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流士一世

(波斯帝國第三位皇帝)

鎖定
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50年-公元前486年10月)波斯語:داریوش;希伯來語:דָּרְיָוֶשׁ;又稱大流士大帝波斯帝國第三位皇帝,出身於阿契美尼德家族支系。曾隨岡比西斯二世遠征埃及,被任命為萬人不死軍總指揮,而後借岡比西斯二世暴亡之際掌權年僅28歲登基繼位,大流士一世不僅是波斯帝國的偉大君主,同時也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在繼位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以逐個擊破的策略,先後發動十八次大戰役,剷除了八大割據勢力的首領,偌大的波斯帝國重歸一統。功成身就,躊躇滿志,並巡行各地。在巡行至一個叫貝希斯敦的小村莊時,他讓人在附近的石壁上刻上了著名的《貝希斯敦銘文》,為自己歌功頌德,以便流芳百世。他自稱“萬國之王”,後世尊稱為“鐵血大帝”。
中文名
大流士一世
外文名
Darius I
出生日期
約 公元前 550年
逝世日期
約 公元前 486年10月
職    業
波斯皇帝
主要成就
大流士改革,統一波斯帝國
信    仰
瑣羅亞斯德教
代表作品
《貝希斯敦銘文》

大流士一世人物生平

大流士一世早年經歷

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出身于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族的旁支,其父希斯塔斯帕是皇帝岡比西斯二世的堂兄弟 [1]  ,曾擔任過帕提亞地區的總督。公元前525年,岡比西斯二世率領波斯軍隊遠征埃及,並任命大流士為“萬人不死軍”總指揮。根據《貝希斯敦銘文》的記載,公元前522年3月11日,在岡比西斯埃及逗留期間,波斯國內的庇裏什瓦德地區爆發了政變,叛軍領袖高墨達以岡比西斯的弟弟巴爾迪亞之名自立為王,同時宣佈免除國內三年的賦税與兵役,並在國內進行宗教改革,摧毀了大量神廟。高墨達的舉措深得民眾支持,以至於到同年7月1日時,波斯、米底、巴比倫等地都一致擁護他。岡比西斯二世得知消息後率軍匆忙回國,卻在途經敍利亞的埃克巴坦那時暴斃身亡。 [1] 

大流士一世登基為王

岡比西斯去世後,由大流士、歐塔涅斯、音塔弗列涅、戈比亞斯、敍達爾涅斯、邁加比佐斯、阿司帕提涅斯組成的七人集團得到奴隸主貴族的支持,回國平定叛亂。同年7月10日 [2]  ,大流士率軍在米底的西迦耶胡瓦提堡殺死高墨達。
根據希羅多德撰寫的《歷史》記載,高墨達去世幾天後,大流士和同伴們探討了阿契美尼德帝國的未來:歐塔涅斯提議建立共和制國家,邁加比佐斯希望建立寡頭政治,而大流士本人則希望維持君主專制。最終,大流士以君主專制能維持強有力的集權為由説服了其他貴族,不久後便公開稱王 [1] 
大流士一世登基後,由於他極力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引發了民眾的不滿 [1]  。在此之後一年多的時間裏,巴比倫埃蘭、米底等地先後爆發起義,大流士率軍四處平叛,連續作戰十八次,並擒獲八名暴動首領,扭轉帝國瀕於瓦解的局勢。
在鞏固對佔領區的統治後,繼續向外擴張。
前518年派兵遠征印度,征服印度西北地區,建立波斯帝國第20個行省。

