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比武

鎖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64年開展的羣眾性練兵比武活動。目的是推動全軍訓練,提高訓練質量,增強部隊戰鬥力。
中文名
大比武
外文名
Extensive Competition of Military Skills,1964
實行時間
1964年
所屬學科
軍事
適用範圍
軍事工作
1964年初,為了落實中央軍事委員會關於在全軍掀起學習郭興福教學法的號召,中央軍委秘書長、總參謀長羅瑞卿在南京主持召開全軍學習郭興福和推廣郭興福式教學方法現場會,要求各軍區、軍種、 兵種、院校和各行各業都要培養出自己的“郭興福”式教練員,把軍事訓練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並提出舉行全軍比武的建議,中央軍委批准了這一建議。同年4月,成立全軍比武籌備委員會,下達《中國人民解放軍1964年比武大會若干問題的規定》,明確了比武的目的、規模、內容、項目、評選原則和獎勵辦法等。各部隊自下而上地層層比武,選拔參加全軍比武的集體和個人代表。6~8月,全軍大比武分18個區進行(海軍部隊在12月)。參加比武和表演的部隊、民兵共13 700餘人,參觀比武的幹部87 000餘人。每個區比武時間一般為1~2周。比武多數為班以下課目,按晝間課目和夜間課目進行,內容以技術為主,戰術為輔。參加個人項目比武的有2843人次,分隊項目比武的有1420個單位。獲個人獎的有2257人,獲分隊集體獎的有1212個單位。
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全軍大比武十分關懷。6月15、16日,毛澤東、劉少奇、董必武、朱德、周恩來、鄧小平、賀龍、陳毅、葉劍英、羅瑞卿等觀看了北京、濟南部隊和民兵“尖子”的表演,給予高度評價,進一步推動了全軍“比、學、趕、幫、超”的羣眾性練兵活動。
通過比武,交流經驗,發現典型,樹立標兵,對部隊訓練起到了示範和推動作用。各行各業湧現出許多尖子個人和單位,許多訓練課目達到或超過規定的優秀標準。大比武還有力地推動了軍事訓練工作的深入發展,帶動了羣眾性的研究技術難點、革新訓練器材的活動,對提高部隊軍事素質起了很大作用。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