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浪古城遺址

鎖定
大浪古城遺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石灣鎮大浪村,佔地面積約為59000平方米,是漢代大型聚落遺址。 [2-3] 
大浪古城坐遺址落在相對平緩的河邊紅土台地上,由城壕、城牆等構成,面積約5.9萬平方米。古城發現於20世紀60年代,2002~2003年和2011~2012年曾進行兩次考古發掘,初步瞭解了城址年代和性質。2019~2021年,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再次發掘大浪古城。大浪古城北、東、南三面環繞城壕,西臨古河道,城壕與古河道相通,北、東、南三面及西面南、北兩段圍築城牆,南、北城牆居中各闢一門,形制一致。出土遺物有原始瓷器、印紋陶器、石器等。從空間位置及遺存特徵看,大浪古城與雙墳墩遺址應是同一聚落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出土遺物皆屬“米”字紋陶文化遺存。綜合歷年考古發現及歷史文獻判斷,大浪古城——雙墳墩聚落應是戰國中期浙江地區的越人南下所建的一處活動場所,連續使用到戰國晚期,為漢代合浦設郡併成為漢代“海上絲綢之路”重鎮提供了基礎。 [2-4] 
2013年5月,大浪古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大浪古城遺址
地理位置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石灣鎮大浪村
所處時代
漢朝
佔地面積
約 59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國務院
編    號
7-0394-1-394

大浪古城遺址歷史沿革

大浪古城遺址挖掘現場 大浪古城遺址挖掘現場
2002年9月,大浪古城遺址開始第一階段的考古挖掘,發掘面積76平方米,發掘點兩處。第一處在北城牆布一條33米的探溝,跨護城河、城牆和城內,其中護城河探溝的寬度為2米,其餘為1米。第二處在城內布4×4平方米的探方各一個。主要是對遺址的規模以及出土的瓦片、青花瓷片、糧壇、甕等殘件進行的考證。通過考究分析,初步認為遺址城基呈正方形,長寬均約218米。開挖後,為了保護夯土船埠遺址,當地政府還建了一個保護棚用以覆蓋保護開挖的遺址。 [2] 
2003年6月,廣西文物工作隊向外界發佈:大浪古城遺址是已發現的北海合浦第一個西漢中期前後與海上絲綢之路記載年代相吻合的大型聚落遺址。大浪古城遺址印證了文獻中對漢代合浦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記載,其城址、碼頭等遺存,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歷史見證。 [2]  [4] 
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廣西考古研究所及合浦縣博物館,對大浪古城遺址進行了挖掘,發現居址、碼頭遺蹟等,並出土了一批遺物,對城址的年代和性質有了初步認識。 [4] 
2012年,大浪古城遺址等“海上絲綢之路·北海史蹟”列入了國家文物局《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 
大浪古城城中央建築遺址局部 大浪古城城中央建築遺址局部
2019年,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遺城市會議上,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專家建議國家文物局將53處遺產點列入“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蹟”預備名單,北海的大浪古城遺址、草鞋村遺址和合浦漢墓羣位列其中。 [2] 
2019~2021年,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再次發掘大浪古城。 [3] 