大流士一世遠征斯基泰

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親自率領的波斯大軍藉助埃及、希臘的工程技術和腓尼基人的船隻,構建了一座橫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巨型浮橋,征服了四分五裂的色雷斯部族,然後波斯大軍渡過多瑙河,大搖大擺地侵入了斯基泰人的土地,還準備來個破釜沉舟,拆掉浮橋。在離開亞洲之前,波斯人的盟友,希臘城邦米提列的將領科埃斯就告誡過大流士,斯基泰人居無定所、無所防守,所以在沒有捕捉到敵人的準確位置之前,就不要輕易地破釜沉舟、自絕退路。
大流士裝扮為埃及法老獻祭 大流士裝扮為埃及法老獻祭
當時的斯基泰人,是一個以東伊朗語族的王族斯基泰人為核心、由不同來源的農牧、狩獵部族組成的鬆散聯盟。聯盟中既有希臘殖民者和斯基泰人的混血後代,還有明顯與斯基泰人屬於不同人種的其他遊牧者。這些族羣在東歐大平原上除了少數木質城寨之外,多數人無城市需要防守,除了農耕的斯基泰人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外,大部分斯基泰人以農牧等方式養活自己。所以總的來看,斯基泰人的領地基本上沒有什麼需要定點防禦的目標,而東歐大平原又有充分的空間供遊牧軍隊進行戰略機動。所以王族斯基泰人等核心部族是希望堅決抵抗波斯帝國入侵的。但是其他部族卻人心不齊。這是因為農耕斯基泰人或者阿拉佐涅斯等部族都是以定居的農業為主要經濟來源,所以他們的勢力範圍比斯基泰牧民更加小、確定,這也決定他們對於外敵入侵的態度。也是因為東歐平原上無險可守,所以他們會更加審慎地制定對外的外交政策。一些斯基泰人的周邊盟友認為,由於波斯人曾經和斯基泰人的近親馬薩格泰人廝殺,波斯王居魯士被陣斬,因此雙方是不死不休的關係。無法從自己周邊的斯基泰同胞和色雷斯小國那裏獲得期待中的外援,於是斯基泰人提前清空了自己的國土,組織軍民撤出領土,準備以焦土戰術迫使波斯人屈服。而且斯基泰人和早期波斯人類似,可以全民皆兵,比如薩烏洛馬泰人的女性也會騎馬征戰。
在自然地理方面,斯基泰人國土所在的東歐大平原河流交錯,而且由於這裏的温帶森林草原氣候,所以東歐草原的河流流量非常穩定,常年有足夠的水流,既有利於耕牧,也很有利於守衞者依託河流設防。
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
在軍力上,斯基泰人將大軍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斯基泰國王塔克薩吉斯指揮、與波斯人的主力保持一天的騎行距離,另一部分由斯科帕西斯指揮,負責威脅波斯人的側翼,防止波斯人找到他們向北撤退的老弱輜重。這一做法像極了漢匈漠北之戰中匈奴人的“居幕北、以為漢軍不能至”的做法非常類似。同時這路人馬負責伺機包抄波斯人的後路。前一支軍隊保持着非接觸戰術,在正式開戰之前避免與波斯大軍接戰,以這種且戰且退的方式,將大流士的主力一直引過南俄草原。在戰役的第一時間段裏,波斯人的步騎兵部隊攜帶者輜重,在被斯基泰人清空的領土上穿行追擊,處於相對被動、缺衣少食的狀態,而且沒有捕捉到任何非戰鬥人員以及民用建築物。全軍等於是撲了一場空,除了一路上焚燬了定居的布尼迪部落的木頭城寨之外,波斯軍隊一無所獲。
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
在貓鼠競賽的遊戲中,兩隻大軍一前一後地追擊和引誘着彼此,直到當代的亞速海以北地區。大流士在那裏修建了8座要塞,希望以此釘住斯基泰人前來圍攻,進而趁機與之決戰,但是斯基泰人並沒有上當,反而帶着軍隊向着東方穿越荒漠,回到了之前經過的地區,而波斯人則暫時丟失了斯基泰人的行蹤。這一目的不僅僅是通過行軍消耗波斯人的後勤和體力,也是為了下一步的安排。於是大流士半途而廢地放棄了修建一半的要塞,轉頭追擊斯基泰人。
於是斯基泰人按照君主的計劃,將波斯軍隊引入了那些中立國、也就是斯基泰人的兄弟部族的領地內。波斯人冒失的入侵引發了中立原住民的強烈抵制和兼併清野,這導致波斯大軍更加孤立;而且斯基泰人還有效阻止了波斯人獲得足夠的給養,讓波斯大軍的機動性和行動能力大為減弱。
