄉鎮名單。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