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橋

(何建明創作紀實文學)

鎖定
《大橋》是當代作家何建明創作的紀實文學,首次出版於2019年4月。
《大橋》採取紀實手法,聚焦“世界級工程、國家之重器”港珠澳大橋核心控制性工程——島隧工程建設中的種種困難與曲折,以及建設者們憑藉勇氣和智慧克服困難最終達成目標的艱難歷程,展示了新一代橋樑建設者廣闊的胸懷和嶄新的精神面貌,是一部文學名家講述當代中國故事,向共和國70週年獻禮的重要著作。 [1] 
作品名稱
大橋
作    者
何建明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紀實文學
首版時間
2019年4月
字    數
312千字

大橋內容簡介

《大橋》以非虛構寫作手法和現場採寫的第一手資料,帶讀者走進港珠澳大橋以及創建它的中國工程師和工人們,為讀者揭秘這座“海上長城”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島隧工程——地標性建築東、西人工島和世界上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是如何建成的。 [2] 

大橋作品目錄

序曲三幕
第一章
酬志伶仃洋
第九章
第一次“深海接吻”的滋味
第二章
林鳴一絕:定海神針
第十章
窗口、心口,與大攤的血……
第三章
東島、西島,一年與三年之差僅是時間嗎?
第十一章
海之難,誰之錯?
第四章
10個億,牽出一頭“金牛”
第十二章
颱風無情亦有情
第五章
這裏也有“你死我活”
第十三章
千人走鋼絲與海底繡花
第六章
心血孕育“海底航母”——沉管
第十四章
讓全體落淚的E15
第七章
剛柔中間方為道
第十五章
完美的最終接頭
第八章
嬌“閨”如何待“嫁”?
第十六章
將深情留在蔚藍的大海上 [2] 

大橋創作背景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這不是一座普通的大橋,而被稱為“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整個工程的核心與難點在於中間一段6.7公里長的海底隧道,以及深海之中連通海底隧道的兩個人工島。港珠澳大橋的建成,歷經艱辛,被譽為“新的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在《大橋》中,中國作協副主席、報告文學作家何建明通過多次實地採訪,揭秘了這座“海上之城”如何建成的。 [3] 

大橋作品鑑賞

大橋主題思想

《大橋》的主題很鮮明,情感很飽滿,理直氣壯地把林鳴和他們團隊當作當今時代、國家的英雄來描寫、來表現。當今時代的傳奇,就是這些具有英雄氣質的人們所創造的;當今時代的精神,就是這些具有英雄氣質的人們支撐起來的。事實上,《大橋》把這些具有英雄氣質、英雄品格的建橋工程師們寫得很真實、很可愛。這些專業人士其實都是普通人,可是,當他們被集合在大橋的核心部位“島隧工程”的時候,就變成一個堅強的集體,就特別有力量,特別有智慧,特別能戰鬥,就是一個英雄的團隊。值得一提的是,作品重點突出了這個英雄團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傳統精神,深化了人們對中國造橋人故事的認識與理解。作品寫林鳴團隊在“島隧工程”的各個階段,與外國公司鬥智鬥勇,在談判中獲得主動的故事,讀來十分感人。作品想通過林鳴團隊的精神告訴讀者:“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中國傳統,任何時候都不能丟。革命時期是這樣,和平建設時期仍然是這樣。特別在當代,更是走向世界的中國人破解困局、爭取勝利的法寶。 [4] 