鑑於給養越來越少、戰馬的體力越來越弱,而且士氣低迷,於是大流士決定採用約戰的形式邀請斯基泰人前來交鋒。他表示要麼開戰、要麼就將水與土獻上來,不要選擇逃跑。而斯基泰國王伊丹塔爾蘇斯的回覆是:因為我們的國土沒有任何城鎮和農田、建築物,大車是我們的家和營地,所以我們不用守衞任何固定目標,就可以自由移動。所以沒有人逃跑,大家僅僅是在自由移動。除非是波斯人挖了斯基泰人的祖墳,他們才會前來正面迎戰。而此時斯基泰人的祖墳遠在戰場之外,讓波斯人回去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他還警告波斯人不要以斯基泰人的主人自居,否則“他們會後悔的”。在看準時機之後斯基泰國王們將波斯人的書信公之於眾,向部眾宣佈:大流士將他們視為奴隸,以此激發全體男女戰士的公憤。於是在一次次追殺和迂迴之後,斯基泰人終於掉轉頭來,在伊斯特河畔正面迎戰波斯人。
在兵種構成上,斯基泰人以部落自由民作為騎射手、貴族作為重騎兵。騎射手們只有皮毛或者輕裝鎧甲,帶着尖頂氈帽,使用西格瑪型的複合弓。這種武器的射程很遠,有效射程為50-100米,而且還有針對鎧甲、胸甲、頭盔等不同防護裝備的特質箭頭。在中亞的斯基泰墓葬中,經常可以發現深入脊背或者頭骨的箭頭;此外,長1.7-1.8米的短矛也是斯基泰人使用的投擲武器。而斯基泰人的重騎兵是世界上最早裝備全身護甲和馬甲的戰士。這些人的護甲主要是魚鱗甲,在軟皮革上鑲嵌銅片或者鐵片,頭盔主要是本民族的庫班式頭盔或者希臘式的卡爾西斯式、柯林斯式、阿提卡式、弗裏幾亞式的頭盔,能有效地保護戰士的頭部或者面部。作為第一代遊牧霸主,斯基泰人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正面衝鋒+兩翼包抄戰術的民族。斯基泰騎兵並非不能正面作戰,而是為了找準最能減少傷亡的時間大舉出擊,從而取得最大的戰果。
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
而波斯人帶來的混合大軍中,有米底人提供的騎兵,斯基泰人統治了米底70年之久,所以米底人也有着斯基泰式的騎兵部隊。波斯主力大軍還是手持大柳條盾牌的步兵、少數手持8字形盾牌、在罩袍下穿着鱗片甲、帶着尖頂頭盔的精鋭重步兵,以及大部分使用弓箭、釘錘和科帕斯彎刀作戰的輕步兵。這些人主要依賴步兵列陣而戰。
大流士埃及銘文雕像 大流士埃及銘文雕像
波斯人本來就後勤不足、給養堪憂,而斯基泰人還故意趁着波斯人每天吃飯的時間大舉出擊,在敵人缺乏準備的情況下,在野戰和夜戰中一次次地擊敗波斯人的騎兵部隊,讓波斯人叫苦不迭。在野戰中,斯基泰人以輕騎兵射箭引誘對手進入包圍圈,然後突然以披甲持矛的重騎兵殺出陣線,將波斯人捅落馬下。在波斯騎兵逃回自己的陣型之後,斯基泰人也絕不戀戰。而是耐心等待下一次交戰的機會,從容找到機會殺死更多的敵人。不追擊不衝擊步兵軍陣,則是為了讓逃回去的波斯騎兵將恐懼心理傳給營地中的波斯人,利用恐懼的大眾心理進一步削弱敵人的戰鬥力。
此外在夜襲戰中,斯基泰人經常發出令人恐懼的戰吼。在外形上,他們不僅進行各種猛獸圖形的紋身,而且面部猙獰。這是因為斯基泰國王與酋長去世之後,所有人都要劃傷前額、鼻尖、手臂,讓血與淚一起流下。斯基泰人相信靈魂流淌在血液之中,所以會這麼做。而這一做法,會不斷的影響之後的遊牧霸主們。傷痕累累的長相,無疑加劇了敵人的畏懼心理。
為了防止出現狗急跳牆、魚死網破的情況,斯基泰人還故意留下一些牛羊給波斯人吃,讓他們處於擔驚受怕但不至於死戰到底的狀態之下,這一做法非常類似於兵法裏“圍師必闕”的原則;最後,善於洞察人心的斯基泰人還大力鼓動自己的貿易伙伴、為波斯人把守海峽浮橋的希臘人叛變:告訴他們波斯人已經困在草原上、有去無回了,以此切斷大流士的回家之路。
在與波斯人開戰之前、鎮壓奴隸起義的過程中,斯基泰人與起義的奴隸們苦戰,相持不下,但是當斯基泰人舉起鞭子、恐嚇奴隸戰士的時候,奴隸們迅速老實了下來,他們放棄了抵抗,因為主人們揮舞鞭子的動作提醒了他們的出身。希羅多德在《歷史》中採納這個故事,主要是為了體現他的核心觀點之一:不論種族或者出身,人都是習俗的奴隸。但是這也從側面體現了斯基泰人善於洞察人性的狡黠一面。
最後,面對這樣恐嚇過之後的敵人,斯基泰人表現出了戰術上重視和戰略上的輕視。在與波斯大軍對陣時,前排的戰士們故意去追逐一隻野兔,併發出狂熱的戰吼以及呼號聲,完全不將波斯人放在眼裏,表示了自己對於對手的最大輕視。
在斯基泰人圍而不殲、瓦解士氣的多維度策略打擊下,波斯大軍的大部分人馬喪失了鬥志,而且因為口糧缺乏,他們處於半死不活、有氣無力的狀態。最後大流士在參謀的建議下,被迫以空城計虛張聲勢、金蟬脱殼,最後全身而退。由於斯基泰人沒有見過驢子,所以波斯人放出騾子去恐嚇斯基泰人的戰馬,與此同時,他們還大張聲勢、大張旗鼓,將軍隊的營火徹夜點亮,表示自己即將大舉出擊,讓斯基泰人感到緊張,但是大流士連夜帶着精壯戰士逃離營地,回到了亞歐之間的浮橋處。最後得以全身而退,從希臘同盟軍把守的浮橋上撤回亞洲,把軍中的老弱病殘留給了斯基泰人當做俘虜。

