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果巴戟

(茜草科巴戟天屬植物)

鎖定
大果巴戟天(Morinda cochinchinensis DC.),茜草科攀援大灌木,花期5月。產廣東中部、香港、海南、廣西東南部。分佈於越南。生於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坡、山谷、溪旁和路邊的林下或灌叢中。
中文名
大果巴戟
拉丁學名
Morinda cochinchinensis DC.
別    名
扣燈
防己
越南雞眼藤
白雞屎藤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龍膽目
茜草科
巴戟天屬
大果巴戟
分佈區域
廣東中部、香港、海南、廣西東南部。越南

大果巴戟形態特徵

大果巴戟 大果巴戟 [1]
大果巴戟是龍膽目茜草科木質藤本;幼枝圓或略呈4稜柱形,密被鏽黃色長柔毛。葉對生,紙質,橢圓形、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8-14釐米,具長約5毫米的柄,上面疏被糙硬伏毛,脈處較密,下面和葉柄密被鏽色柔毛,脈處較甚,基部圓或有時略呈心形,頂端尾狀漸尖或短漸尖;側脈每邊7-10條,上面明顯,下面凸起;托葉管狀,膜質,外面被短柔毛,頂截平,每側具2硬尖。
頂生頭狀花序3-18排列成傘形;花序梗長1-3釐米,密被鏽色短柔毛,基部具多數絲狀總苞片;頭狀花序具花5-15朵;每花通常具1-2片鑽形或絲狀苞片,無花梗;花萼下部一側與鄰近花萼合生或貼生,上部環狀,分離,長約2毫米,頂部具裂片4-5,裂片近鑽形,長1-2毫米,大小不等,外反,蕾時不明顯,外面具短柔毛,宿存;花冠白色,長約7毫米,冠管短,長約2毫米,無毛,檐部4-5裂,裂片長圓形至披針形,長4-5.5毫米,自基部至中部密具長髯毛,頂部內折成喙狀,外面具粉狀微柔毛;雄蕊4-5,着生花冠裂片側基部,外伸,花絲長約1-1.5毫米,花葯長圓狀線形,與花絲等長,自背中部至基部着生,內向,二室;花柱內藏,長約2毫米,自下而上漸擴大,頂部二淺裂或二深裂至中部,子房4室,每室具1胚珠;胚珠扁,着生子房室內側基部,2粒半圓形或近正圓形,橫生,另2粒長圓形,斜升或下垂。
聚花核果由(1-)2-8個核果組成,近球形或長圓球形或不規則形,直徑1-2釐米,外面被柔毛,熟時由橙黃色變桔紅色;果柄長2.5-4釐米,被鏽毛;核果具4分核;分核三稜形,具種子1;種子角質,胚直,具胚乳。花期5-7月,果期7-11月。 [2] 

大果巴戟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坡、山谷、溪旁和路邊的林下或灌叢中。 [3] 

大果巴戟分佈範圍

產於廣東中部、香港、海南、廣西東南部。分佈於越南。 [2] 

大果巴戟主要價值

【功效分類】祛風除濕藥;宣肺止咳
【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大果巴戟天的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出處】《中華本草》
根: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止咳。用於風濕痹痛,感冒,咳嗽。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