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果魚鱗蕨

鎖定
大果魚鱗蕨(Dryopteris wuzhaohongii Li Bing Zhang)鱗毛蕨科魚鱗蕨屬植物,植株高60-100釐米。
中文名
大果魚鱗蕨
拉丁學名
Dryopteris wuzhaohongii Li Bing Zhang [2]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鱗毛蕨科
魚鱗蕨屬
大果魚鱗蕨
分佈區域
雲南
品種介紹
大果魚鱗蕨
大果魚鱗蕨(6張)
植株高60-100釐米。根狀莖斜升,先端密被褐棕色的披針形鱗片。葉簇生;柄部33-40釐米,基部粗5-8毫米併為褐色,密被與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向上禾稈色且漸變光滑,鱗片脱落後往往留下隆起的新月形鱗痕;葉片卵形,長35-60釐米,四回羽裂;羽片約8對,對生或上部的有時為近對生,平展或略斜展,密接,基部一對最大,距第二對8-11釐米,長卵形,長25-40釐米,中部寬13-18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截形並略覆蓋葉軸,有短柄(長2-4毫米),三回羽裂;小羽片10-12對,基部一對對生並略縮短,向上對生或互生,第二對通常僅有上側小羽片,中部的小羽片較長,橢圓披針形,略呈鐮刀狀,長7.5-15釐米,寬2.5-6.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平截並略覆蓋羽軸,通常下側的小羽片比上側的略長,二回羽裂;末回小羽片9/13對,對生或上部的互生,平展,疏離,橢圓形,長1.5-3釐米,基部寬6-11毫米,鈍頭並有2-3個小圓齒,基部闊楔形或為平截並緊靠小羽軸,羽裂深達末回小羽軸;裂片長方形,長約5毫米,寬3毫米,圓頭併為波狀,基部為不對稱的闊楔形,兩側羽裂達1/2或為波狀;向上的羽片漸小,末回小羽片近全緣或為淺羽裂。葉脈兩面均明顯,在裂片為羽狀,小脈單一或二叉,斜向上,不達葉邊。葉草質,幹後棕綠色,上面疏被深棕色的粗短節狀毛,下面無毛;葉軸及各回羽軸禾稈色,有光澤,上面有狹縱溝,除基部外均光滑,基部上面密被節狀毛,下面有1片心臟形的棕色膜質鱗片。孢子囊羣圓形,直徑約1毫米,生於小脈頂端,每裂片有1-2枚;囊羣蓋球形,棕色,膜質,僅基部着生,幼時完全包封孢子囊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