大流士一世希波戰爭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派馬多尼烏斯率海軍出征希臘,中途在阿託斯海角遇大風暴,艦隊遭受極大損失。
大流士統治波斯帝國37年,他晚年逐年變得固執昏庸。
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
公元前490年,大流士一世又派老將達提斯和阿塔非尼斯率軍二萬餘人橫渡愛琴海,攻佔並破壞埃雷特里亞城,繼而南進,在距雅典城東北40千米的馬拉松平原登陸。雅典將軍米太亞得率雅典步兵1萬和普加提亞援軍1000人,在馬拉松一舉擊敗兵力佔優勢的波斯軍,增強了希臘人反抗波斯侵略的必勝信心。馬拉松之戰後,雙方積極擴軍備戰。
公元前486年,埃及爆發起義,大流士前往鎮壓,未及完成即死去。他的兒子薛西斯鎮壓起義後繼續了對希臘城邦的戰爭,同樣無功而歸,徒然損耗了波斯的國力。大流士一生的事業因為晚年的兩次失利留下了遺憾。不過,由於大流士發動的希波戰爭,使得希臘各城邦進入了戰爭狀態,備戰從此成為各城邦的主要職能,在沒有波斯人入侵的時候,希臘城邦之間就混戰起來,最終導致了古希臘文明的衰落,這也是大流士帶給歷史的影響。 [3] 

