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柏樹

(上海中心城區東北部區片地名)

鎖定
大柏樹位於上海中心城區東北部,地跨虹口、楊浦二區境界,是現在逸仙路、汶水東路、中山北一路、曲陽路、邯鄲路交匯處四周的區片地名。1984年前屬於寶山縣江灣鎮。大柏樹原名是大八寺,因地名有損我民族尊嚴的問題,後經市政府批准,在1988年10月將其更名為“大柏樹”。
中文名
大柏樹
外文名
Dabai Tree
別    名
大八寺
行政區類別
上海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
上海中心城區東北部
下轄地區
虹口區、楊浦區
車牌代碼
滬A-滬B
方    言
滬語

大柏樹基本緣由

20世紀80年代,上海曾就“大八寺”(大八字)區片地名有損我民族尊嚴的問題引發爭議而在市民中展開討論。《新民晚報》記者在採訪了有關部門並走訪了當地的老居民後,於1986年10月14日發表了“地名三個字,一段屈辱史”的文章,發出“‘大八寺’不能再叫下去了!”的呼聲。後由秦秉忠(解放後寶山縣第一任縣長)等五人在市政協六屆五次會上提議,經市有關部門多方調查考證、聽取意見,在1988年10月經市政府批准,將“大八寺”更名為“大柏樹”。

大柏樹歷史罪孽

上海虹口區有個地方叫“大柏樹”,這個地方是個交通要道,北通吳淞,東到五角場,朝西南通到虹口足球場。實際上這個地方並沒有長一個柏樹,那麼為啥要叫“大柏樹”呢?
“大柏樹”本來不叫大柏樹,,叫“大八寺”。在上海話裏,大柏樹、大八寺讀起來是一樣,寫起來不一樣,意思也不一樣。五十年前,我在復旦大學讀書,每個禮拜回屋裏都要經過大八寺,迭個地方周圍全是農田、農舍,從來沒看見過一個寺。這就尷尬了,“大八寺”這個地方既然沒寺,又哪能叫“大八寺”呢?
“大八寺”地名的來歷和抗戰有關係。1931年9月18日,瀋陽發生了九·一八事變。1932年1月28日,上海虹口日租界的日軍(當時大人們叫日本人“東洋人”,叫日本兵“東洋兵”)悍然進攻閘北,天通庵路一帶成了一片火海,中國駐軍第十九路軍在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指揮下奮起抵抗,迭個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一·二八抗戰。當時,上海老百姓全到前線慰問抗日將士。日本侵略軍攻來攻去就是攻不下十九路軍的防線,只好調集援軍在江蘇太倉瀏河口登陸,朝上海市區推進,並佔據了現在稱作“大柏樹”的交通要道。當時,這個地方沒有名字,東洋人根據地理位置,就起了個名字叫“大八辻”。這個“辻”字是日本漢字,意思是“十字路口”,但是中文裏沒有這個字(早期的《現代漢語詞典》沒有這個字,到2002增補本才有)。你看,逸仙路和中山北一路(當時叫西體育會路)、邯鄲路和中山北一路就像兩個大的“八”字?上海人再根據“大八辻”這個上海話讀音,記作“大八寺”。這樣一來,這個沒有寺廟的交通要道就有了一個名字叫“大八寺”了。
1983年,有一位老人寫信給有關部門,提起往事。老人講,大八寺這個地名留有東洋兵侵略上海的痕跡,建議改名。有關部門接受了這個建議,拿“大八寺”改為上海話裏同音的“大柏樹”,從此以後,“大柏樹”就一直喊到現在。所以,“大柏樹”這裏即使沒有一棵柏樹也沒關係。