大橋藝術特色

簡潔語言
《大橋》用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港珠澳大橋與“島隧工程”的規模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大橋長55公里,用去鋼鐵達42萬噸,相當於60座埃菲爾鐵塔的用鋼量。海中主體橋樑被分成478個單元,平均每個單元重量超過2000噸,完全是工廠化製造和大型設備化海上安裝。這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裝配式鋼構橋,而最艱鉅的大橋工程部分,即林鳴負責的海底隧道——要在幾十米深的海底進行釐米級誤差的隧道沉管安裝,故此也是世界級難題。33節沉管中的每一節沉管內,都是複雜無比的航母級技術,再將每節重約8噸的33節沉管在海底無縫銜接起來,確保滴水不漏且保持120年壽命”。質樸無華的敍述,卻直觀地把工程的艱難和氛圍的嚴峻擺到讀者面前,讓人們隱隱感到,承擔這樣艱鉅工程的,一定是一羣了不起的建設者。 [4] 
人物形象
林鳴是《大橋》着力描寫的人物,是中國建橋人羣像的一個代表。為了這座大橋的建成,他把自己10多年最好的年華都奉獻出來了。這期間,他參加了國家好幾座大橋的建設,承擔繁重的領導工作,有意識地積累着實踐經驗,提高解決各種複雜困難的能力。然而,面對港珠澳大橋的“島隧工程”,他和他的團隊深知,過去積累下來的經驗在這項工程面前顯得捉襟見肘。向世界第一流的公司求助?一談判,人家拿着先進技術坐地起價,不出高價就不給。這讓林鳴徹底明白:中國人的事情説到底只有中國人自己來辦,只有我們長志氣,不低頭,別人才會和你合作,才能找到我們需要的合作者。林鳴帶着團隊克服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開始了“島隧工程”的探索,也開始了他們艱難的建橋歷程。從這裏開始,讀者可以看到,林鳴的形象以及他的團隊的羣像,一點一滴清晰起來、鮮活起來、豐滿起來,展現了新一代中國造橋工程師們的時代風采,也展現了中國人發奮圖強的攻堅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更由此折射出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的世界形象。 [4] 
敍事特色
《大橋》最為華彩的章節,是正面描寫工程施工部分,是由主人公林鳴組織指揮的施工現場。那些驚心動魄的海上作業現場描寫,更顯示出作者駕馭文字的功力。如寫整整用了100個小時的第一次沉管作業過程,讓人讀來會感到一陣陣的揪心。要把180米長、8噸重的沉管運到現場,放入地勢不平、滿是爛泥的海中,稍有不慎,就會失敗。事實上,工程師專家和工人們是經過失敗、第三次才完成作業的。海洋氣候變化,海底泥沙變動,都直接影響到沉管的安裝。還比如寫“最終接頭”,作者有一個生動比喻:“如果把連接起來的33節沉管比作我們身上的腰帶的話,那麼最終接頭就像最後裝嵌在腰帶上的皮帶扣。大海深處的隧道無論長度幾何,由多少沉管連接而成,沒有這最終接頭,也就沒有海底隧道一説。”很通俗地講清楚了最終接頭的重要性。這種精彩的場景描寫,在作品中多次出現,形成《大橋》的敍述特色。 [4] 

大橋作品影響

2019年6月,《大橋》被確定為2019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 [5] 
2019年12月27日,《大橋》入選《作家文摘》2019年十大非虛構好書。 [6] 
2020年5月,《大橋》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2020年農家書屋重點出版物推薦目錄》。 [7] 

大橋作品評價

《大橋》成功創造了一大批為民族、為國家無私奉獻的中國造橋人的英雄形象,再次把中國報告文學創作推向時代精神的思想高地。作家獨家記錄和展示了這些建橋人的心路與精神,提煉出這座偉大橋樑生命與靈魂所在,從而更深刻地揭示出這座世界最難建又最美麗的大橋之所以能夠聳立於中國深海的密碼。(作家出版社原總編輯張陵評) [3] 
港珠澳大橋建設中創造有若干項世界紀錄,生成許多人間奇觀,提供大量文學性情境,這些,都不是幾篇普通報道就能描述出來的。《大橋》較完整地映射出工程全景,囊括其中經歷的諸多艱難曲折、驚濤駭浪,使人再次體驗到長篇報告文學的特有優勢和強勁張力。(中國作家協會小説委員會主任胡平評) [3] 

大橋出版信息

2019年4月,《大橋》由灕江出版社首次出版。2021年7月,《大橋》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再版。
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參考資料
《大橋》
2019年4月
灕江出版社
978-7-5407-8662-5
[2] 
《大橋》
(叢書名:百部紅色經典文庫)
2021年7月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978-7-5596-5326-0
[8] 
《大橋》不同版本封面

大橋作者簡介

何建明,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長,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勞動模範,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物,博士生導師。曾三次獲得“魯迅文學獎”、四次獲得“徐遲報告文學獎”、五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四十餘年來創作並出版五十餘部文學作品,代表作有《浦東史詩》《山神》《南京大屠殺全紀實》《國家》《忠誠與背叛》《部長與國家》《根本利益》《落淚是金》等。十多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多部作品被譯介到國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