大流士一世為政舉措

大流士一世軍事方面

波斯帝國全盛時期的疆域 波斯帝國全盛時期的疆域
大流士一世統治波斯期間,對內鎮壓了米底、埃及巴比倫亞述等地的叛亂;對外,他在公元前517年將印度河流域納入波斯版圖,公元前513年,又進一步控制了黑海海峽和色雷斯一帶,前鋒直指希臘諸城邦。成為第一個向歐洲擴張的東方君主。
當時,波斯帝國的疆域西至埃及,東括印度,南達波斯灣阿拉伯半島,北到裏海黑海一帶。這是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帝國,在世界五大文明發源地中,已征服了其中三個,逼近了第四個。風格各異的眾多文明第一次聯合在同一個國家、同一個君主的統治之下,大大加深了相互的交流和滲透,但也給原來簡單的波斯統治制度帶來了眾多問題和挑戰。
大流士自任軍隊最高統帥,將全國劃分為若干軍區,軍區下轄若干行省,各行省駐軍不受行省總督節制,由軍區的軍事長官統一指揮;軍隊編成萬人不死軍、千人團、百人團、十人隊四級,以波斯人為核心組成步兵和騎兵。波斯的陸軍所向無敵,裝備精良。他們創造的步兵配合騎兵交替作戰的戰法,在當時的大陸上是最先進的。波斯的工匠更是名滿天下,巧奪天工,其中以武器製造最為驚人。同時,波斯不但有強大的陸軍,還有腓尼基水手為骨幹編成的強大艦隊,擁有的艦隻數量大約在600至1000艘之間。

大流士一世統治手法

大流士承繼了居魯士的傳統,讓各被征服地區在承認波斯皇帝最高統治的基礎上,維持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即“大一統,小自治”。他開創了行省制,將全國分成20多個行省,行省的總督由皇帝直接任命,通常由波斯貴族擔任,而非波斯的本地貴族也可在行省中擔任要務。在軍事方面,大流士將全國分成五大軍區,軍區長官直接對皇帝負責。帝國實行義務兵役制,軍隊分為負責保護王室的近衞軍、負責全國防務的常備軍和負責各地駐防的地方部隊,前兩者由波斯人和米底人組成,地方部隊則由各地方民族組成。皇帝還擁有一支“萬人不死隊”,是全國最精鋭的部隊,人員出現空缺時迅速補足,始終保持一萬人的規模。行省長官和軍區長官互不統屬,軍政分權。 [4] 

大流士一世法律方面

大流士強化了“國王的意志和命令就是法律”的東方君主制傳統,設立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波斯法律主要由過去的部落習慣法演變而來。但允許各自治地方不同法律傳統的存在,埃及的法律沒有多大變化,巴比倫和猶太地區分別保留了《漢謨拉比法典》和《摩西五經》的法律內容。 [3-4] 

大流士一世賦税方面

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
波斯人享有部分特權,只交實物税,不需交納貨幣税。而其他地區的實物税的內容則視其特點而定,如埃及偏重於糧食,亞美尼亞要交納馬匹,米底交納羊,印度河地區交納象牙等,這正是大流士所津津樂道的,波斯帝國地大物博的體現。在貨幣方面,大流士規定帝國流通三種合法鑄幣,金幣只能由中央鑄造,各行省可鑄造銀幣,各自治市可鑄造銅幣。金幣流通全國,銀幣和銅幣在一定地區內流行。大流士還以兩河流域的度量衡為基礎,統一了全國的度量衡制度。 [3-4] 