大柏樹地名變更

在“抗日戰爭與上海學術研討會暨《上海抗日戰爭史叢書》首發式”上,在濟濟一堂的學者專家羣中,我偶遇本不是會議代表的石子政。他原是名機械工程師,但對歷史尤其是對上海“大柏樹”地名的歷史沿革頗有研究。會議主持者破例讓他講5分鐘,然而就是這最後的5分鐘,人們被他激昂憤慨的語氣和神態吸引,只見他説着説着“霍”地站了起來,手裏揮動着一本書:“……這是一位愛好和平的日本朋友送給我的,從中可以看出,上海的大八寺就是為了紀念一名日軍少將而取的路名。我另外還有許多證據,可以證明日本侵略軍在上海犯下的滔天罪行!”聽着他一番義正詞嚴的話語,我馬上有了採訪的衝動,於是第二天的下午,便爬上了石家那暗暗窄窄的木樓梯。
他要以一介布衣之身,擔負起還歷史清白的職責
我首先想看的就是那本日本人送給他的書。這本書名叫《上海歷史導遊地圖冊》(見題圖),1999年6月由日本大修館書店發行。全書214頁,載有地圖篇(32幅)、解説篇、附表和索引。我問石子政怎麼會有這本書,他便告訴了我在虹口圖書館邂逅一位日本人的故事。
石子政本是圖書館的常客。50年代畢業於上海理工大學的他,一直是一家汽車工具廠的機械工程師,但是從20世紀80年代起,他對歷史發生了興趣,於是整整14年的業餘時間,他在圖書館裏讀完了1903年到1942年的舊上海《申報》,成為目前國內享有盛譽的關炯之(趙樸初的舅舅)研究專家。
那天他一進圖書館,就聽有人叫,“石老師來了,快去問問石老師!”原來,有個日本人正在打聽“福民醫院在哪?”石子政一聽,脱口就説:“就是現在的第四人民醫院。”那位日本人就對照着手裏的那本地圖冊,邊看邊頻頻點頭。
石子政在邊上湊過頭去一看,覺得他手裏的地圖冊很好,不僅地理位置標得準確,而且還用不同顏色來表示路名及單位名稱在不同時期的叫法,如長樂路以前曾叫蒲石路、淮海電影院以前曾是巴黎大戲院,現在的第二教育學院以前曾是日本第七國民學校……石子政在這本印製精美的地圖冊上,突然發現自己家邊上的一所普通初級中學以及一連自己平時都忽略的小布店都被標得一清二楚,以一名歷史研究人員的眼光,他敏感到這本地圖冊很有價值,就問翻譯:“什麼價錢”?翻譯説要二、三百元。石子政又問:“是人民幣還是日元?”,這時,一直翻看着地圖冊的日本人開口説話了:“不用不用,我回去後給你寄一本來。”雖然石子政非常想得到這本書,但是遠隔千山萬水的,他也不曾抱很大的希望。不料過不多久,一封來自日本國的郵件送到了他的手上,那日本人果真信守諾言,寄來了這本《上海歷史導遊地圖冊》。
石子政愛不釋手,在讀到地圖16《五角場》一頁時,赫然見上面用紅、綠、黑色(黑色為現地名,紅色為30年代日統治時舊名,綠色則是解放前路名)字分別標有“大八辻 ”、“大八寺”和“大柏樹”字樣,他不覺怔住了,聯想起八十年代曾就“大八寺”(大八字)區片地名有損我民族尊嚴的問題展開過討論,可還是有人撰文認為“‘大八寺’為泛稱地名,並不存在日軍侵華之痕跡”,再對照眼前這本地圖冊,他不覺渾身難受:連日本人的讀物上都清清楚楚地標明瞭的地名,何以有些同胞要口出否認史實的言論呢?這不是授人以柄嗎?
石子政坐不住了,他要以一箇中國公民的身份,以一介布衣之身,擔負起還歷史清白的職責。
▼歷經艱辛無悔,終求歷史公正清白
在石家侷促的居舍裏,在那張唯一的桌子上,石子政一張一張地翻給我看他收集到的有關“大八寺”地名的地圖。在這些翔實的資料面前,他如數家珍一一道來。
他熟練地翻到《上海歷史導遊地圖冊》第121頁,只見上面有“大八辻 /大柏樹“條目,謂:日中戰爭時,日本軍隊曾在此設立“檢問所”,架設關卡封鎖交通,並掛上“大八辻 ”的牌子。此乃是以第一次上海事變中戰死的第九師團的聯長林大八的名字為此地命名的。此後,日本漢字“辻”,被居民讀作“寺”而逐漸被“寺”字替代。日本戰敗後,此地被人們習稱為“大八寺”或“大八字”。1988年由政府改名為“大柏樹”。石子政氣憤地説:“連日本人都承認在上海的侵略行為,偏偏有人要説‘大八寺’是正宗的中國地名!真是豈有此理!”
他告訴我,1937年以前的中國地圖上,根本沒有“大八辻 ”或者“大八字”的地名,在現在“大柏樹”的位置,只有一個叫“薛家宕”的自然村。
説着他翻出一張昭和13年(即1938年)由日本*****派遣隊第二野戰測量隊繪製的,上面標有“軍事秘密”的日本作戰地圖,展開之際,已過花甲之年的石子政情不自禁地跳了起來:“你看,這裏是‘大八辻 ’,這裏是‘薛家宕’,我在上海測繪院檔案室第一次發現這地名時,當場激動地跳了起來,把在場的人都嚇了一大跳。”
石子政為搞清“大八辻 ”或“大八字”就是現在的大柏樹,真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艱苦的求證上。望着滿頭白髮的石子政,我毫不懷疑他此時此刻的真情流露。
為了搞清“大八辻 ”的地名就是日軍侵華時留下的罪證,他走訪了許多當地的老居民。一些老人聽説後,都含着眼淚説:“以前這兒沒有路名,‘大八寺’是日本人來後才叫開的。日本人在這裏犯下的罪行,我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石子政還一頭鑽進檔案館,查到了1948年當地保長的兒子薛永康呈給市政府的參考提案:為請求廢除江灣日本式地名大八 即大白寺擬請另行命名由。而那份“軍事秘密”的地圖,則是他第四次跑到市測繪院的收穫。同時,為了使自己的考證更具説服力,他還考證了在日偽時期以其他日本人名字命名的馬路地名。
在石子政的努力下,“大八寺”的來龍去脈象被篩子濾過一遍,清晰真實地展現在人們面前。歷史終於又一次昭然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