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東亞共榮圈

鎖定
大東亞共榮圈(大東亜共栄圏/だいとうあきょうえいけん),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提出的妄圖建立殖民大帝國的侵略擴張計劃及其實施。 [1]  [3] 
中文名
大東亞共榮圈
外文名
Greater East Asia Coprosperity Sphere
大東亜共栄圏/だいとうあきょうえいけん [2] 
目    的
實現日本擴張的野心
實    質
殖民統治的計劃
提出國
日本

大東亞共榮圈歷史沿革

1938年11月3日,日本政府發表第二次近衞聲明,首次提出建立“東亞新秩序”的口號,鼓吹“日滿華三國合作”,企圖獨霸中國,排斥西方列強在華勢力。
1940年7月26日,近衞內閣在《基本國策要綱》中進一步提出,“建設以皇國為中心,以日滿華牢固結合為基礎的大東亞新秩序”,“確立包括整個大東亞的經濟協同圈”。8月1日,擔任第二次近衞內閣(1940年7月至1941年7月)外務大臣的松岡洋右發表“皇道外交宣言”,首次公開提出“謀求確立以日滿支為一環節的大東亞共榮圈”思想。他的所謂“大東亞共榮圈”的範圍是“以日(本),滿(偽滿洲國,今中國東北),支(中國大陸)為骨幹”,還包括“法印(現在的越南、老撾、柬埔寨)、荷印(現在的印度尼西亞)及其他地區(原德國委任統治的諸島嶼,泰國,菲律賓,英領馬來西亞、緬甸、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聲稱要在這些地區建立自給自足的“東亞安定圈”。 [3] 
在經濟上,日本鼓吹“大東亞共榮圈”將成為“共存共榮”和自給自足的地區,宣稱使“每個地區生產最適合其生產之物品,並從其他地區獲得其所缺乏的物品”。為掠奪東亞各國的資源,宣稱共榮圈的經濟首先應以開發資源為第一目標和中心。所謂“日本為充實國力,必須動員全東亞的人力和物資資源”,實為由日本無限制、無休止地掠奪東亞各國的人力和資源。在文化上,則將日本自封為東洋文化的代表者、拯救者,要求東亞各國自覺協同日本,為東洋文化復興,使東洋文化達到傲視西洋文化的程度而建成以“大東亞共榮圈”為背景的大東亞文化自給自足體。 [3] 

大東亞共榮圈“共榮”類型

為加強佔領區殖民統治日本內閣在11月1日增設“大東亞省”,計劃將佔領區分成四種不同類型的國家和地區進行統治:
直接統治區,如中國香港、新加坡帝汶等;
扶植親日的傀儡政權,如偽滿洲國、偽“中華民國”;
“同盟”國,如服從日本控制的泰國法屬印度支那
日本原來的殖民地,如朝鮮、中國台灣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