大浪古城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呈四方型大浪古城分佈圖 呈四方型大浪古城分佈圖
大浪古城遺址由城址、城牆、碼頭遺址、護城河、建築遺址組成。城址基本呈正方形,邊長約218米,佔地面積約5.9萬平方米,城垣夯土最寬約15米,殘存最高約1.5米,兩面依託西門江,其中三面有護城河環繞,並與古河道相連。 [2]  [4] 
北城牆地層堆積
第1層:表土層。城牆位置為灰黃色土,頂部厚約0.1米。內外兩側的土略呈灰黑色,厚約0.2米。護城河位置的表土層下有淤積層,呈弧形分佈,可分四小層,編號為YJ1~YJ4,均為灰黑色土,從土質看,應是城牆上方水土流失所致。
第2層:近代擾亂層。紅黃色土,位於城牆的內外兩側,坡狀堆積,最厚處約1米。護城河內的堆積為灰黃色沙土雜紅土,最厚處1.1米。出土少量青花瓷片和幾何形印紋硬陶片。
第3層:分佈於城內及護城河底部。城內地層為灰褐色土,厚約0.2米。護城河底部的堆積夾雜少量淤沙和紅土,中間最厚處0.6米。出土幾何形印紋硬陶片。
TG 2北城牆剖面 TG 2北城牆剖面
第3層以下為城牆和護城河。城牆的營造方式為:先用黑色黏土在平地上築出寬14.65米、厚0.3米的牆基,黏土經拍打,緻密結實。牆基內外兩側各內收約1.5米,往上再築城牆。城牆的橫剖面呈梯形,底部寬11.75米、殘高1.4米。城牆土為純淨的黃土,局部夾雜有小河卵石,未出土遺物,偶見直徑約0.1米的夯窩。護城河的兩壁往下斜直內收,上面有較多腳窩。開口寬9.75米、底寬0.5米、中間最深處3.4米。 [4] 
建築遺蹟
規整的建築木樁柱洞 規整的建築木樁柱洞
發現柱洞48個,分佈在城中部除IT0103和IT0205之外的其餘8個探方內。柱洞平面多呈圓形,少量為橢圓形,壁直、斜直或分級內收,平底,部分用夾砂陶片或卵石墊底,有的填土中含炭屑。直徑0.16~0.51米、深0.12~0.6米。有些柱洞兩個緊靠,深度不一,或為維修加固所致。由於發掘面積有限,建築規模和形制不詳。 [4] 
碼頭遺址
碼頭位於古城的西門,在考古開挖的一個長20米、寬10米的探方內,露出了輪廓。它是一個弧形的平台,有三級台階下水,與平台台階相連的船埠,長約8米,呈弧形伸入河道最寬處5米。在船埠的背水處,有兩個相隔1米,直徑20釐米的柱洞,為固定船舶的纜樁。柱洞內保存的木屑經北京大學作碳十四年代測試,其年代與古城(漢代)年代相吻合。 [2] 

大浪古城遺址文物遺存

綜述
大浪古城遺址城址出土的完整器較少,僅發現帶短流的陶匜和一些礪石,其餘多為幾何印紋陶片。文物的年代判斷為西漢早、中期。 [2] 
陶片
大浪古城漢代城址出土的陶片及紋飾
大浪古城漢代城址出土的陶片及紋飾(1張)
陶片可辨器形有罐、匜、釜等。絕大多數為幾何形印紋硬陶,有灰色和紅褐色兩種,以灰色為主。紋飾以方框對角線紋居多,還有方格紋、席紋等。方框對角線紋由方框縱橫連接組成,有單框、雙框和四框三種,框內為交叉對角線紋。還有一種對角線交匯處為凸起的實心小方框。方格紋有粗、細之分,粗方格紋為紅色夾砂硬陶,細方格紋為泥質硬陶。席紋由較細而密集的橫、豎線交叉組成,部分和方格紋組合。此外,地表採集的一些印紋硬陶片的紋飾還有網格紋、水波紋加弦紋和複線菱格紋。少數為夾砂軟陶,易碎,有灰黑色和淡紅色兩種,素面或飾方格紋。
陶匜
大浪古城遺址出土的陶匜 大浪古城遺址出土的陶匜
陶匜,3件。幾何形印紋硬陶,灰白色胎,灰黑色陶衣。其中IT0104③∶2僅存部分口沿,餘2件均為斂口,口沿一側帶短流,腹部飾方格紋。IT0203③∶1,腹較深,上腹鼓,下腹斜直內收,平底內凹。內壁近底處有一圈水波紋,底部飾同心圓圈紋。口徑20.7、底徑14.2、高8釐米。H2∶1,淺弧腹,大平底。陶衣多已脱落。器內底部飾密集的同心圓圈紋,內壁有刻劃符號。口徑23.6釐米、底徑19.3釐米、高4.4釐米。 [4] 
礫石
礫石 礫石
礪石4件。IT0104③∶1,紫紅色砂岩。扁條形。一面磨光。長13.3釐米、寬5.9釐米、厚4.5釐米。IT0102③∶1,灰白色頁岩。扁條形,一端略寬。三面磨光。長19.8釐米、寬4.1釐米、厚3~4釐米 。IT0202③∶1,灰褐色砂岩。柱形,中部略寬,向兩端均勻變窄。通體磨光。長9.9釐米、寬2.5釐米 。IT0202③∶2,灰褐色砂岩。扁條形。一面磨光。長10.5釐米、寬2.9釐米。 [4] 

大浪古城遺址研究價值

經過文物工作者研究和測定,大浪古城遺址年代屬西漢早中期遺址,對漢代合浦郡的歷史變遷、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歷史都具有較高的考古研究價值。 [2] 

大浪古城遺址保護措施

2013年5月,大浪古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大浪古城遺址旅遊信息

大浪古城遺址地理位置

大浪古城遺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石灣鎮大浪村。

大浪古城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大浪古城遺址,路程約16.5千米,用時約33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