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沙錐

鎖定
大沙錐(學名:Gallinago megala)是鷸科沙錐屬的鳥類,小型涉禽,體長26-29釐米,外形很像針尾沙錐,但體型較大,嘴和尾較長。上體絨黑色,雜有棕白色和紅棕色斑紋;下體白色,兩側具黑褐色橫斑。外側尾羽窄而短小,站立時尾遠遠超過翅尖,飛翔時腳露出尾外很少,翼下較暗,具密集的黑褐色斑點。 [1] 
繁殖季節主要棲息於針葉林或落葉闊葉林中的河谷、草地和沼澤地帶。非繁殖期則主要棲息於開闊的湖泊、河流、水塘、蘆葦沼澤和水稻田地帶。主要以昆蟲、昆蟲幼蟲、環節動物、蚯蚓、甲殼類等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1] 
分佈於澳大利亞、文萊、 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朝鮮、韓國、馬來西亞、緬甸、巴布亞新幾內亞、菲律賓、俄羅斯聯邦(東亞俄羅斯)、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和東帝汶。 [2] 
中文學名
大沙錐
拉丁學名
Gallinago megal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鴴形目
鷸科
沙錐屬
大沙錐
亞    種
無亞種 [4] 
命名者及年代
Swinhoe,1861年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大沙錐形態特徵

大沙錐圖冊圖片
大沙錐圖冊圖片(11張)
大沙錐上體黑褐色,雜以棕黃色縱紋和紅棕色橫斑與斑紋。頭頂中尖具蒼白色縱紋,從嘴基直達枕部,枕後轉為淡紅棕色。白色中央冠紋兩側為絨黑色,具細小的淡紅棕色斑點。眉紋蒼白色,眼先污白色,具兩條黑褐色縱紋,一條從嘴基直到眼,另一條在眼下方。眼後綴有紅棕色。後頸雜有淡黃棕色和白色。肩、背、三級飛羽、翅上大覆羽和中覆羽具黃棕白色羽緣和紅棕色橫斑與斜紋。在背形成四道縱形帶斑。初級飛羽次級飛羽和初級覆羽暗灰褐色。初級覆羽和次級飛羽端部微白色。尾羽18至26枚,多為20枚。中央尾羽基部黑褐色,末端慄紅色,端緣淡黃白色。其間有一灰褐色橫斑,將寬的慄紅色近端斑和窄的淡黃白色羽端分隔開。外側尾羽暗灰褐色,綴白色斑點,內側具白色斑緣。外側6對尾羽窄而硬,也較中央尾羽短,其寬度僅2-4毫米。下體近白色。喉、胸和兩脅綴土黃白色,喉和上胸綴灰棕色和黑褐色斑,兩脅白色,綴黑褐色橫斑;頦和腹白色。腋羽和翅下覆羽也為白色,具黑褐色橫斑。 [1] 
幼鳥和成鳥相似,但翅上覆羽和三級飛羽具皮黃白色羽緣。 [1] 
大小量度為:體重♂136-164克,♀112-124克;體長♂263-290毫米,♀260-288毫米;嘴峯♂60-69毫米,♀62-72毫米;♂130-144毫米,♀133-141毫米;尾♂50-65毫米,♀51-61毫米;跗蹠♂31-34毫米,♀31-34毫米。(注:雄性♂;雌性♀) [1] 

大沙錐近種區別

針尾沙錐 針尾沙錐
針尾沙錐體形較小,嘴和尾亦較短,外側尾羽更窄小,站立時尾僅及翅尖,或略超過,飛翔時腳露出尾羽甚長;驚飛時大沙錐多成直線飛行,而針尾沙錐多成"S"形或鋸齒狀曲折飛行。 [1] 
扇尾沙錐 扇尾沙錐
扇尾沙錐外形和大沙錐也很相似,但扇尾沙錐嘴基眉紋較窄,外側尾羽較寬,次級飛羽末端有顯著的白色羽緣,翼下覆羽較白,黑褐色橫斑較少,驚飛時多呈成鋸齒狀曲折飛行,而大沙錐多成直線飛行,野外亦容易區別。 [1] 

大沙錐棲息環境

大沙錐繁殖季節主要棲息於針葉林或落葉闊葉林中的河谷、草地和沼澤地帶。非繁殖期則主要棲息於開闊的湖泊、河流、水塘、蘆葦沼澤和水稻田地帶。 [1] 

大沙錐生活習性

常單獨、成對或成小羣活動。活動主要在晚上、黎明和黃昏,白天多匿藏在草叢和蘆葦叢中,直到危險臨近時才突然衝出和飛起。飛行快而敏捷,通常呈直線飛行,很少在飛行中疾速轉彎。 [1] 
主要以昆蟲、昆蟲幼蟲、環節動物、蚯蚓、甲殼類等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常在黃昏和晚上覓食。覓食時常將細長而易彎曲的長嘴插入泥地中搜覓食物。有時也直接在地面啄食。 [1] 

大沙錐分佈範圍

原產地:澳大利亞、文萊、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朝鮮、韓國、馬來西亞、緬甸、巴布亞新幾內亞、菲律賓、俄羅斯聯邦(東亞俄羅斯)、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和東帝汶。 [2] 
遊蕩:以色列、馬爾代夫和尼泊爾。 [2] 

大沙錐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5-7月。繁殖期間雄鳥要進行空中求偶飛行表演。此時雄鳥飛得很高,在高空來回盤旋飛翔,然後突然將兩翅一收,尾呈扇形展開,從高空突然急劇垂直衝下,使尾羽和空氣摩擦發出一種特有的聲音。營巢於開闊森林中的草地、河谷、蘆葦沼澤和林間空地上,也常在林緣草地、沼澤和開闊平原上的水域附近營巢。通常置巢於草叢、灌木或蘆葦叢下乾燥地上和土堆上。巢甚簡陋,主要為一淺坑,內墊以枯草和落葉。每窩產卵4卵。偶爾少至2枚和多至5枚。卵為鈍卵圓形,顏色為乳黃色、污白色或淡綠色。被有褐色或赤褐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密。卵的大小為40-43毫米×28.5-32毫米。 [5] 

大沙錐保護現狀

大沙錐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 3.1——無危(LC)。 [2]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6] 

大沙錐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