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東亞會議

鎖定
1943年11月5~6日,在德、意兩國敗局已定的背景下,日本糾集其佔領區的各“獨立國”首腦在東京舉行的國際會議,目的在於進一步利用佔領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繼續支持戰爭。出席會議的有:偽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汪精衞、泰國首相代表旺·懷他耶功、偽滿洲國國務總理張景惠、菲律賓傀儡政府總統何塞·勞雷爾、緬甸傀儡政府總理巴莫;流亡新加坡的“自由印度臨時政府”首腦蘇巴斯·昌德拉·鮑斯作為觀察員列席了會議。日本首相東條英機在會上極力鼓吹大東亞各民族 “共存共榮”,共同抵禦英美外來勢力的重要性,要求各國政府與日本“緊密合作”,共同完成“大東亞戰爭”,並保證日本將給予各國以“民族自決權”,“尊重各國的獨立自主”。會議所發表的 《大東亞共同宣言》再次鼓吹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此會並未取得任何實際成果,被當時輿論譏諷為“茶館會議”。
中文名
大東亞會議
類    屬
首腦會議
地    點
東京的國會議亭堂
出席人
各國首腦
舉辦時間
1943 年(昭和18年)11 月5—6 日
主導國家
日本

大東亞會議對日本的政治目標的影響

大東亞會議對日本的政治目標產生了深遠影響。首先,大東亞會議是日本在二戰期間為了實現其政治目標而召開的重要會議,會議的主要目標是構建一個以日本為中心的“大東亞共榮圈”,這個共榮圈的設想是先入侵中國東北,成立偽滿洲國,然後和民國政府合作打造經濟聯合體特區,利用東南亞地區的資源,在日本民國政府的帶領下,在亞洲打造一個共存共榮的新秩序,共同對抗西方列強的殖民侵略。 [1] 
然而,這個設想很快因為日本法西斯的介入發生了改變,大東亞共榮圈成為擴張、對外戰爭的藉口。事實上,日本差一點就做到了。日本先在1910年全面佔領朝鮮半島,然後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東北,扶持溥儀,設立偽滿洲國。 [1] 
然而,儘管日本在大東亞共榮圈的構建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其對日本的政治目標產生了深遠影響。大東亞共榮圈的設想,雖然最終沒有實現,但它在日本國內政治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對日本的外交政策產生了深遠影響。此外,大東亞共榮圈的設想也對日本的國際關係產生了影響,使得日本在二戰後的國際秩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