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有莊

鎖定
大有莊,位於海淀區中部。東鄰國際關係學院,西近安河橋,北接中央黨校,南靠香山路。原名“窮八家兒”,清高宗弘曆惡其名不雅,乃改為今名。
中文名
大有莊
地理位置
海淀區中部
原    名
“窮八家兒”
管    轄
屬青龍橋地區街道辦事處

目錄

大有莊概述

大有莊在明末只有八户窮苦人家,村名叫窮八家。乾隆年間弘曆從清漪園後輦道經過,問及此村,認為在御園之東北隅出現“窮八家兒”不極為不雅,當即改村名為“大有莊”,意思是福祿榮華樣樣有。為了感謝皇上聖恩,村中的盛祥號、大有號幾家買賣鋪子出錢刻碑,立於大有莊村口,“文革”後不知去向。1999年9月5日,在村民房基中掘出。弘曆還在門裏之額御題“化育長春”四字。到了二十年代,里門與額均無。民國十六年(1917),這裏的商業有公和長棧、公和局、天元局和火興局,繼而有毓泰長、公和厚糧店、開德勝、萬珍樓豬肉鋪,賈家、白家、梁家羊肉鋪,還有祥和榮絨線鋪、三和盛煙鋪、董家茶飯館,高家茶館、以及三家煤鋪、一家麻刀鋪、一個藥鋪。其中“炸糕李”的炸糕是皇家御園的貢品。日偽期間商業開始荒涼蕭條、敗落、倒閉,到了解放前全村店鋪都關了門。
大有莊北有郎貝勒園及潤貝勒園,俗稱東所、西所。解放戰爭中,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司令部駐此,程子華司令員在此接待傅作義的談判代表周北峯、張東蓀。不久,華北野戰軍第十九兵團指揮機關遷至大有莊。大有莊有罔極寺(今稱極樂寺)、觀音庵、娘娘廟,日偽期間,曾為萬學會辦事處。光緒年間生修極樂寺,四合佈局,前殿內明間有泥塑關公聖像一尊,正殿內明間磚座上有如來坐像一尊,觀音站像一尊,均是石雕。另有瓷觀音帶蓮花座站像一尊。泥塑、石雕、瓷觀音為寺中“三絕”。
當年每到農曆四月初和七至八月間,京西妙峯山均有兩次“山期”,四月為“春山”,七、八月為“秋山”。每逢“山期”,到妙峯山進香的人絡繹不絕。當朝為了讓慈禧能看到外面的景象,就在諧趣園北面山上緊貼頤和園北牆建起一座兩層閣樓,名曰 “ 眺遠齋 ” ,至今尚存。
大有莊蜈蚣街現存唯一清代院落管帶房 大有莊蜈蚣街現存唯一清代院落管帶房
這時的大有莊已經成為當時環昆明湖外最大村莊,有 300 多户人家,幾十家店鋪。 現大有莊只是原村的一部分,屬海淀區青龍橋地區街道辦事處管理。 1956 年 1 月,海淀區委決定將青龍橋、大有莊、西苑合併,成立青龍橋辦事處。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中央黨校自 1956 年開始在大有莊地區興建校舍, 1962 年前後落成,大部分村民拆遷至現大有莊和騷子營一帶。中央黨校社區和大有莊同屬青龍橋地區街道辦事處管轄。
大有莊,四號地鐵修通後,它距離北宮門終點站很近。大有莊的地理方位:東鄰國際關係學院,西近安河橋,北接中央黨校,南靠頤和園。作為村子,這片地方算是很大了,老百姓為了方便起見,把村子又一分為二,分別叫北坡上村和南坡上村。

大有莊得名

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東鄰國際關係學院,西近安河橋,北接中央黨校,南靠頤和園,屬青龍橋地區街道辦事處管轄。
據考證,大有莊有着幾百年的歷史,在明代就已經形成小村落。最初,只是一些有錢人家僱用了八户守墳人在此居住,當地人稱 “ 窮八家 ” 。清漪園(頤和園)建園後,村莊內的人家逐漸增多起來,大部分人在清漪園內當差,另有許多生意人。清乾隆年間,西北京郊逐步發展成為皇家行宮及別墅的聚集地,往來官員也逐漸頻繁。據載,乾隆帝在觀《西郊勝景圖》時,嫌其村名欠雅,故賜名改為 “ 大有莊 ” ,“ 大有”是豐收的意思,人們都期盼着榮華富貴。村邊(現頤香公路北側)曾立有乾隆御題 “ 大有莊 ” 石碑一塊,每字一尺見方 ……
乾隆皇帝御筆的“大有莊”鐫刻紀石,鑲嵌在村南關帝廟牆壁上。1999年9月,發現乾隆年間,村志白玉石碑,石碑長1米,寬35釐米,厚20釐米,是當年幾户店鋪出資刻制的。“文革”前,它立在大有莊村口。

大有莊歷史

清代乾隆皇帝居住頤和園時,有日私訪出園,看到御園牆外,靠近“窮八家”村,以為不吉祥,於是命人將其村改為“大有莊”,“ 大有”是豐收的意思,人們都期盼着榮華富貴。
乾隆年間,村裏有人在“清漪園”(頤和園)充當雜務,村裏有8家買賣鋪子,賣酒的、賣肉的、賣炸糕的最有名。
聽我奶奶説:清朝我們家在大有莊村也有個小買賣,説起來可笑,就是製作和販賣辮子繩兒(不是小姑娘喜兒系的那種紅頭繩,是清朝大男人頭上的辮子繩兒)。小本經營,大約無法和人家那些買賣大户相比的。
據説,慈禧60大壽時,在頤和園張燈結綵,慈禧接受光緒皇帝及百官禮拜之後,遊頤和園萬壽山北的蘇州街,被園外大有莊的“炸糕李”(本名李振鋒)的絕活所吸引。
他的這種炸糕,皮薄餡大、外酥裏嫩、香甜可口,老佛爺享受後很滿意,從此以後每天要一盤“炸糕李”的炸糕。於是,京西“炸糕李”的名聲傳遍四方。
這坡上村還真有兩個大斜坡,小時候我還挺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