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明殿燈漏

鎖定
大明殿燈漏是中國鐘錶史上最為著名的計時儀器之一,由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創制。著名科技史專家英國李約瑟博士在研究了歐洲鐘錶與中國宋代水運儀象台後,曾在他的《中國天文鐘》一文中斷言“中國天文鐘是歐洲中世紀天文鐘的直接祖先”。歐洲最早出現機械鐘是1320~1350年間,
中文名
大明殿燈漏
創制人
郭守敬
創制年代
元代
工作原理
漏水計時

大明殿燈漏燈漏形狀

燈漏之制,高丈有七尺,架以金為之。其曲梁之上,中設雲珠,左日右月。雲珠之下,復懸一珠。梁之兩端,飾以龍首,張吻轉目,可以審平水之緩急。中梁之上,有戲珠龍二,隨珠俯仰,又可察準水之均調。凡此皆非徒設也。燈球雜以金寶為之,內分四層,上環布四神,旋當日月參辰之所在,左轉日一週。次為龍虎烏龜之象,各居其方,依刻跳躍,鐃鳴以應於內。又次周分百刻,上列十二神,各執時牌,至其時,四門通報。又一人當門內,常以手指其刻數。下四隅,鐘鼓鉦鐃各一人,一刻鳴鐘,二刻鼓,三鉦,四鐃,初正皆如是。其機發隱於櫃中,以水激之。

大明殿燈漏燈漏的製作

大明殿燈漏是中國元代傑出的科學家郭守敬創制的大型計時儀器,它的工作原理屬漏水計時,而造型似宮燈,放置於皇宮的大明殿,所以稱之為大明殿燈漏。古文獻《元史 天文志》對它有專條記敍,試作今譯如下:
燈漏高一丈七尺(合今尺五米四),它的框架用金製作。上部有彎曲的梁,梁的中間是一顆雲珠,雲珠二側有象徵日月的球體,日在左,月在右,雲珠之下再懸有一顆珠子。這曲梁的兩端各裝有龍頭,龍的嘴能張合,龍的眼珠能轉動,用這樣的動作顯示燈漏內的水流是快了還是慢了。
曲梁的下面有一中梁,在中樑上,一左一右有兩條戲珠的龍,它們隨着珠子的下降或上升而俯仰,用這樣的姿態顯示燈漏內的水位是否適應運行的需要。
上述所有這些動作顯示和姿態顯示都不是多餘的。
燈漏的主體是用金子和珠寶製作的,內部分為四層,上層按圓環狀分佈着日,月和參、商二宿的圖形,每日自右向左迴轉一週。下面一層陳列着龍、虎、鳥、龜,象徵着四個方位,每到一刻,它們都有跳躍的動作,內部並有擊鐃的響聲。再下層又是圓環狀的分劃為一百等分,每等分就是古時的一刻鐘。它的上部有十二個木人,手執時辰木牌,當某個時辰來到,它們在四個方向的門內執牌報時。門內另有木人用指着刻數。在燈漏的下部四個角的位置,各有一個木人手執鍾、鼓、鉦、鐃響器,一刻鳴鐘,二刻擊鼓,三刻擊鉦,四刻擊鐃,還有在時初、時正到來時這些響器也要鳴響。產生這些動作的機構都隱藏在櫃子裏,用水來驅動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