大流士一世交通方面

大流士時代修建了貫通全國主要地區的交通網絡,稱為“御道”。沿途設置許多驛站和旅店。據説這最初是大流士為滿足其儘快吃到愛琴海鮮魚的願望而設立的,但對於全國經濟卻是意義重大。由於交通發達,沿途又有驛站接濟和士兵保護,全國的貿易迅速發展起來。通了御道之後,從小亞細亞海岸到首都只需要3天時間,在張騫通西域之後,這條大道便成了絲綢之路的西段。他執行促進帝國海上商貿的政策,開闢海上航路,派艦隊探索印度洋,打通從印度河口到埃及的海上航線,還開通了從尼羅河蘇伊士的運河。他是第一個將印度洋和大西洋兩大水系聯為一體的君主。 [4] 

大流士一世宗教方面

大流士的時代,瑣羅亞斯德教迎來了它歷史上第一個黃金時期。其創立者瑣羅亞斯德是一個謎一般的人物,關於他的生活年代和他如何獲得真知仍有多種説法。瑣羅亞斯德教教義集中在其經典《阿維斯陀》中,教義的核心是善惡二元論,善神(光明之神)馬茲達和惡神(黑暗之神)阿赫裏·曼長期對立和鬥爭,在不停的對抗中此起彼伏,最終善必然戰勝惡。火是善神的標誌,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徵,必須堅持對火的崇拜。信徒必須堅持“三善原則”,即善思、善言和善行,死後靈魂才能獲得拯救升入天堂。大流士時代之前,瑣羅亞斯德教已在波斯和米底得到廣泛的傳播。大流士是個堅定的瑣羅亞斯德教信徒,在他的倡導下,光明之神隨着波斯疆域的擴大而不斷向更遠的地區傳播他的威力。不過,大流士並沒有去做宗教迫害之類的蠢事,在他的國土之內,各地區的神仍安詳地在各自的地盤上傳播自己的福音。 [4] 

大流士一世政治改革

公元前522—前485年大流士為鞏固波斯人統治和自己的專制政權而採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內容有確立君主專制,將全帝國分為20個行省和五大軍區,整頓軍隊,聯合各被征服地的統治階級,統一幣制,修建驛道,將瑣羅亞斯德教定為國教。其中着力整頓了賦税,規定每省應納税額,由包税人徵收,每年可得税銀1.456萬塔蘭特(每塔蘭特為30.3公斤)。波斯帝國能存在兩個世紀,與大流士改革有重要關係。
具體説,大流士改革分以下幾項:
A.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採取軍政分權制度,大流士劃全國為23個行省,每省設立總督(負責管理行政、司法和賦税)、將軍(負責統領駐軍)和收税官(負責徵收賦税)各一人,三權分立,互相牽制,彼此監督,各自向皇帝彙報工作。而且,在大權集中歸屬中央的原則下,地方上也可以採取一定程度上的自治政策。為根除地方腐敗勢力,大流士給三位行省高官各派一名副手追隨左右,名為輔佐工作,實為國王的密探
大流士一世(前558~前486) 大流士一世(前558~前486)
B.參照《漢謨拉比法典》,頒佈了一套新的法典,還在中央設立最高法院,與各地方設置地方法院。
C.效法亞述,進行軍事改革。包括建立“不死隊”;把全國分為5個軍區,以便於管理;嚴格規定每省駐防軍的規模;皇帝是最高軍事統帥,軍隊由波斯貴族領導;在腓尼基人的協助下建立海軍;每年進行軍隊檢閲。(軍區就好比唐朝前期的節度使或都護。)
D.重新規定各省的賦税,並採取包税制度。而波斯帝國徵税權通常包租給富商們,帝國內部的階級矛盾卻日益嚴重。(很像中國歷史上的元朝。)
E.修築驛道,開鑿運河。驛道的修築有利於軍隊的機動性,更促進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使相異的差距日益縮小;而運河也有利於北非和西亞的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正如中國秦統一之後。)
F.統一貨幣和度量衡。(也如秦的統一。)
大流士楔形銘文 大流士楔形銘文
G.為利用宗教鞏固帝國統治,奉瑣羅亞斯德教(即祆教,也稱拜火教)為國教。
經過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波斯帝國進入穩定發展的階段,而隨着國力增強,大流士開始把目光轉向對外擴張上。 [5] 

