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源村

(雲南省永勝縣三川鎮下轄村)

鎖定
大源村是雲南省永勝縣三川鎮下轄村,面積18.30平方公里,有人口932人,屬於鄉村,高原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15.40℃,年降水量920.00毫米,主要產業是種植、養殖業。
中文名
大源村
行政區類別
鄉村
地理位置
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三川鎮
面    積
18.3 km²
氣候條件
高原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15.40℃,年降水量920.00毫米
人口數量
932人
主要產業
種植、養殖業

大源村村情概況

民居 民居
該村委會隸屬永勝縣三川鎮,地處三川鎮北邊,距三川鎮政府所在地25公里,到鎮政府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永勝縣50公里。東鄰永北鎮,南鄰三川鎮,西鄰光華鄉 ,北鄰寧蒗縣 。
大源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25.00公里, 國土面積18.30平方公里,海拔2400.00米,年平均氣温15.40℃,年降水量92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考煙等農作物。有耕地1390.00畝,其中人均耕地1.50畝;有林地23000.00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户220户,有鄉村人口932人,其中農業人口930人,勞動力62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90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45.4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16.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為主。

大源村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390畝(其中:水田590畝,旱地800畝),人均耕地1.5畝,主要種植玉米、蕎麥等作物;擁有林地23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1畝,主要種植蘭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60畝,其中養殖面積60畝;荒山荒地3000畝。

大源村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20户通自來水,有30户飲用井水,有170户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佔農户總數的7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50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30户(分別佔總數的23 %和14%)。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5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70畝,有效灌溉率為19%。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户71户;裝有太陽能農户1户;有1個自然村通路;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220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大源村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9.5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8萬元,佔總收入的45%;畜牧業收入66萬元,佔總收入的4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30頭,肉牛120頭,肉羊250頭);漁業收入1萬元,佔總收入的0.6%;林業收入5萬元,佔總收入的3.3%;第二、三產業收入5.55萬元,佔總收入的3.7%;工資性收入4萬元,佔總收入的2.7%。農民人均純收入111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人(佔勞動力的2%),在省內務工11人,到省外務工2人。

大源村人口衞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户220户,共鄉村人口932人,其中男性477人,女性455人。其中農業人口930人,勞動力625人。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740人,參合率8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衞生所面積為2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衞生院25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户220户,佔農户總數的100%。

大源村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小學2所,校舍建築面積1862.5平方米,擁有教師5人,在校學生102人,距離鎮中學25公里。截止2006年底,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5人,其中小學生102人,中學生33人。

大源村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粘貼公告、會議。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22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13畝,有固定資產2.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併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財務。 [1] 

大源村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烤煙,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8.00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烤煙產業。

大源村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2個,黨員總數25人,黨員中男黨員22人,女黨員3人。 團員32人。

大源村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大源村委會至今“三不通”即(水、電、路),信息閉塞,人畜飲水困難,自然資源缺泛,基礎設簿弱,人民羣眾文化素質普遍低,農業生產上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投入不夠,耕作粗放,導致未脱貧致富。。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發展烤煙、畜牧業特色產業,種植面積5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1100頭、牛1200頭、羊3000只;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2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1116元增加到1416元。。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