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日本史

鎖定
《大日本史》 江户時代水户藩編纂的文言文紀傳體日本史。記載了神武天皇即位至南北朝終結的日本歷史。書中本紀七十三卷,列傳一百七十卷,志一百二十六卷,表二十八卷,共計三百九十七卷(另有目錄五卷)。
書    名
大日本史
作    者
徳川光圀 / 徳川綱條 [1] 
類    別
紀傳體史書
出版社
大日本雄弁會 [1] 
成書年代
江户時代
日語原文
大日本史
假    名
だいにほんし
平文式羅馬字
Dai Nihonshi
統一書號
00-70 [1] 

目錄

大日本史由來

《大日本史》的編纂事業始於水户藩二代藩主德川光圀,他於1657年(明歷三年)在江户水户藩邸設立史局,1672年將史局移至小石川上屋敷,並將之命名為彰考館(彰往考來之意),並集中佐佐十竹、慄山潛鋒、三宅觀瀾、安積澹泊等眾多學者進行該書的編纂。在編纂過程中,派遣佐佐等人赴京都、奈良等地蒐集古文書、古記錄等資料。
光圀主修該書期間,主要完成了本紀與列傳部分,即以記述傳記的部門為中心,從儒家道德觀對歷史人物進行評述。在光圀的自傳《梅里先生碑文》中説道:“正閏皇統,是非人臣,輯一家之言而成”。亦即是説,該書將光圀自己的主張,藉以歷史敍述的形式表現。該書將神功皇后列入《皇妃列傳》;認定大友皇子的即位,並將之列入《本紀》,成大友天皇本紀一篇;另外以南朝為正統,將南朝諸帝列於本紀之中。這所謂的三大特筆,代表了光圀的主要主張。在安積澹泊執筆的《論贊》中,對有關人物道德的評價有著明示。光圀沒後,1715年(正德五年)《本紀》與《列傳》脱稿,並於1720年(享保五年)上呈幕府
此後,1786年(天明六年),該書的編纂事業再興,首先是在塙保己一的幫助下對《本紀》、《列傳》進行了校對,然後於1806年(文化三年)準備出版,1849年(嘉永三年)完成出版。此間的1809年,曾削《論贊》進獻朝廷。相當於制度史的《志》、《表》的編纂過程在開始的時候異常困難,到了幕末明治時期,以豐田天功、慄田寬為中心的學者繼續編纂,完成了十志(神祇、氏族、職官、國郡、食貨、禮樂、兵、刑法、陰陽、佛事)與五表(臣連二造、公卿、國郡司、藏人檢非違使、將軍僚屬),完成了編纂事業。
這一長時間的編纂過程,除了對江户時代歷史學作出了巨大貢獻,還在19世紀孕育出被稱為水户學的新興學風,對思想界及當時的政治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浙江工商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 董科 改譯自《國史大辭典》)

大日本史主要內容

《大日本史》記載所涵蓋的內容,起至日本第一代神武天皇,終於南北朝結束的1392年。其中包含七十三篇本紀,敍述帝王之事;七十篇列傳,記載后妃、皇子、皇女、羣臣、幕府將軍、將軍家臣、文學、歌人孝子義烈隱逸方技、叛逆之臣的事蹟以及周邊國家和民族的情況;二十六篇志,收納關於神祇氏族職官、國郡、食貨、禮樂、兵、刑法、陰陽、佛事的文章;二十八篇表,收入了關於公卿、國郡司檢非違使、將軍僚屬的列表。
參考資料