大流士一世軼事典故

波斯帝國遺址 波斯帝國遺址
大流士一世在吃喝上有兩個嗜好,一是他只喝故鄉蘇薩的河水,所以每天都要派人把水從蘇薩運到帝都;另一個是他喜歡愛琴海的鮮魚,動用驛站傳送,以至於希臘人驚歎道:“大流士一世住在巴比倫,卻能吃上愛琴海的鮮魚。”

大流士一世文物遺產

大流士接受貢品的浮雕 大流士接受貢品的浮雕
這是波斯波利斯的國庫中的一幅浮雕,描繪的是正在接受貢品的大流士一世。注意國王的香爐和進貢者表示敬意的姿勢。大流士手持的權杖和荷花是他王權的象徵。他的兒子和繼承人薛西斯一世站在他的身後。

大流士一世歷史評價

大流士一世的碑文 大流士一世的碑文
公元前520年,在克爾曼沙阿以東的貝希斯敦村的懸崖峭壁上,用波斯、埃蘭巴比倫三種文字刻石記載他的十九戰、俘九王的功績。大流士一世確立了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在被征服地區普遍置省,每省設總督、將軍和司税收的大員各一人,各大員直屬國王。另置欽使,即所謂國王耳目,巡行各地,使中央得以有效地控制地方。他制定法律,頒行帝國各地。定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但對被征服地區人民的宗教和習俗則採取寬容政策。還實施税制改革;統一度量衡和幣制;修築道路,形成驛路網;開闢從印度河到埃及的航路,開鑿尼羅河支流到紅海的運河,以發展貿易。
作為一個文治武功都很出色的帝王,大流士不是歷史上第一位所向無敵的征服者,但他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統治者。他的全部政策的着力點就是將廣大土地上風采各異的諸文化納入一個有效運轉的系統,他對各被征服文明的同化是漸進而有力的。中東的政治版圖詭譎多變,但大流士留下的遺產始終不乏繼承者。
之所以對大流士一士評價如此之高,原因是波斯帝國對世界歷史的影響更多在於它的制度而不是它的疆域。波斯帝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具有世界意義的大帝國,如何統治這樣一個大國,前代沒有經驗,全靠自己摸索。大流士以“大統一,小自治”的原則為宗旨,使這個帝國長期延續。他所建立的具有開創性的制度,如行省制、軍區制、貨幣税收制度等,深刻地影響了後來的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塞琉古帝國(波斯塞琉古王朝)、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世界性大帝國。他建立的發達的水陸交通制度,大大加強了古代諸文明之間的交流,使世界的聯繫更緊密了。大流士一世不愧為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的帝王。 [3] 

大流士一世經典名言

  1. 這是波斯帝國的土地,是阿胡拉·瑪茲達神,所賜給我的一塊吉祥的大地,有奔放的好馬,勇猛無敵的好男人,繼承神的恩典和個人品格,我不懼怕任何敵人
  2. 祈求諸神的保佑,庇護這個國家及這片土地不受仇恨、敵人、謊言和乾旱之害,沒有壞年成、沒有仇恨、 沒有敵人,沒有謊言侵擾它
  3. “我,大流士,乃波斯之王,諸省之王,偉大的王,萬邦之王,萬國之王,……”(這是大流士在平定波斯帝國 各地割據力量之後,志得意滿而刻在石壁上的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